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振庭《抢运〈四库全书〉》是虚构的

2010-04-10潍坊医学院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4期
关键词:热河四库全书谣言

潍坊医学院图书馆

〔山东省潍坊市 261042〕

陈福季

《炎黄春秋》2007年第10期刊出刘仰东的《宋振庭其人其才——访刘景录》一文。这篇长文是刘仰东采访宋振庭的晚年秘书刘景录后综合撰写的,分《履历中的宋振庭》、《“凡是人类能知道的我都想知道”》、《结交三教九流》及《宋振庭的建树》四章组成,其中《宋振庭的建树》又写了他的三大功绩。开宗明义第一项为《抢运〈四库全书〉》,刘仰东写道:“除了日常担负的工作,刘景录提到了宋振庭的几个具有‘贡献’意义的事情……《四库全书》洋洋近 8万卷,纂修于乾隆年间,是世人皆知的国宝之一……战后,保存最为完好的热河一库被国民党接收委员会主任张家王敖劫至长春。1946年4月,人民解放军退出长春那天,《东北日报》接到急令,需要一个懂得古书的人抢运这部《四库全书》,任务最终落到了宋振庭的肩上。他带着八个新兵,雇了一大串马车,亲自押车,往返五六趟,才把整部书搬上火车,运往他的家乡延吉市。任务完成后,宋振庭留在家乡,出任延吉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妻子后来装扮成要饭的,一路‘乞讨’到延吉,才和他团聚。这七库国宝,历经战火和动乱,或焚毁,或散失,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部保存完好的《四库全书》,应该说宋振庭功不可没。”这段宋振庭“抢运《四库全书》”的故事说得有原因、有地点、有人物、有时间、有结局,有鼻子有眼,完整动人,似真的一样。其实,完全是凭空虚构编造出来的,是绝对没有的事。

首先说“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一部保存完好的《四库全书》”是完全错误的。乾隆时纂修成七部《四库全书》分藏于北京故宫内文渊阁、圆明园内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及杭州文澜阁。“历经战火和动乱,或焚毁,或散失”,我们今天仍然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四部《四库全书》,即文渊阁本(今藏于台北市)、文津阁本、文溯阁本、文澜阁本。并非只“还能看到一部保存完好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留存保护与宋振庭是毫无关系的。刘景录所介绍的宋振庭“抢运《四库全书》”的事完全是没影儿的虚构,刘仰东据之撰写的这段“功不可没”的所谓“贡献”也就成了肥皂泡。

因为文中交代得很清楚,说“保存最为完好的热河一库(即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引者注)被国民党接收委员会主任张家王敖劫至长春”,这在历史上是根本没影儿的事。文津阁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专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此阁入藏的即称为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藏书于 1915年 (实为 1914年,详后—— 引者)运至北京”归藏于京师图书馆(后称“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馆”)(见《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 1 861页)。此后再未运出过北京,它何能于战后被张家王敖劫运至长春呢?刘仰东据刘景录的所谓介绍编写的完全是虚构出来的“神话故事”,是没有丝毫根据的。

关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归藏于京师图书馆的过程,黄爱平所著《〈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一书经过详细调查考证,介绍颇详。今将其经过略述于后,以证二刘之编造的离谱。

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第 4份《四库全书》抄竣即送藏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建文津阁庋藏。之后,热河总管大臣即指派专人经管,并依照文渊阁曝书成例,每年夏季抖晾一次。光绪二十年(1894年)热河总管大臣世纲、庆麟等奉命检查文津阁《四库全书》,并抄补原存有函无书的《日讲诗经解义》一书,其他都完好无损。世纲等人还将文津阁《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顺序,逐一抄录书目清单,注明卷数、著者等,呈报朝廷。这份详细的书目清单,成为后人了解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最可靠依据。宣统元年(1909年),清学部筹建京师图书馆,奏请将文津阁《四库全书》以及避暑山庄各殿宇陈设书籍,一并移交学部拨归京师图书馆收藏,获得允准。但未及实行,清王朝就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覆灭了。民国政府成立以后,教育部接管学部案卷,认为:“《四库全书》为中国古今图籍之总汇,京师图书馆为首都册府,自应收藏,以宏沾溉。”(见《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之1915年8月6日教育部致内务部函)因而重新函请政府内务部调取文津阁《四库全书》,发交京师图书馆庋藏。 1914年,内务部运送避暑山庄原陈设书籍及各件物品至京,文津阁《四库全书》也同时运到。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正式移交京师图书馆。经过整理修缮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始按架陈列,并向社会开放。自那时起,这部全书就一直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从未再移出过。更没有被张家王敖从热河(早在 1914年就已运出热河)劫至长春之事。刘景录与刘仰东合伙泡制这一离奇故事来吹捧宋振庭争取眼球欺骗读者,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真令人叹为观止嘘唏不已!

其文为了抬高宋振庭的与众不同,还用了许多极端的夸大之词,仅举一例,即:“比如《红楼梦》,他看过三四十遍。”终生作为一个文化官员的宋振庭,这他能做得到吗?“三四十遍”就是“三四千万字”,在宋振庭“博览群书”的情况下,他能有如此多的功夫吗?他还开不开会、干不干工作呀?这也是完全不能令人相信的夸大之言。类似这夸大其词的“增其善,减其恶”的东西还有不少,就不再举例。

《炎黄春秋》一开始就宣称坚持“对古今中外,特别是当代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是非功过,依据翔实的史料秉笔直书,不增美、不溢恶,求实存真,以史为鉴,以史资治”的方针,当然是十分完美的。可在鼓吹宋振庭的功绩时,却刊出这样捏造事实完全凭空虚构的“神话故事”来取悦读者,即使只有这样一次也是不应该的,何况经常刊出这种失实多多的编造之文呢?据我翻阅不是很多的该刊而论,就见有舒云有关开国大典遗事的文章、1998年 4月发表的《批判〈红楼梦研究〉前后的文怀沙与俞平伯》都是编造史实极为严重的东西,都被发表了出来,一任错误的东西流传。尤其是舒云发表在 1994年第 9期上的《老舍为什么没领到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谣言文章,捏造 1966年老舍被评上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又被褫夺的谣言,一下子传遍了神州大地,至今的负面影响也未完全消除。我曾先后数次去信去稿驳正舒云捏造的谣言,可《炎黄春秋》就是坚持谣言的立场,拒不刊登纠正谣言的真正求实之文,令人遗憾。我文在《书城杂志》1995年第1期全文刊出,其后《文摘报》、《读者导读》及《图象文摘》等都曾转载了我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这一谣言的传播给予了一定澄清。现已有事实调查的文章证明我文的正确。我现在再次指出刘仰东据刘景录的讲述泡制的这则谎言,当然希望《炎黄春秋》本着实事求是之精神,刊出此文以正视听,以免再误人子弟,以符“不增美、不溢恶”,“以史为鉴,以史资治”的办刊方针,而且使好的办刊原则不只体现在纸面宣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事实的行动上,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这也是目前许许多多的报刊应该做到并且切实实行的首要原则。

[1]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60~261.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861.

猜你喜欢

热河四库全书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热河道库:清帝巡幸热河时期的备赏银库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清代热河驻防八旗的沿革与职掌(1702─1810)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达什达瓦部迁徙热河考(蒙古文)
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