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措施
2010-04-09吕维娟万京梅
吕维娟,万京梅
(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循环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它的负性肌力较轻,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冠脉供血,减轻心脏负荷,抵消了负性肌力所致的心输出量下降,十分有益于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所以,胺碘酮静脉注射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快速的心律失常的常规用药。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注胺碘酮过程中出现的药液外渗会导致静脉炎。观察30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后,有20例患者不同程度发生静脉炎,经临床实践应用新鲜冰马铃薯片贴服或用50%温热硫酸镁无菌纱布湿服,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静脉炎患者 20例,心肌梗死伴有心律失常12例 ,年龄40~70岁,其中轻度:局部疼痛红肿,局部有尾足,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包块及硬结。中度:局部疼痛、红肿、静脉走形有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重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皮肤温度增高,可触及硬结或有水泡形成。
1.2 方法
在血压、心电监护下,静注胺碘酮 ,首剂 75~ 150mg加5%葡萄糖20mg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间5~ 10min,如无效每隔20~30min后重复同样剂量,心律失常被控制后以0.5~1mg/min的维 持静点 1~ 2d,24h总量 600~ 1000mg。往往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静脉炎。
2 预防静脉炎的主要方法——防止药液外渗
静脉输注胺碘酮,应选择血管条件弹性好,易于固定,避免血管前方有穿刺过的针眼,静脉穿刺成功率100%,避免因反复探穿刺激损伤血管内膜,防止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告知家属保护好穿刺部位,小心移动,特别是在变换体位、进餐过程中或排便时,小心谨慎,防治针头穿过血管壁,造成输液外渗。增加固定措施,必要时用托板将穿刺部位托起固定,也可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减少活动度,注意观察病人局部有无出汗、胶布有无脱落防止患者出汗时胶布翘起,针头移动导致输液外渗。调节滴数,观察输液速度的变化,遵医嘱控制在医嘱滴数内避免短时间内快速输液,避免药液浓度对血管壁刺激性增强。经常巡视患者观察局部皮肤变化,严格床头交接班,及时发现皮肤异常变化,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做好预见性的防护措施。密切观察输液部位的皮肤变化,如发现红肿或血管隆起变粗,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特别注意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一般48h之内更换,有糖尿病的患者不主张应用留置针输注胺碘酮,观察更要细心,以减少出现静脉炎的发生的现象。
3 出现红肿的处理方法
轻度红肿及时发现,及时更换输液部位,观察皮肤的变化,每日用碘伏清洁消毒局部皮肤,告知病人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洗手时不被水污染。局部红肿伴有血管走形红肿,每日用碘伏涂擦外,用50%温热硫酸镁纱布湿敷30min,每日4~6次。或者用新鲜冰马铃薯切片外敷。新鲜马铃薯洗净后,切成 0.1~ 0.2cm的薄片,放置于0~ 4℃冰箱内冷藏2~3h,根据液体的外渗面积选择一片或多片冰马铃薯片将该部位完全覆盖,30~60min更换一次,保持马铃薯片湿润新鲜,至患处不适感完全消失。或温热硫酸镁湿敷法。用50g硫酸美加入100mL温开水溶解,用无菌纱布浸湿,将无菌纱布直接外敷在患处,并保持纱布湿润,每次30min,每日3~4次,患处不适感消失后停止湿敷。硫酸美水分蒸发快,需要经常更换纱布,必要时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如果局部红肿发热较重,皮温增高,范围大,症状重,也可用70%的酒精湿纱布反复湿敷,保持湿润不干燥。注意观察针眼周围的皮肤。总之,这些防治措施在临床应用治疗静脉炎具有经济、方便、有效的优点,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