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公著著述考

2010-04-11

关键词:宋文长编熙宁

姚 红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

文史钩沉

吕公著著述考

姚 红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

吕公著出生于簪缨世家,是北宋仁宗名相吕夷简之子,与司马光并为北宋哲宗元祐宰相,与欧阳修、王安石、邵雍、张载、二程等相交,是当时著名的文学之士,著述颇为丰富。然人们对他的研究尚存在不少空白,他的著述尚无人整理。因此结合史传、别集、方志等材料,整理出他的生平著作书目近 10种,并对之逐一进行考辨。又对照《全宋诗》和《全宋文》,辑得佚诗2句,佚文 12篇,补正《全宋文》3篇,考证写作时间 5篇。这些著述及诗文作品,能较好地反映吕公著的思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吕公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吕公著;著述;考辨

吕公著 (1018-1089)是影响北宋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他出生于北宋著名的政治世家东莱吕氏家族,其伯祖为太宗、真宗时期的名相吕蒙正,父亲是仁宗名相吕夷简,兄长吕公弼为英宗枢密使。吕公著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宋哲宗元祐年间继司马光之后成为一代贤相,欧阳修称赞其“学瞻文富,器深识远”。[1]他与王安石相交,亦推重邵雍、张载、二程等理学开山之祖。作为文献故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是浙东金华学派创始人吕祖谦的五世祖,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之士。对他的研究目前尚存在不少空白,笔者欲结合史传、别集、方志等材料,对他的生平著述逐一考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 生平著述

(一 )《五州录 》

吕公著著,不知卷数。欧阳修《文忠集》卷 96《与颍州吕侍读贺冬状》注释云:“公熙宁三年改知蔡州,与吕正献公二状,今载吕公《五州录》。”[1]熙宁三年 (1070),吕公著受王安石排挤,以翰林侍读学士出知颖州,欧阳修写给吕公著的两封书信亦载于此书,现佚。

(二 )《吕申公掌记 》1卷

吕公著撰。《直斋书录解题》卷 5著录,入典故类,陈氏曰:“丞相申国吕公著晦叔撰,在相位所记人材已用未用名姓,及事当行已行条目。”[2]《文献通考》卷 201因之。明《国史经籍志》卷 3著录。清代书目中未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引用是书数条:(1)卷 374哲宗元祐元年(1086)四月乙未条注中有吕公著《掌记》,当行事云:“李大临恐宜有以褒赏之。”[3](P.9078)(2)卷375哲宗元祐元年四月己亥条注中有吕公著《掌记》:“狄谘与刘定同领保甲,而谘为恶不至如定之甚,昨并责与宫观。特以谘家在京,故令本处居。众谓责谘太重,贬定太轻,谓谘可令任便居住。”[3](P.9087)(3)卷 402哲宗元祐二年 (1087)六月戊申条注中有两条,一条是吕公著《掌记》云:“丁骘,自行新法,不肯为知县,故至今资叙不振,已除太常博士、正言。”[3](P.9790)另一条云:“方蒙与吴师仁同学,已除检察。”[3](P.9791)(4)卷 486哲宗元祐六年 (1091)十一月己酉条,亦有一吕公著《掌记》曰:“黄庆基,袁州通判,王荆公表弟。荆公执政时,深欲引用,以议论不改,沈隐至此。近时通判未有能逮此人者。”[3](PP.11174-11175)吕公著在书中用简捷的语言记录了当时士大夫的出身背景、政治倾向、官职业绩等,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惜佚。

(三 )《吕正献集 》20卷

吕公著撰。《遂初堂书目》著录《吕正献》,不知卷数,疑是《吕正献集》之残。《直斋书录解题》卷 17亦著录,入别集类,《文献通考》卷 236因之,作《吕正献公集》20卷。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 100亦著录为《吕东莱集》20卷。清版本书目中未见,疑佚。汪应辰《题吕申公集》记载此书南宋再版之事:“顷知成都,始得正献吕申公集,盖散逸之余,裒辑补缀,非当时全书矣。然见所未见,亦不为少,其杂以他人所作者什三四。既而以授公之曾孙金部员外郎企中,金部又属其兄子大麟、大虬,考订刊删,为二十卷。方全盛时,士大夫家集之藏,未必轻出。中更党禁,愈益闭匿,故一旦纷扰,遂不复见,而此虽残阙不全,未易得也。金部恻然念之,欲以所得锲板,庶几广其传焉。”汪序还曰:“某方待罪太史,论次熙宁、元丰以来公卿大夫事实。虽前修盛德,盖有不待言论风旨而可知者,然而传信垂后,不可以无证。诏求遗书,将以补史氏之阙,久之无送官者,毎为之阁笔而叹也。使故家子孙皆能如金部用心,则其为斯文之赖,岂不厚哉!”[4](卷 10)是书记录了熙宁、元丰以来公卿大夫的事实,弥足珍贵。

(四 )《仁宗御集 》100卷

又名《仁宗御制》,吕公著、邵必等编。《长编》卷 206英宗治平二年 (1065)十月甲寅条曰:“甲寅,吕公著编《仁宗御集》成一百卷以进,上御延和殿,服鞾袍观之 ,两府皆侍。”[3](P.5006)《玉海》卷 28记载此书成书的经过,“治平元年五月十一日丁未,命天章阁待制吕公著、修起居注,邵必编集《仁宗御制》,公著等奉敕悉发宝文旧藏而编次之 (就资善堂编)。二年十月甲寅,编成一百卷以进 (目录三卷)。英宗御延和殿,服靴袍观之,两府皆侍。诏以御集藏于宝文阁。四年五月乙巳,以公著兼宝文阁学士,必为直学士”。[5]

(五 )《英宗实录 》30卷

吕公著参与编撰。《直斋书录解题》卷 4著录,入起居注类,陈振孙曰:“学士寿春吕公著晦叔、长社韩维持国、知制诰浦城吴充冲卿撰。熙宁元年正月奉诏,二年七月宰臣提举曾公亮上之。”又据《挥麈录 》云:“《英宗实录 》,熙宁元年曾宣靖提举,王荆公时已入翰林,请自为之兼实录修撰,不置官属。成书三十卷出于一手,东坡先生尝语刘壮舆义仲云:‘此书词简而事备,文古而意明,为国朝诸史之冠。’《晁氏读书志》云:‘熙宁元年正月诏:曾公亮提举,吕公著、韩维修撰,孙觉、曾巩检讨。三月,又以钱藻检讨。四月,又以王安石、吴充为修撰。二年七月书成上之。’”[2]艺芸书舍本和衢本《郡斋读书志》卷 6、《文献通考》卷 194皆有著录。明《晁氏宝文堂书目》上、《国史经籍志》卷 3亦有著录。

(六 )《神宗实录 》200卷

又称《神宗朱墨史》,吕公著参与提举。《长编》卷 389记载:“右仆射吕公著提举修《神宗皇帝实录 》。”[3](P.9463)《玉海 》卷 48亦记载 :“元祐元年二月六日乙丑诏修,闰二月命司马光提举,邓温伯、陆佃并修撰。十月又以吕公著提举,黄庭坚、范祖禹检讨。四年,左仆射吕大防提举。六年三月四日癸亥书成,进呈。”[5]《文献通考》卷 194著录《神宗朱墨史》200卷:“晁氏曰:元祐元年,诏修《神宗实录》,邓温伯、陆佃修撰,林希、曾肇检讨,蔡确提举,确罢,司马光代,薨,吕公著代,公著薨,大防代。六年奏御,赵彦若、范祖禹、黄庭坚后亦与编修,书成,赏劳皆迁官一等。绍圣中,谏官翟思言:‘元祐间吕大防提举《实录》,祖禹、庭坚等编修,刊落事迹,变乱美恶,外应奸人,抵诬之说。’命曾布重行修定,其后奏书以旧录为本用墨书,添入者用朱书,其删去者用黄抹,已而将旧录焚毁。宣和中,或得其本于禁中,遂传于民间,号朱墨史云。”[6](P.1644)艺芸书舍本和衢本《郡斋读书志》作《神宗朱墨史》200卷。袁本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 2上、《国史经籍志》卷 3作《神宗实录》200卷。

(七 )《太常因革礼 》100卷

吕公著参与编撰。《郡斋读书志》后志卷 1、《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 12皆言欧阳修、姚辟、苏洵撰,未列其他参编者的姓氏。清《仪顾堂续跋》卷 7著录的系影宋淳熙本,较为完整地显示各位参编者。题曰:“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臣欧阳修奉敕编。”前有“提举编撰臣欧阳修、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兼侍读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臣李东之、龙图阁直学士左谏议大夫兼侍读崇文院检讨官同判太常事兼礼仪事臣吕公著、工部郎中知制诰兼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臣宋敏求、屯田员外郎充集贤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臣周孟阳、度支员外郎直秘阁充史馆检讨同知礼院兼丞事臣吕夏卿、祠部员外郎充秘阁校理同知礼院臣李育、秘书丞充集贤校理同知礼院陈绎、太常博士礼院编撰姚辟、守霸州文安县主簿礼院编撰苏洵等上进”。序后有淳熙十五年 (1188)李壁序。是书缺卷 51至 67,《四库》未收。《皕宋楼藏书志》卷 35亦详细著录,作 83卷,所缺 17卷不计。《文渊阁书目》卷 3、《秘阁书目》《爱日精庐藏书志》卷 19亦著录是书。

(八 )《吕氏孝经要语 》1卷

吕公著编。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内有一段引自《家传》的文字,交代了吕公著编辑此书初衷:“上以迩英讲《论语》毕,赐执政、讲读官、左右史御筵于资善堂,内出御书唐人诗,分赐在坐。翌日,公上奏曰:‘臣伏思皇帝陛下,睿哲之性,出于天纵,而复内禀慈训,日新典学,诚以尧、舜、三代为法则,四海不劳而治。将来《论语》终帙,进讲《尚书》,二书皆圣人之格言,为君之要道,臣輙于其中及《孝经》内节要语共一百段进呈。圣人之言,本无可去取,臣今惟取明白切于治道者,庶便于省览,或游意笔砚之间,以备挥染,亦日就月将之一助也。’居数日,太皇太后宣谕曰:‘吕相所进要语,已令皇帝即依所奏,毎日书写看览,甚有益于学问,与写诗篇不同也。’”[7](PP.631-632)吕公著取明白切于治道者一百段进呈哲宗,得到了太皇太后的赞赏。朱彝尊《经义考》卷 225《孝经》亦有著录,其云吕公著有《吕氏孝经要语》1卷,已佚。

(九 )《编定六家谥法 》20卷

吕公著参与编撰。《玉海》卷 54记载:“《编定六家谥法》,二十卷,判太常寺范镇、同判寺周沆、掌禹锡、张环、吕公著、王猎,同知礼院王瓘、吕夏卿、李育、雍子方,礼院编纂姚辟、苏洵等撰。取周公《春秋广谥》、沈约、贺琛及扈蒙六家,别其同异,去其重复,刊谬补缺,集为一书。”《中兴馆阁书目辑考》卷 3、《遂初堂书目》《秘阁书目》皆有著录。

(十 )《葵亭集 》

不知卷数和作者名,然据《续文献通考》卷180记载,似乎是吕公著所撰,其云:“吕正献公倅颖日,作亭后圃,曰葵亭,因以名集。”

二 诗文作品

(一 )《全宋诗 》补遗

《全宋诗》卷 452录吕公著诗 18首,他们分别是《恭和》《分题得瘿木壷》《天津晚步》《杨郎中新居和尧夫先生韵》《和魏教授见赠》《留题龙门二首》《龙门石楼看伊川》《二十二日晚步天津次日有诗》《和王常侍登郡楼望山》《和王安之六老诗》《寄吴传正寺丞》《延福坊李太博乞园池诗》《王安之同赴王宣徽洛社秋会》《归洛寄祖择之龙图》等。

《吕氏杂记》卷下记载族人游园时,吕公著所吟诗句:“桃溪不减旧,华萼又经春。”这两句《全宋诗》中无。

(二 )《全宋文 》补遗

《全宋文》自卷 1092至 1096著录吕公著文92篇,大部分都是奏章,能较好地反映吕公著的思想。吕公著是文学之臣,又官至宰相,奏文极多,笔者翻检各类文献,辑得《全宋文》中没有的佚文 12篇。

不以造次废礼奏

陛下以宗藩选继大统,奉母后当极子道,虽居深宫之中,不以造次废礼,则中外瞻仰,天下幸甚。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时英宗初亲政。

谋对夏国奏

臣早来入对,陛下论及夏国事宜。臣窃以夏国既不肯全归二寨故地,则朝廷须至却留绥州,向去必是难保誓约,或至用兵。然臣以事势料之,秉常年幼国弱,虽有黠臣为之谋主,亦未能为国家深患。惟当修严武备,来则应之,以逸待劳,保无失利。若临遣大臣,张皇武事,或议深入,或求奇功,皆非国家至计。仍虑向后或有边境急奏,乞朝廷静镇,无致警扰。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时吕公著拜御史中丞,此奏文当在神宗熙宁二年 (1069)。可补《全宋文》。

颖川人常秩,道德修于乡里,名实著于海内,欲乞召置台阁。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笔者辑自《长编拾补》卷 4神宗熙宁二年六月丁未条。

条例司举官非人奏

条例司近转疏脱,所举官皆是奴事

吕惠卿得之,并非韩绛、王安石所识。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长编拾补》卷 6,奏章上于神宗熙宁二年十二月。

乞殿试用策奏

All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an Agilent 1100 series HPLC instrument (Palo Alto, CA, USA) equipped with a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PDA), and the data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by Hewlett Packard ChemStation software (Palo Alto, CA, USA).

天子临轩策士,而用诗赋,非举贤求治之意,且近世有司考校,已专用策论,今来廷试,欲乞出自宸衷,惟以诏策咨访治道。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奏章上于熙宁三年 (1070),时年吕公著以御史中丞权知贡举,公著乃秘密启奏神宗所云。可补《全宋文》。又《长编拾补》卷 7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壬子条注释云,这是同知贡举吕公弼所奏。按:根据《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二《贡举科》以及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 27《祖宗科举取人·神宗》记载,熙宁三年,权知贡举的是吕公著而非吕公弼,《长编拾补》记载有误。

再论新法乞外任

臣之义若既当言责,而言不见用,又不能避位而去,则于廉耻之节,全然坠丧。其或朝廷既不听其言,又不许其去,则于进退群臣之礼,亦为差谬。况臣已曾面陈,实为多病衰耗,兼因论列时事,乞补外任。今有此命,决不敢受。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自王安石实行激进的变法以来,吕公著越来越明了某些变法措施给国家所带来的灾难。熙宁二年 (1069)十月,上章乞罢制置条例司。次年二月,前后上十多章,论青苗法不当,朝廷不听。三月,上神宗《论新法乞外任奏》。四月五日,除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此次再次上章请求外任,最后,落两学士,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颖州。此可补《全宋文》。遭枉滥宜辨明奏

自古公卿大臣,遭枉滥而不能自直者,皆不得其时也。今吾生治世,事明主,近在帷幄之间,一旦被诬,而不能申理,则四方疏远之人,何以自明?将恐治狱者狃以自张,被罪者望风畏却,一罹苛问,例自承服,致朝廷有滥罚之讥,罪乃在吾,不在朝廷也。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以及《长编》卷 303神宗元丰三年 (1080)三月丁酉条。因陈世儒案,吕公著的侄外孙女杀人,议者以为公著亲戚,必有隐情,不宜自陈,公著乃上奏云。可补《全宋文》。

兴吊伐之师宜谨慎奏

如谍者所告,则夏人诚有罪。然陛下欲兴吊伐之师,未审以何人为元帅?未得其人,则不如不举。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元丰五年(1082),神宗欲兴兵讨伐夏国,公著表示反对,上奏云。

收复人才奏

臣老于闲外,蒙陛下收之桑榆,唯知拳拳纳忠,以报恩遇。自熙宁以来,朝廷论议不同,端人良士,例为小人排格,指为沮坏法度之人,不可复用,此非国家之利也。愿陛下加意省察。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哲宗即位,吕公著乘传赴阙,此奏章当上于元丰八年(1085)。可补《全宋文》。

自古治戎之策莫先于积谷奏

臣窃以自古治戎之策,虽三代之盛,亦不过来则御之,去则备之。为备之道,莫先于积谷。臣尝任定州路安抚使,河北沿边,大约有十年粮,盖令商旅输粟塞上而算请钱货于京师,故能致此丰羡。访闻西陲自兵兴后至今,所储军粮,只可支一二年。若缓急更添屯军马,何以供之?乞令陕西经略司与转运司同共广作计置,使沿边皆增及五年之蓄。如此,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兵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乞赐裁酌施行。

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可补《全宋文》。

论救灾事奏

唐太宗正观元年,天下霜俭,太宗悉心救恤。至四年,米斗三文。故为人父母者,苟能以恤民为心,极力赈济,自然感召和气,终至富盛,岂以不足为患哉!”此奏章《全宋文》中无,见于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奏章上于哲宗即位,二宫听政之初。可补《全宋文》。

论司马光扶持入对

光久病在假,未克陛见,虽被优礼,恐须蹴踖不遑,未敢祗命。兼闻光亦愿扶持入对,然后供职。况熙宁初,左仆射冨弼徙判汝州,仍诏入觐,以足疾许肩舆至崇政门,令男绍隆扶掖入对。又以殿门至延和尚远,先帝特为御内东门小殿以见之,自存故事,更乞圣慈详酌。《全宋文》中无,见于《长编》卷 377哲宗元祐元年五月辛酉条。司马光因久病尤其是足疾,朝廷下诏特免正谢及起居,三五日一赴都堂或门下尚书省治事,司马光上奏恩礼太优,不敢辄当,具剳子辞免。吕公著因此上奏所云。

(三 )《全宋文 》补正

笔者查阅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和黄以周等辑录的《长编拾补》,发现 3篇《全宋文》中极为简略的吕公著奏文,可补正《全宋文》。

诸日御讲筵奏

先帝时无事,常开讲筵。近因圣体不安,遂于端午及冬至以后盛暑盛寒之际,权罢数月。今陛下始初清明,宜亲近儒雅,讲求治术。愿不惜顷刻之间,日御讲筵。

见《全宋文 》卷 1092,录自《长编 》卷 202,时治平元年 (1064)八月,这是一篇节略奏文。笔者发现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辑录此原文,可补正《全宋文》。

诸日御讲筵奏

臣窃以国家置儒术之官,设劝讲之制,盖将以开广聪明,究古今理乱之要,而求正身治天下国家之术,非徒以为缙绅之美谈,朝廷之虚文也。今陛下始初清明,励精图治,固宜亲近儒雅,渐以岁月,犹恐未尽。今若自五日开讲,至重阳只是四日朝,著闻之颇已疑惑,若传之四方,则为损不细。愿陛下日御迩英以循先帝故事,则天下幸甚。

王陶不可复召奏

臣恐奸邪小人,因奏对之际,希合上意,蔽陶之罪,谓其忠直。望陛下割一人之私恩,采天下之公议,登用中立之士,杜绝阿党之原,无为偏见私说所惑,则天下幸甚。

这录自《全宋文》卷 1092,十分简略,笔者查阅《长编拾补》卷 1英宗治平四年 (1067)五月戊子条,发现了吕公著上疏的原文,比《全宋文》所辑多出245字,兹辑录于下,可补正《全宋文》。

王陶不可复召奏

臣伏见自陛下即位以来,中外皆称圣明。昨因王陶渎乱天听,上下震骇,寻已黜守外藩,继一露奏表章,历诋近臣,及论大臣不轨,又漏泄上前密语。陛下以其宫邸之旧,尝加眷遇,兼谓出于一时狷忿,特赐含容,不加重谴,陛下之恩德可谓至矣!陶宜日夜循省咎愆,以答上仁。今闻复有章表,长恶不悛如此,乃是包藏祸心,非特出于一时之狷忿也。且以陛下之聪明,至其指执政之得失,数群臣之长短,固亦有然者矣。若遂以为大臣有不臣不轨之心,则陛下固不以为然,朝廷士大夫皆不以为然也。今议者咸以为陶虽在外,而眷念不衰,向后必须召用。臣窍恐奸邪小人,因奏对之际,必有希合上旨,蔽陶之罪,谓其能忠直敢言。伏望陛下割一人之私恩,采天下之公论,登用中立之士,杜绝阿党之原,无为偏见私说所惑,则天下幸甚!

契丹宜静镇奏

中国与契丹通好久,边境晏然无事,塞上屯军亦素有节制,惟宜静以镇之。

录自《全宋文》卷 1094,奏章上于元丰六年 (1083)六月,吕公著在定州路安抚使任上。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辑佚此奏文,比《全宋文》多 42字,今辑录于下:

契丹宜静镇奏

中国与契丹通好久,边境晏然无事,塞上屯军,素有节制,惟宜静以镇之。保甲法新行,被边皆设教场,日鸣金鼓,课人诵战法,声达于虏,虏檄边郡,以为生事违誓约。(四)考证写作时间

在《全宋文》所收录的吕公著的 92篇文章中,没有著录时间的有 7篇,笔者作了考证,补著录时间 5篇。

《赐宰臣韩琦请郡不允诏》,录自《全宋文》卷1092,《全宋文 》又辑自《皇朝文鉴 》卷 31,未明时间。笔者作了简单的考证,吕公著于治平四年五月任知制诰,[8](P.15)是年王陶力攻韩琦,韩琦称疾求去,先后上《乞罢相第一奏状》和第二奏状、第三奏状、第四奏状,力辞宰相之位,固请一郡,九月辛丑,琦如愿以偿,特授守司徒兼侍中、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判相州 。[8](P.58)因此,吕公著撰写此诏书时间当在治平四年 (1067)五月至九月辛丑之间。可补《全宋文》之不足。

《除富弼尚书左仆射充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制》,录自《全宋文》卷 1092,《全宋文》又辑自《皇朝文鉴》卷 35,《八代四六全书》卷 2、《文翰选类大成》卷 137皆有载录,都未著明时间。笔者考《富郑公弼显忠尚德之碑》:“神宗即位,改镇武宁军,进封郑国公。公又乞罢使相,乃以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召赴阙。公以足疾固辞,复判河阳。熙宁元年移汝州……”神宗即位是在治平四年春正月。又《长编拾补》卷 2记载富弼复判河阳的时间为同年十月,因此,此制书吕公著当写于当年十月。可补《全宋文》之不足。

《驳坐讲义奏》,《全宋文》卷 1092载录,选自《苏魏公文集》卷 16,又见《长编拾补》卷 3。《全宋文》未载时间,此奏章当是熙宁元年 (1068)四月庚申上,[8](P.96)作者除吕公著以外,还有王安石、吴充、苏颂等,由他们共同上奏。未知是谁执笔,姑录此。

《经传所载逆乱事奏》,见《全宋文》卷 1096和《言行龟鉴》卷 6,俱未载明时间。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一《丞相申国吕正献公》亦有记载,并有一段引自《家传》的话:“公既侍经筵,时仁宗春秋高,公于经传同异,训诂得失,皆粗陈其略。至于治乱安危之要,闻之足以戒者,乃为上反复深陈之。仁宗尝诏讲官:‘凡经传所载逆乱事,皆直言毋讳。’公因进讲言”云云。吕公著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春正月始任天章阁侍讲,这则讲言当是嘉祐四年至六年所进。可补《全宋文》不足。

《定州谢上表 》,见《全宋文 》卷 1096,选自《皇朝文鉴 》卷第 67,又见《四六法海 》卷 4、《唐宋元名表》《宋四六选》卷 7等,是一篇流传后世的四六范文。元丰四年 (1081),宋军大举攻伐西夏,公著极谏以为不可,神宗不悦,五年四月丁丑,出吕公著为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知定州。[3](P.7828)《定州谢上表》当作于元丰五年(1082)。可补《全宋文》不足。

[1]欧阳修.文忠集[C]//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2006.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

[4]汪应辰.文定集[C]//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王应麟.玉海[C]//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7]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8]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M].顾吉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

A TextualResearch of Lu Gongzhu's Works

YAO 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Lu Gongzhu,born into a distinguished noble fam ily holding a high political position,w as a reputed m an of letters w ith abundantw orks.But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study his works.This paper,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collected w orks by individual authors and local chronicles,sorts out nearly ten of his w orks and m akes a textual research of them.Besides,the paper,based on W hole Poetry Collection of Song D ynasty and The Complete W orks of Song D ynasty,yields two lost verse lines and 12lost w orks,m akes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 of3works in the The Complete W orks of Song D ynasty and does a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w riting tim e of5w orks.The works include both poem s and proses,which can reflectLu Gongzhu's thoughts,thus providing the firsthand m aterial for further research work.

Lu Gongzhu;w orks;textual research

G256

A

1674-2338(2010)06-0091-06

2010-08-10

姚 红 (1968-),女,浙江慈溪人,文学博士,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

山 宁)

猜你喜欢

宋文长编熙宁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星河
赵振铎先生学术年表长编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石鑑为官履历考述
笼中鹦鹉
劳鬼大驾
丈夫的私房钱
地方军事资料长编如何向军事志稿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