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空间拓展的四个一体化视角
2010-04-11苗建军
李 宁, 苗建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
【经济与管理】
城市群空间拓展的四个一体化视角
李 宁, 苗建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16)
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群发展成为新的特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城市群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城市群空间范围不断快速扩张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序和混乱现象。现有关于城市群的研究文献中,城市地理学注重城市群地理空间的演变,区域经济学强调城市群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主张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互相独立的研究方法局限了城市群空间拓展的思路。从城市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市场体系一体化四个视角,确定城市群空间拓展轴和拓展要素,探讨一体化视角下城市群空间拓展的新思路,为依托四个一体化建立城市群空间拓展的全息机制,将使城市群空间拓展纳入协同、科学的发展轨道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体系;一体化
一、引言
伴随着城市群日益成为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其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也对城市群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虽然近年来各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不断快速扩张,但是仍然不能缓解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高密度的城市空间仍是各大城市群的基本现状。从城市群的发展演化趋势来看,出现超大城市群已毋庸置疑,这必将对城市群空间提出更多的需求。而且在城市群空间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凸显了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许多矛盾与问题:如“诸侯规划”、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市场分割和封锁,等等。因此,研究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模式,不仅有利于满足城市群空间扩张的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是实现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内关于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空间拓展两个研究领域均有丰富的成果。但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从城市地理学理论出发的研究局限于以单个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拓展,而很少涉及城市群的空间拓展和城市群中各单体城市之间的协同拓展问题;从区域经济学理论出发的研究强调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而没有结合具体的空间概念。这种互相独立的研究方法局限了城市群空间拓展的思路,以往研究很少从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对城市群空间拓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因此,在目前城市群的经济合作亟需深化、群内城市面临不断进行空间扩张压力的形势下,从经济一体化视角寻求城市群空间拓展的新模式是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的。空间拓展必须依托一体化进行,以一体化的思路贯穿空间拓展的始终。鉴于此,本文提出在四个一体化视角下进行城市群空间拓展,即从城市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市场体系一体化四个视角寻求城市群空间拓展的新模式,确立空间拓展轴和空间拓展要素。
二、城市规划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空间拓展
(一)城市规划一体化。
当前全球城市间的分工、交流、合作、竞争日益强化,城市群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际竞争新格局的基本单位。城市群是超越行政区划的区域,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跨沪、苏、浙三省市。作为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就难以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而且目前行政区划已经对城市化产生了扭曲作用,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及其演变而出的行政区经济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的一大障碍。今后亟需树立城市群的观念,这样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思想束缚与限制,超越城镇体系规划囿于行政区这一狭隘的范围,将城市置于广域开放的空间系统中加以审视,实现城市群内城市规划一体化,促进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1]。
城市规划一体化从整个城市群的角度出发,以协调各单体城市空间发展为重点,对城市群体空间实施规划和管治。规划一体化在空间上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协调,时序上则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建设一个自然—空间—人类融合的城市群体系统。
(二)城市规划一体化与城市群空间拓展。
城市群空间的拓展应符合城市群总体规划的布局,形成规划拓展轴。城市规划一体化是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的有益补充。以往的规划往往各自为政,造成空间拓展的畸形发展,如城镇用地摊大饼式扩张、建设项目重复布置等。而城市规划一体化则注重地域空间的整体规划,打破各城市行政界线的限制,从城市群整体利益出发,结合考虑各城市人口、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进行跨行政区的规划协调与审视,达到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有机增长,实现功能上的综合,在更高的空间层次上实现城市群空间的拓展。
土地的利用是规划拓展轴的空间拓展要素。城市群空间拓展规划的核心在于构建跨行政地域的区域性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促进城市空间的协同拓展。城市规划是对空间资源的安排,而土地则是空间资源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规划认为土地可替代空间的概念。所以区域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拓展应立足于合理的用地模式之上,综合考虑空间资源保护、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规划中应优先发展和鼓励发展的地区、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地区以及有条件许可开发的地区,以此引导和控制区域开发建设活动,确保城市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尤其对于各单体城市的交接地带,更是应该统一协调城市规划,通过一体化的规划解决单体城市空间拓展引发的城市间的冲突。
三、基础设施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空间拓展
(一)基础设施一体化。
在城市的发展中,基础设施先行已有定规,城市群的发展同样如此。基础设施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硬环境。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问题。城市群在空间上是一个连续分布的整体,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连续性和完善性,而我国城市群各城市间相互封锁、盲目竞争,使原来水系相连、文化相融、交通相通、经济一体的整体地域空间各自为政、相互隔离,这样不仅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削弱了区域整体合力和竞争力。因此,城市群的发展必须树立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目标,实现城际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和效能的最大化[2]。
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市群发育的关键,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大城市群发展中重复建设、投资浪费问题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体系的一体化能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使资源达到动态的优化,避免对城市群的分割和造成效率的损失。因此,它是政府规划调控的重点领域。
(二)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城市群空间拓展。
城市群空间拓展应形成物质拓展轴。城市发展轴是城市空间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空间单元,现有的研究大多以物质形态角度出发认知城市发展轴与城市拓展的关系,认为城市发展轴由建筑实体和基础设施组成的物质发展轴,是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前缘所触及的地带。物质拓展轴是城市实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轴的形态、密度等决定了城市空间拓展的走向和城市形态的趋势。
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是物质拓展轴的空间拓展要素。城市群空间拓展是与城市群线性基础设施的延伸相吻合的。物质拓展轴作为城市群实体空间的拓展方式,依赖于城市群内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目前城市群内各单体城市随意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各种项目纷纷上马,盲目扩建,试图扩展城市发展的空间,造成了城市间冲突不断,单体城市的实体空间发展混乱。因此,城市群应该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群内统一规划建设,使城市群空间的拓展沿着物质拓展轴良性发展。
四、环境保护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空间拓展
(一)环境保护一体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群作为一个多个城市的联合体,这种矛盾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各级地方政府而言,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其首要职责,这种片面的政绩观导致不少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满足于 GDP的增长,不惜牺牲环境,造成环境不断恶化。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环保投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同一地区内各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各不相同,分而治之,特别是由于各城市、各地区之间配合不够,加大了资源与环境工作的难度,增加了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的成本,影响了整体保护和治理的效果。所以必须走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道路,即环境保护一体化。
对于城市群来说,各单体城市要通力合作,相互协作,又要彼此制约。通过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体系,建立一体化的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城市群公共资源统一配置机制,对群内的公共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统一管理,使公共资源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取得最大效益[3]。经济一体化、环保一体化必须先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毫无实效的分而治之的现实尴尬局面,才有可能促进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
(二)环境保护一体化与城市群空间拓展。
城市群空间拓展应形成生态拓展轴。城市空间拓展不仅源于物质拓展轴,而且还源于生态拓展轴,生态拓展轴和物质拓展轴同样重要。理想的城市空间拓展形态,应该是两种拓展轴相间并总体效益最佳有机分散的格局。但现实城市发展中,生态拓展轴往往受到侵占,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切实体现[4]。
环境保护是生态拓展轴的空间拓展要素。要使受损的生态拓展轴得到恢复和补偿,主要就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修复恶化的自然环境。单体城市各自不断开展的环保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分而治之的状况,使得城市间的生态拓展轴断裂,不能有效地连接起来,城市群的空间拓展需要线性的生态拓展轴。所以,修复生态拓展轴要求一体化的规划和措施,实施环境保护一体化。通过城市间的一体化合作,不断修复断裂的生态廊道,使整个城市群内生态廊道畅通,从而使得城市群的空间拓展的生态拓展轴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五、市场体系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空间拓展
(一)市场体系一体化。
市场割裂是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矛盾。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是区域市场割裂的最重要根源。市场分割归因于行政性分权,地方的行政边界就是市场的边界。现存的行政体制造成了各地为了本地 GDP的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心城市担心“肥水流入外人田”,其他城市担心自己生产要素流失,导致了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现象严重。新世纪,随着以市场力量整合城市群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出现,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大力度建设共同市场,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目前全国各地出现的各种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合作形式,其主题都是在实现共同市场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协作,其主调都是市场体系一体化[5]。
没有市场的一体化,其他的一体化都将是扭曲的、没有根据的。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市场体系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空间拓展。
城市群空间拓展应建立市场拓展轴。市场拓展轴是一条无形的城市群空间拓展轴线。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是打破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的市场保护和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市场一体化。根据市场一体化的要求,需要在群内城市之间统一政策、消除区域壁垒,实现产品互相准入、资本自由流动、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跨区运作的统一市场。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群内交通、通信、信息的通达性与便捷性,促进了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高效流动,这无疑大大拓展了城市群内的经济发展空间。
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拓展轴的空间拓展要素。城市群市场体系一体化要求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产品、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消除市场分割和市场保护。正是这种城市群内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城市群新的发展空间。
六、结语
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是通过群内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的。群内城市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空间拓展合作,可以实现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结构调整,促进单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间产业的梯度转移,从而推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6]。经济一体化带动城市群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会产生对经济发展空间的需求,从而带动城市群空间的新一轮拓展。因此,经济一体化在空间拓展过程中得到加强,只有在空间拓展的同时实现了经济一体化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空间拓展加快了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加快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从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合理的城市群空间拓展模式有利于城市功能的调整和明晰城市功能分工,形成城市间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整体态势[7]。
本文基于四个一体化的视角提出要建立城市群空间拓展的全息机制。全息现象很普遍,全息规律也是自然、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所谓全息规律指一个系统内,局部与局部互相映射,同时局部也反映了整体的特征。根据系统论,一个成熟、稳定的系统,其内部关系必须是全息相关的。
“局部与局部互相映射”意味着各城市的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体系要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亦即各地可以向对方渗透和延伸,彼此辐射和交融,这种全息结构有力地抑制了地方保护主义,而倡导各城市的优势资源向对方城市的渗透和生成。城市间形成了一体化的协调,使得各城市的空间拓展也是互相映射的,是一个统一协调的动态过程,城市空间应该沿着这些良性的拓展轴不断扩展。
至于“局部反映了整体”更多的是局部与局部间形成良好映射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各城市关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体系等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局部间相互映射的过程。一体化的结果是整个城市群的协调和统一,反映到城市群空间拓展上,就是在经济一体化的思路下指导空间拓展的模式。
总体来说,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的空间拓展应当在一体化的思路下寻找空间拓展轴和拓展要素,并努力形成空间拓展的全息机制,以使城市群的空间拓展步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阶段。
[1] 官卫华,姚士谋,朱英明,等.关于城市群规划的思考[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54-58.
[2] 王发曾,刘静玉.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23.
[3] 杨培峰.城市空间拓展动力机制及生态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04(3):138-142.
[4] 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J].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1996,14(12).
[5] 梁启东.辽宁中部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1):74-77.
[6] 朱英明.城市群经济空间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5-137.
[7] 何翔舟.区域战略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04(9):19-22.
F061.5
A
1007-8444(2010)01-0039-04
2010-12-01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与中部城市群崛起引发的利益冲突的实证研究”(08BJY014);2008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08CSJ014)。
李宁(1984-),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管理的研究。
责任编辑:张言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