乔伊斯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哲学思想
2010-04-11魏少敏
魏少敏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乔伊斯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哲学思想
魏少敏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乔伊斯一生饱读大量西方哲学经典作品,不仅从中摄取了可资借鉴的哲学理论,也更善于将经典哲学学说、现代思想和个人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其作品处处透射着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这是其作品获得不朽的重要因素。
乔伊斯;二元对立;哲学思想
在《芬尼根的守灵》(简称《守灵》)中,乔伊斯塑造了不少双生体式人物,借助这些角色,乔伊斯建立起了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并把这一关系的哲学依据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哲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1]。布鲁诺的辩证哲学是《守灵》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布鲁诺的辩证哲学明确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经过相互转化,形成对立的统一。对立的双方不是分别存在于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而是一个整体。乔伊斯从布鲁诺的哲学中主要借鉴的就是这种辩证的观点。
一、混成词与二元对立哲学世界观
乔伊斯在《守灵》里自造的词语中,为数最多的是“混成词”,即将几个词语的部分字母组合而自造的新词。
混成词有着非常复杂的美学效果。从目的上讲,它是乔伊斯挣脱社会文化资源掌控者对他的联合封锁,创造自己的自由空间的武器;从构词方法上说,它是乔伊斯用双关的复义手法为读者所设的迷宫;从阅读效果上看,混成词自身的构词规则反过来又使这个新的空间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乔伊斯的掌控,获得衍生潜力。混成词不是对传统词语的彻底抛弃,相反,混成词的解读正是以对传统词语的熟悉为基础的。不过,混成词所依据的传统词语并不局限于某一种语言,而是多种语言的混合,带有当代色彩的文化融合,是在空间上对传统词语界限的突破。混成词是《守灵》词语运用中最精彩的一笔。乔伊斯曾用“万花筒”[2]来概括这部独特的作品,万花筒由艺术家制造,却可以变化出艺术家从未想到的千百种花样;它有规则却不定型,是一个表面封闭实则开放的自由空间。万花筒这种矛盾辩证的哲学特征正是《守灵》中混成词的精辟写照。
由于一个混成词中包含着几个词语,它在词义上就获得了复义的效果。比如“swrine”将“shrine”(神祠)和“swine”(卑贱的人)组合在一起,意味着现实世界中高贵与卑俗共存;funferall将“funeral”(葬礼)与“fun for all”(所有人的欢乐)并置,暗示《守灵》一书的悲喜混杂的品格。以上例子都是二元对立因素的组合,这种组合虽然不能概括《守灵》中所有混成词的结构模式,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二元对立世界观正是《守灵》的主要思想之一。
二、矛盾辩证哲学的二元对立主导主题
主导主题是一个音乐术语,早在1871年就被提出,是瓦格纳的大量且巧妙地使用,使它成为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简短的句子不断地重复和变化,借助它的声音效果表现人物、事物、思想和情感”[3]。主导主题的作用是代表或象征戏剧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体、场所、观念、情绪、超自然的力量或其他任何因素,有时它可以取代事件结构,把不同的音乐素材联系在一起,以文本结构的方式为音乐提供框架。
在《守灵》万花筒般的复杂文本中,充当主导主题的不仅有人名和事物,还有一些词组,它们在文本中反复出现,直接成为文本主题的一部分,在文中担负着重要的功能。以人名出现的主导主题如汗普蒂·邓普蒂、斯威夫特等,这类名称虽然与文中的故事没有联系,却承载着堕落、“二元对立”这些《守灵》的主要主题;以事物出现的主导主题,如石头和树、鲑鱼,它们象征着肖恩、山姆和HCE,这一象征意味着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意味着《守灵》不仅描写着人类的历史,而且也构建着一个自然世界。所有这些主导主题虽然与事件没有联系,但承载着文本意义,是文本中的功能性因素,表面看可有可无,实际上举足轻重[1]。
三、责任与自由之下的二元对立哲学观
自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就个人而言,理想状态下的自由无疑是“我行我素”。但人一旦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个人的自由必然受到来自社会及他人的限制及约束,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一层面的自由与责任是一对二元对立的概念。
乔伊斯所追求的自由包含着更高的智力要求。在描述迪达勒斯的寓意时,乔伊斯谈到了两个意象,代表着他所追求的自由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越过海面飞向太阳的鹰一样的男人,代表着挣脱社会迷宫的束缚这一层面的自由;另一个意象是一名艺术家,用大地上毫无生命的东西锻造出一个崭新的、在高空翱翔的、难以捕捉的、不会消亡的存在,代表的是用艺术为自己打造一个自由的世界,这是一种主动的自由。艺术家高于常人的权利正在于他可以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这种自由被尼采推崇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运用语言的艺术,乔伊斯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因为在他眼中词语无所不能。《都柏林人》通过揭露社会如何使人的精神陷于瘫痪,使都柏林人认清自己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囚笼;《画像》则表明了乔伊斯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决心。不过,对自由的真正探索和获得主要在他的后两部书中。在《尤利西斯》中,斯蒂芬和布鲁姆行走于社会的迷宫之内,却保持了精神的独立。到了《守灵》,现实内容所占的比重很小,任意跨越的时空将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乔伊斯在这里构筑起了他的艺术王国,成了二元一体的充满怀疑的最高神。乔伊斯其后的生活和艺术,也正是朝着这个在不受束缚的自由中表现自我的世界不断前进。他的艺术,他的《尤利西斯》和《守灵》,正是以其博大、开阔、自由的境界,让读者神往。
四、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与二元对立哲学思想
刘再复在《性格组合论》中定义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认为,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由诸如谦虚与高傲、勤奋与懒惰相反的两个极端构成。两个极端相互依存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由此性格处于复杂但有序的动态变化之中。在《画像》中,乔伊斯依据该原理来审视与对照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使读者对人物的整体性格有一种动态与发展的认识。基于此视角,读者很轻松地发现在小说的主人公斯蒂芬身上始终存在一种流变的因素。在小说中它们不是一成不变、呈阶段性的发生与发展,而是以基本对立的性格元素的形式自始至终相随相伴,它们的更替变化推动了斯蒂芬性格的发展及个性的彰显。斯蒂芬的性格因素通过他的顺从与反抗、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运动得以展现。
在《画像》中,主人公斯蒂芬个性中的二元对立因素正是服从与反叛两种矛盾对立间的斗争。但双方之间不是一方战胜另一方,最终确定一方主导地位的关系,而是一开始服从因素就占主导地位,随后叛逆因素萌发并日益强大,最终占据主控地位,左右主人公的人生抉择。可见,性格的二重组合矛盾的斗争:情感与理智、服从与反抗对主人公斯蒂芬的性格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主人公性格中的这两对矛盾间的每一次较量、斗争都使他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独立、更具判断力与决策力,从而使他迈出了成为优秀艺术家的关键一步。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矛盾的品质,斯蒂芬才成为一个圆形而非扁平的、饱满而非干瘪的、有特性而非类型化的鲜活的人物。正是这种性格中的矛盾变化运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柔弱、乖巧、顺从、虔诚的孩童如何转变为一个对宗教、文化传统仇视与反抗的有思想、有批判精神、有独立意识的青年知识分子。透过他的成长历程读者可以获得有关人物个性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五、时间、空间折射出的二元对立哲学观
《守灵》的词语作为文本的基础层面,直接体现了小径分叉的结构模式。其词语最独特的地方就是乔伊斯通过变形使词语包含多重含义。《守灵》中人物的身份也被赋予了小径分叉般的多种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时空中,人物也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分叉结构违背了现实世界有一种可能性发生的原则,赋予所有可能性以同等地位。博尔赫斯认为这样做是出于一种新的时间观,或者说一种新的世界观:时间不是只有我们经历的那一个;如果进入另一条时间的小径/维度,就会发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可能的世界[4]。
与赫尔博斯不同,乔伊斯并没有明确解释为何在《守灵》中并置各种不同可能,他只是在《守灵》中谈到:识别身份的确定之剑永远不会落下来。如果顺着确定性这一线索继续追踪,人们就会发现在《守灵》中,乔伊斯还谈到“我们掌握的非事实太少了,不严密,无法保证我们获得确定性”,或“在那里可能的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是无法避免的”[2]。可以看出乔伊斯的两点看法:一是由于认识的有限,人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确定性,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可知论;二是在乔伊斯的艺术世界里,可能与不可能的界限消失了,这是一种确定论。在《守灵》的世界里,所有可能不分主次,同样重要。后一点对确定性的消解与迷宫在本质上有着一致之处,那就是都打破了一元的“时间—事件”世界,在现实世界之外建立起并非只是虚构而且在逻辑上同样可能的开放的空间,或者说,是一个可以翱翔的空间。
乔伊斯一生对哲学理论非常痴迷。他不仅从经典学说中摄取可资借鉴的哲学理论,也更善于将经典哲学学说、现代思想和个人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作品在语言艺术、作品主题、人物刻画、时空构建中处处透射出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这是使其作品获得不朽的重要因素。
[1]戴从容.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解读[M].武汉: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
[2]JamesJoyce.FinnegansWake[M].New York:Penguin Books,1999.
[3]Timothy Martin.Joyce and Wagher[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M].王永年等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I106.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905X(2010)04-0169-02
2010-05-10
魏少敏(1969— ),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