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创业机会选择

2010-04-10董广振马丽波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创业者机会大学生

,董广振,马丽波

(1.台湾中华大学 企业管理系,台湾 新竹 30012;2.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一、理论综述

对创业活动的研究一直缺乏一个概念性框架,创业活动已成为各种研究大杂烩的一个广义标签。[1]人们从不同视角进行创业的研究,如资源基础理论视角[2]、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视角[3]、认知视角[4]、不完全契约视角[5]和创业机会视角[6]。总体来看,在理论上影响较大的是创业机会理论。该理论强调创业活动就是发掘或创造创业机会以及合理利用创业机会的过程。它以创业机会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什么是创业机会,为什么存在创业机会,怎样发掘创业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创业机会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分析思路:机会发现理论和机会创造理论。

1.机会发现理论

机会发现理论认为,第一,创业机会客观存在于市场中。现实市场的非均衡状态是创业机会存在的客观基础。非均衡市场下信息的分散分布,使得发现和创造未来产品和服务的机会肯定存在。[7]第二,创业者在机会的产生过程中处于被动响应的地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创业机会。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必须拥有与机会有关的先前信息以及发现机会的认知能力。第三,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是在有风险的状态下进行的,即创业者对创业的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有清晰了解。该理论假定创业者能够对是否利用创业机会以及怎样利用机会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机会创造理论

机会创造理论认为,第一,创业机会并不派生于市场,而是人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创造出来的。该理论假定创业机会是创业者搜寻机会的行为过程的内生现象。[8]第二,创业者不再是创业机会的“发现者”,而是“创造者”。同时该理论强调创业者与非创业者没有显著的差异,个体之间的细微差异就会导致创业结果的不同。第三,创业者的创业决策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即创业者无法对创业的可能结果的概率作出估计,风险信息是在创业过程中逐步产生的,而不是事先知道的。

创业者与创业机会的关系是两种理论争论的焦点,即是创业者创造了创业机会还是创业机会的存在促成了创业者的形成。笔者认为,两种理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创业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创业机会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创业机会的存在既有市场的客观影响,也与创业者的主观构造息息相关。创业机会的发掘与利用不仅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创业者能力的约束。本文以创业机会理论为依据,分析大学生创业机会产生的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发掘和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以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机会的存在:优化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

Timmons于1999年在《新企业的创建》中提出了著名的Timmons创业管理模型。[9]他认为创业是由机会、资源与创业团队三个要素组成,而影响创业资源的两个重要因素便是创业网络和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创业过程中对创业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要素的复合体,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客观要素。创业环境是创业机会存在的客观条件,是影响创业的核心要素。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政府政策环境三个方面。

1.经济环境的动态性

根据机会发现理论,创业机会是客观存在于市场中的。创业机会存在的原因在于市场的非均衡状态。他们认为,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效率的,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利用无效性增进社会财富的机会。[7]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不一定比欠发达地区存在较多的创业机会,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化运行较为健全,具有顺畅的信息流通渠道,不具备Venkataraman所说的创业机会存在的条件,即信息分散性。另外,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健全的产品、服务及技术市场,因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以及发明新技术的空间变得狭窄。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存在市场的无效率以及产品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因此拥有较多的创业机会。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越是就业比较好的大学,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越低。较多的创业机会并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率高,虽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机会比较多,但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其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环境以及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因素阻碍了欠发达地区创业机会的发掘,因此相对来说,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具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顺畅的信息流通渠道,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优越的创业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考察大学生创业的经济环境,不得不关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创业会产生二重性影响。一方面,经济危机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机遇。第一,经济危机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创业成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并且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此项决策的机会成本较低;第二,经济危机背景下,大众消费需求的降低使得大学生可选择的创业机会变多,大学生创业的进入门槛变得较低,大学生在进入某一领域创建企业后可以利用这一经济衰退的时机积累经验和资金,为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经济危机导致失业增多,大学生创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本变得很低,这样有利于创业核心团队的组建,并且团队在危机中同甘共苦,增强了凝聚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经济危机给大学生创业带来风险。第一,经济危机的出现抑制了一切经济活动的发展,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市场信心,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第二,大学生创业本身在融资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困难,经济危机使得创业融资难上加难,创业资金大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申请贷款和风险投资的风险大大增加。比较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利与弊,总体来讲,经济危机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最好时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果断把握创业时机,发掘创业机会并合理利用。

2.创业文化环境的缺失

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观念的形成与其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孔伟对“东北现象”和“浙江现象”*“东北现象”是指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滞缓的现象。“浙江现象”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无资源优势、无国家扶持、无政策优惠的“三无”的条件下经济发展迅速,GDP总值跃升全国前列的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指出两地区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文化环境的差异。[10]浙江人“义利并重”和“工商皆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求真务实的品质形成了以个人为主的“群众性创业文化”,这与东北人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安分守己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社会文化环境对创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并没有形成,这表现在:(1)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我国是典型的与西方国家具有较大文化差距的高相互交往社会。[11]儒家思想、中庸思想扼杀了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加之大学生害怕失败、嘲笑失败的氛围使得大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严重影响了创业观念和创业氛围的形成。(2)大学生创业教育严重缺乏。据一项调查显示,有将近96.4%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但这些学生大部分对创业的目的以及创业的预期缺乏清晰的认识。这表明大学生对创业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的了解。

3.政府的支持性政策

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积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以创造优越的创业环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各省市政府相继制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投融资、创业培训、创业企业的政务审批、税收优惠等大学生创业的各个方面。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政府作用的期望并不是很高。据一项有关大学生创业的调查显示,创业者希望从政府机构获得帮助的愿望不是很高,只有28.6%的人考虑到政府机构的扶持作用。这说明政府在政策宣传以及政策实施方面还没有到位。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的合理性。各地方政府创业政策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当地大学生的资质情况、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等。二是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大学生从决定创业到企业的正式运营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政府政策如果时常变动,大学生与政府进行沟通的交易成本就会增加,创业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政府政策环境不是大学生创业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必不可少的保障,目的在于减少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外部环境风险。

三、机会的发掘与利用: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国外关于创业者个体能力与行为的研究不仅关注创业者诸如年龄、教育等非心理要素,而且对创业者工作满意度、风险倾向以及荣誉感、创造性等心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创业者的个体能力属于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而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涵表现为创新、积极进取、冒险、敬业奉献、合作等特征。[12]大学生个体能力的高低与创业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大学生创业者应该而且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概括来讲,创业者的个体能力都与发掘并利用创业机会有关,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发掘创业机会和合理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1.发掘创业机会的能力

创业环境为创业机会的存在提供了客观条件,但只有创业者意识到创业机会的存在并且清楚知道其创业价值,才能获得利润。[1]大学生发掘创业机会的能力来源于个体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能力。

(1)知识结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源于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支持。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目标,并有信心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同时,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性格优点,发掘自身潜能,不断进步直至创业成功。而专业知识的积累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大学生对在校所学专业的掌握,还包括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理论的知识积累,而后者在创业中显得极为重要。虽然大学生的主修专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进入与之相关行业的基本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其他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并没有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作为创业领域。据叶国爱等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大学生创业的范围局限在服务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13]这与大学生另外一种专业知识,即创业相关理论的缺乏有关。由于我国创业教育的缺失,多数大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方法和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这导致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所从事行业充分结合,学以致用。

(2)性格品质。大学生创业者一般具备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性格品质有利于激发创业者的创造性。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应具有缜密的心思、过人的胆识以及坚韧的意志力。缜密的心思使得创业者迅速捕捉市场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寻找创业机会,并且谨慎科学地作出决策;过人的胆识使得创业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勇有谋,敢于面对风险,把握市场机会;坚韧的意志力使得创业者在逆境中能够坚持目标,顽强拼搏,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这些性格品质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吸引合作者、建立创业团队必有的精神品质。

(3)认知能力。发现市场信息与创业机会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成功的创业者比其他人更容易看到创业机会,这与其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有关。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准确的市场判断力。一方面对市场经济的形势有细微的观察和独特的见解,从市场环境中找寻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对政府的创业政策有深入的了解,从政府行为中寻找到有用的创业信息。大学生要把创业看成是一种机会而不是风险,同时对信息的发掘要形成独特的认知,打破陈规惯例的束缚。

2.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好的创业机会的发掘是创业成功的基础,而创业成功需要将创业机会转化成利润,这给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业者要合理地利用创业机会,一是要有创新精神,二是要有资金支持,三是要有管理才能。

(1)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企业家或创业者需要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作出决策。他们面临的是完全没有出现的崭新情况,是具有不可重复性的那种不确定性。[14]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发掘创业机会,并果断作出是否利用该创业机会的决策,这正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对于每个创业机会而言,势必存在众多的创业者的竞争,这时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就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法宝。这种创新表现在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新的融资渠道以及新的企业组织形态,甚至从更小的细节来讲,还应包括创业各具体环节的与众不同。

(2)融资能力。创业资金不足是多数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首要难题。首先,大学生本身无经济来源,他们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因此,创业者的家庭背景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不仅能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还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其次,大学生利用商业渠道获得资金的可能性较低。由于大学生的信用等级难以被评定,加之其贷款缺乏可靠的担保,银行对大学生借款持高度谨慎态度,贷款很难获得批准。另外,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一般较小并且前景有限,因此很难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融资渠道的缺失限制了大学生利用创业机会,但这与大学生的个体能力关系不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给予支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3)管理才能。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成功建立起新的企业离不开大学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创建者,其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每个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不计较短期收益的得失。总的说来,创业者的管理才能表现在对创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这些资源包括创业者的个人知识和认知,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战略资源。创业者组织各种资源成立企业,其管理才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四、结 语

本文在以往创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创业者这一群体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个基本框架。第一,大学生创业受到经济、社会、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有效手段,面临诸多环境障碍。因此,政府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优越的环境,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第二,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体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发掘创业机会并合理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努力,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加强创业教育。学校和社会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并提供创业项目供学生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本文的研究主要来自于作者对既往理论的分析与思考,文章的结论还需要经验数据的进一步检验,而这要建立在大量的实证调查的基础之上。

[1]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 217-226.

[2]ALVAREZ S A,BUSENITZ L.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source-based the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7(6):755-775.

[3]UZZI B.The sources and consequences of embeddedness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 the Network effect[J].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1996,61(4):674-698.

[4]BUSENITZ L W,BARNEY J B.Differences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 in large organizations: Biases and heuristics i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1): 9-30.

[5]ALVAREZ S A,BARNEY J B.How do entrepreneurs organize firms under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5): 776-793.

[6]SHANE S A.A general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individual-opportunity nexus[M].North 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3.

[7]VENKATARAMAN S.The distinctiv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1997,3: 119-138.

[8]SARASVATHY S D.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 toward a theoretical shift from economic inevitability to entrepreneurial contingenc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2):243-263.

[9]TIMMONS J.A.New venture creation[M].5th ed.Singapore: McGraw-Hill,1999: 37-40.

[10]孔 伟.论创业文化环境与经济差异[J].社会科学辑刊,2005(2):164-167.

[11]宝贡敏.论适合我国管理文化特点的企业管理模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5-14.

[12]盛 男.企业家精神的构成要素与阶段发展模型[J].技术经济,2006(6):11-13.

[13]叶国爱,徐紫云,徐朝亮.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7-150.

[14]汪丁丁.企业家的精神[J].今日科技,2002(3):27-28.

猜你喜欢

创业者机会大学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给进步一个机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