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研究
2010-04-11艾玲
艾 玲
(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1 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概况可概括为: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较低、建设滞后、地区发展严重失衡,虽是星星之火,却未成燎原之势。
1.1 农村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图书馆作为农村文化的主阵地,在资金的投入上,长期以来都是由当地乡镇政府承担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各乡镇政府较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改善投资环境,往往忽略了对文化建设经费的持续保证,导致了农村图书馆的巩固与发展举步维艰。多年来农村图书馆的事业经费没有列入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之中,经费多是从文化站本已很少的经费中调剂过来的。农村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是限制图书馆馆藏扩大以及馆藏及时更新换代的根本原因,继而使图书馆书籍陈旧、老化,读者不愿阅读,图书馆失去存在的意义。
1.2 农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农村图书馆长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很多人把农村图书馆当成老弱病残人员的“收容所”。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岗位改行来的,缺少对图书馆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也较低,一般每个月只有三四百元,甚至更少,很难招揽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有志于图书馆事业的中青年人才。再次,由于农村图书馆没有独立建制,无明确的人员编制,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队伍很不稳定。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阻碍了农村图书馆的巩固和发展。
1.3 农村图书馆建设十分滞后
农村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图书馆的设施建设、网点分布、服务能力都比较落后。有的图书馆至今还没有自己独立的馆舍,有的图书馆的馆舍老化现象十分明显,有的图书馆馆舍面积十分有限,同时还存在着图书馆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广大农民读书难、借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更不用说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上网查询资料了。
1.4 地区发展严重失衡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文化教育事业基础也不相同,因此,农村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速度、形式上均有所差别,发展不平衡。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省市办起了大量的农村图书馆,普及率达到70%以上,而在西部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明显薄弱,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则更滞后,落后地区农村甚至没有图书馆。
2 发展农村图书馆的必要性
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民利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知识鸿沟”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整体和谐发展,所以,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刻不容缓。
2.1 农村图书馆是农村教育事业和信息资源的中心
图书馆扮演的各种角色中,主要的社会职能是教育职能和提供信息的职能。作为文化教育职能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图书馆是农民群众最好的第二学校和培训基地,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知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法律意识等等。其次,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发展各项事业所需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满足不同爱好、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这些都给广大农民营造了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2.2 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而在我国农村近9亿人口中,农村居民的平均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达40.31%。这些严重的现状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把培育新型农民当作一项紧迫任务来抓。只有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乡貌的愿望。为此,一需要图书馆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和图书资料,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支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劳动大军。二需要图书馆提供快捷、可靠的市场信息,使得农民群众能生产、销售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为农民增益作贡献。三需要农村图书馆提供网络化服务,使建设农村图书馆工程成为便民、利民、为民的民心工程,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图书馆的实惠。
2.3 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利于城乡文化的融合
目前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仍然是一大社会问题。贫富差距似乎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从来都是互相促进、并行不悖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城乡居民之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在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别。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如果城乡文化得不到很好的融合,将会引发尖锐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图书馆作为农村地区的文化阵地,在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知识收藏与大众传播的职能优势,对文献信息进行保存、积累和利用,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居民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3 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图书馆是以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的,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要迅速改变农村图书馆的落后状况,使之走出困境,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文化服务,笔者认为,在目前条件下,首先应该解决办馆经费的问题,再次走资源共享之路,为此,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有政府办馆、集体办馆、联合办馆三种模式可以遵循。
3.1 政府办馆发展模式
政府办馆的发展模式适于东部沿海、广东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图书馆。这类图书馆一般都有独立的馆舍,可以单设购书费,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属于国办公有性质。这类图书馆由乡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全乡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先进单位建设的活动中,将馆员工资以及购书等业务费列入财政预算。这类图书馆还可进入公共图书馆的“市——县——村”三级图书馆网络结构体系中,形成城乡结合的总分馆制,即以各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网,将乡镇图书馆纳入统一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以各市的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以所辖区的农村图书馆为分馆,统一采购,统一调配资源,统一管理标准,总分馆各负其责。具体的运作方法如下:由县、市级政府主导推进,专家组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对区域内的布点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县、乡、村三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解决了资金、场地、设备、人员等主要问题后,由县、市级政府委托县、市级公共图书馆总管,采用大采编、大流通的方式,由总馆对所需图书进行统一购置、统一加工、统一调度,并在各个分馆之间定期流动、定期更新。这种政府牵头办馆的模式既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发挥了中心公共图书馆的协调和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图书馆稳定发展,又解决了农村图书馆面临的购书经费紧张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农村图书馆的发展质量,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模式。
3.2 集体办馆发展模式
集体办馆发展模式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优势的一种模式。农村每年都提取一定的公积金和公益金作为集体积累,用以发展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其中,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迫在眉睫,村政府可以有效地利用集体积累,科学分配,使农村集体办馆的实力逐渐增强。另外,村政府还可以动员农民集资办馆,即动员农民腾房、捐物,或组织有公关能力的农民向有关部门募捐等,把农民捐献的农副产品变现后的钱和募集的资金用于图书馆购书经费。
3.3 联合办馆发展模式
联合办馆发展模式有三种方式。一为公私合营形式,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例如乡政府与村集体、个人,以及乡政府或村集体与社会力量合办;二为合伙联营形式,例如与当地中小学联办,与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联办,与当地的技术推广站、农机站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三为联姻经营形式,建立文化经济联合体,即农村图书馆与一家或几家乡镇企业联姻,农村图书馆提供书刊、信息等服务,企业资助图书馆,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
4 实施农村图书馆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农村图书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千秋事业。农村图书馆发展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政策支持、确立市级政府的主导地位、人员队伍三方面的保障。
4.1 政策支持保障
首先,应该在农村图书馆发展不够的情势下,诉诸法律保护,赋予其法律地位。通过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各级政府的行政规定,使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有法可依,解决一些农村图书馆长期难以解决的经费、馆舍、编制等问题。其次,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把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结合起来。鼓励出版业拓宽农业图书类刊物,在保障出版业有利可图的前提下,把农民群众欢迎的文献以便宜的价格批发给办得较规范的农村图书馆,并允许其进行出版物经营,使农村图书馆有一些经济收入,既可以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报酬,还能有一些节余去购买新的图书,这样可以使农村图书馆长期发展下去,而且常办常新。再次,动员学校、企业、党政机关与相对应的农村图书馆采取一对一的办法,使农村图书馆有一个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更新部分图书。例如要求一对一的高校图书馆对相应的农村图书馆进行援建活动,这样高校图书馆可以将本校图书馆不上架的旧图书以捐赠的形式给予农村图书馆,达到他们处理旧书以及农村图书馆增加新书的双赢效果。
4.2 市级政府的主导地位保障
隶属于不同建设主体、不同主管部门的农村图书馆彼此相互独立,不得不重复采购大量雷同的文献而导致有限经费的无谓浪费。确立市级政府在建设本辖区内农村图书馆的主导地位,利于协调乡镇、村各级地方政府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对农村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利于从宏观上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将各乡镇用于图书馆建设的分散资金统一调拨、集中管理、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区域内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运行成本,以节省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利于打破农村图书馆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多头领导的传统体制,变区域管理为行业统筹,使区域内的农村图书馆之间建立起具有一定的统一管理能力、服务相对规范、联系相对紧密、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强的图书馆共同体。
4.3 人员队伍保障
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为农民服务的质量。县、市级图书馆应该担负起对镇、村级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和业务人员培训的任务,加强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每一个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了解不同文化层次、年龄阶段农村读者的阅读倾向和信息需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办各种现场讲座、报告会以及培训活动等,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文化资料和最新的农业情报信息,让农民真正从图书馆学到知识,得到益处,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利用图书馆的欲望,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是关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大事,又是一项最具价值的智力资源投资,它不应只由乡镇政府机关去关心,全社会相关部门及人士都应该关注它。明确扶持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是“惠泽千里,功在千秋”的大事,是提高我国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振兴中华的长久之计。相信全社会共同努力将会使农村图书馆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1]杨其珍,聂凌鸿.推进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7).
[2]姚顺.关于兴办农村图书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
[3]王红.农村图书馆建设尴尬的背后[J].图书馆建设,2006(1).
[4]何义珠.探究中国农村图书馆发展道路[J].图书馆论坛,2007(1).
[5]李瑛学.新形式下图书馆如何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