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之美的三个维度
——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为例
2010-04-11胡健
胡 健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论城市之美的三个维度
——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为例
胡 健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现代城市应该为“生态系统模式”,它必须体现出整体有机、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三个美的维度,从而彰显现代城市的人性化与个性。
现代城市;淮安;美
从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看,现代的城市建设已经摒弃了以前的“历史偶然城市模式”与“机器城市模式”,而走向“生态系统模式”[1]。这也就是说,现在的城市应该成为“一种集体统一性的象征”,它不仅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不仅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现今的城市建设不能不重视城市建设中的美学问题。
那么,现代城市如何才美呢?我们知道,美总是对人而言的,美是人们感知的对象与产物。我以为美的城市首先必须是人性化的,用时兴的话语讲就是“适宜人的居住”;其次,它还必须是具有个性的,从而有别于其他城市。或许只有具备了上面两点,一个城市才可能是美的。
现以淮安的城市建设为例,对现代城市美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首先,城市的美要体现出整体有机的维度。我以为,这可以说是现代许多城市建设中最薄弱的一环,其具体表现为规划短视,缺少整体观,只重视技术的维度而缺少美的维度,缺少创造性,这就势必造成乱拆乱建的情况,从而不但不能为城市增添美,有时还会有损城市原有的美。所谓“乱拆乱建”,其实也就是不该拆的拆了,不该建的建了。我曾随市政协文史委的同志去里运河沿岸考察,深感当年开发东大街时把东大街临运河的那片旧住宅,以及越河的那片临运河的旧住宅拆掉是一种错误。如果当年这些地方没有因“发展经济”而被草率地拆掉的话,那么这片景观该是多么富有历史文化的风情与意味呀!前几年,坐落在清晏园之南的市妇产儿童医院的门诊大楼横空出世,使得原本与周围环境非常融洽的历史名园清晏园的景致(空间美感)惨遭破害。再如,淮阴区在人来人往的大马路边立起了文化名人吴鞠通的雕像,雕像虽出自名家之手,但摆放在大马路边却实在显得不伦不类。如果说,前面所说的“拆”损害了城市整体有机的美,那么,这些“建”何尝没造成某种景观的破坏与视觉的污染,何尝没损害了城市整体有机的美呢?乱拆乱建的根源在于城市缺少整体有机的发展规划,或者说城市的发展规划缺少了整体有机的美的维度。在市政协文史委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市规划局的一位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么才能把淮安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相融的特色在城市规划中表现出来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关涉的正是淮安城市建设整体有机的美的维度的重要问题。我曾经提出淮安城市建设应该重视“四水穿城”的地貌特点,提出以穿城的四水(南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来布局重整城市的建议。比如如何使运河文化长廊一带成为淮安城市大格局中一道具有传统运河文化意味的风光带,如何建成带有淮河文化特色的古黄河风光带,如何让原本通海的盐河与大海相连以恢复光大原有的风情与特点,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关系着淮安城市整体布局的大问题。再如,现在淮安城市扩展,如何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如把洪泽湖等都纳入城市规划的范围),对淮安的城市建设作更为前瞻性的“美”的规划,这些显然也都关系着淮安这座城市风貌的未来之美。现代城市不只是一种技术的展示,而且还是一种美的创造,我们以往在对城市规划时对美的维度显然重视得不太够,以致“破坏”美的教训时有发生。从城市美学的角度讲,“规划的目的,并不是减少城市生活丰富的、喧嚣的多样性,而是使之有序,从而使它不再成为具有威胁性的无可抗拒与无法控制的东西”;“城市规划的美学目标在于公共生活充分戏剧化,以便个人和群体的活动变得更加富有意味”[2]。很显然,城市整体有机的美可以、也应该由城市规划来体现与保证,城市的整体有机的美不仅包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对自然生态的强调,更包括对城市现代建筑、现代文化设施的设计、安排与布局,诸如城市的商业休闲区、城市的市民广场、城市的雕塑的设计与安排,等等。这些之所以说是整体有机的,是因为它们必须真正具有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品性,必须体现出一种多样性的统一。但是,由于我们以往城市规划从美的维度进行思考还很不够,难免使得城市建设中出现一些一般化或平庸化的现象,出现一些无序或混乱的现象,这些显然是需要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加以特别注意与改进的。从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本身必须成为一个广义的生态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与建设淮安这座现代城市时,必须加强城市整体规划中的美的维度,因地制宜,充分注意到城市本身的多样性统一,从而创造性地凸显出这座现代城市所独具的整体风貌与城市个性,使之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模式。
其次,城市的美要体现出自然生态的维度。自然生态的问题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关系着人们生活的质量。现代城市不只是一些建筑的群集,本质上它是人生活的环境,应该具有宜人性。在建设现代城市时,一定要重视与保护好城市的自然生态,美化与绿化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也应该成为淮安城市美的一个维度。有人把淮安文化称为水文化,就现有的市区而言,水无言地美化着淮安的环境,可惜我们对此认识得还很不够!
淮安的自然生态环境,除了常规的城市(街道、小区等)绿化外,更要特别重视它的水资源的优势,利用并保护它的水资源的优势。淮安是“四水穿城”,这“四水”既是地貌特点,同时也是一种生态的优势。现在古黄河风光带经过建设已经成了市区很美的风景线或风景区。两岸原有生态(芦苇等)都得到了恢复,自然风光四季变化、十分迷人,我曾把它称为生态园林。生态园林是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新式园林,是一种现代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相互对话的园林,是为城市大众所共享的园林,它体现的不只是艺术的维度,更是一种生态的维度[3]。如果淮安的其他三条河岸都能建设成类似于古黄河边的生态园林,淮安的自然生态美就会更有特色了。所以,我提出的“四水穿城”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因地制宜地去创建淮安城市的生态之美。
还有一点也值得提及,从地貌方面看,淮安不仅“四水穿城”,而且还是“湖塘遍地”,虽然因种种原因这些湖塘现在已经被填了不少,但仍有不少还存在着,这也是淮安自然生态的一个优势,值得重视。这不仅包括清宴园、楚秀园、钵池山公园中的湖,也包括石塔湖等处的湖塘,建议有关部门对它们加以调查,并从整个城市建设的角度进行编排、保护、美化。没有细微也就没有整体。河流是大地的飘带,湖塘则是大地的眼睛,美化我们城市中的河流与湖塘,有助于形成我们城市生态上的特色。
从淮安城市发展看,洪泽湖也将会融入市区,或成为市郊,洪泽湖水资源以及有关湿地的保护,也会增添淮安这座现代城市的自然生态的美,限于篇幅此处就不多说了。值得指出的是,城市的自然生态的维度,同样有助于彰显城市的个性,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宜人性,因为在本质上,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良好的自然生态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增添城市的美。
再次,城市的美还要体现出历史文化的维度。一个城市只有技术而没有历史文化,就会显得没有人文底蕴,让人感到缺少历史感与人情味。淮安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的底蕴是很深厚的。显然,如果历史文化的维度在城市建设中缺少体现,那么,淮安城市的建设可以说就是失败的。笔者的认识是:一是淮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不少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现代旅游资源;二是由于原有的文化遗存大都已经被破坏掉了,“修旧如旧”几乎是句空话,说是“仿古造古”才更恰当。我们对这些新建的文化遗存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它不太可能是原貌的、供人瞻仰的历史遗迹,而只能是为城市提供旅游资源的现代大众文化符号,甚至是服务于旅游的现代商业文化符号,尽管如此,它们的存在还是有助于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维度的,有助于增添城市的历史文化之美的。
这里就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何创造性地进行淮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符号的转换,或如何把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换为现代城市中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的符号。这也是城市建设中急需的问题。前不久在淮阴区有关韩信的历史文化景点开发的论证会上,我对同济大学有关景点的设计提出批评,我说:“你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文献方面的情况了解得够多了,但在设计上却明显用功不够,你们设计的不是景区,而是小区。”他们认为我的批评是正确的并予以采纳。在淮阴区关于漂母墓历史文化景点的设计论证会上,我曾对漂母墓的设计方案表示欣赏,因为这个设计从主题到意象搞得比较有特色。最近在参观清浦区里运河畔一些恢复或重建的古建筑时,我深感新建的不如原有的有味,有些项目设计比较一般,个别细节甚至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关于这方面的具体思考,我已在《论淮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中作了论述[4],此处就不再多谈了。总之,在建设淮安这座现代城市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彰显淮安历史文化的维度,创造性地建好历史文化景观,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视觉符号化的创造性转换工作,这显然有助于增强与修复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有助于彰显淮安历史文化的文脉与意韵,有助于淮安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丰富淮安这座现代城市之美。而如何避免历史文化景观建设中的一般化的现象,是当前很值得人们重视的一个实际问题。
附带说一下,我以为中国现今这股建古城古镇古建的风潮,实际上也是在全球背景下对本土性的一种强调,而对每个具体的城市来说,则表现为对地方性的强调。
一个城市的美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而且每个现代城市的美都有所不同,但所有美的现代城市都必然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而个性不突出可以说是我们现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在许多城市扩建的初始阶段,重技术而轻人文的风潮使得许多城市建设走入千篇一律的技术化的误区;此后的一个阶段开始纠偏,开始讲究与重视本地的文化了,可出现了不善于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视觉符号化的创造性转换的缺点,以至许多城市的文化景点出现了“有景点”却“无特色”的弊端。这些显然都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根据淮安城市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我提出在建设与创造淮安这座现代城市之美时,必须特别强调与注意以下三个美的维度——首先要体现出淮安城市的整体有机之美,这样,我们淮安的城市风貌才可能显得丰富而有序,整体有机之美可以说是我们城市的体貌,对现在的淮安来说,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其次,要体现淮安城市的自然生态之美,只有具有自然生态之美的现代城市,才可能是真正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城市,才可能是真正富有人性的城市,自然生态之美体现出的是城市对人的亲近度;再次,要能体现淮安城市的历史文化之美。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而且它们还是我们与别的城市在精神个性上的重要差异所在。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工作可做的,而且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些。总之,一个现代城市的美必须具有人情味与个性化,我强调淮安城市建设中的上述三个维度,就是希望更好地彰显我们这座城市的个性,并使之更具人情味,这样我们的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中才可能彰显出自己的特点,才可能变得更美。
[1] [美]阿诺德·伯林特.审美生态学与城市环境[J].学术月刊,2008(3).
[2]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健.生态园林与城市建设——以淮安市为例[J].学海,2008(4).
[4] 胡健.论淮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J].淮阴师院学报,2008(4).
B834.3
A
1007-8444(2010)02-0199-03
2009-05-03
淮安市科技局项目“淮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HAS016)。
胡健(1954-),男,江苏沭阳人,教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责任编辑:仇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