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下水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0-04-09谢佩茹

河南化工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类资源环境

谢佩茹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关于地下水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谢佩茹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进入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时间里,在地下水的长期开发过程中,人类只重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忽视了其生态环境价值,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引发了地下水超采、生态系统灾变、地质环境失稳等严重的问题。地下水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急剧恶化趋势,使其失去健康状态下的资源供给、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维护地质环境稳定等功能,最终危及生态系统健康。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讨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体系,对于促进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环境;健康;影响

1 地下水环境健康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其不能提供正常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水环境健康的研究刚刚处于起步的探索性阶段。马毅妹于 2004年首次提出水环境健康及其管理的理念。水环境健康是指一个水体系统在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的水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水环境健康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考虑人类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耦合性。地下水在生态和地质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构成并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地下水具有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重属性功能,作为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地下水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受体和信息载体,它在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下水环境健康作为水环境健康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仍未展开,其基本理论、评价体系与方法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2 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内涵与特征

2.1 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内涵 地下水是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和地质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安全、战略资源保障功能和水资源多年调蓄—平衡功能,以及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维持支撑功能。根据地下水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地下水环境健康是指地下水环境系统在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资源服务方面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健康的地下水环境而言,地下水环境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健全,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受到破坏,对自然干扰的长期效应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能够维持自身的组织、结构长期稳定,能够发挥其正常的资源供给、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维护地质环境稳定功能。从普遍意义的角度讲,健康的地下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较强

的稳定性,并可通过自我调节而具有对外界胁迫的恢复能力。如果系统内任何一种指标的变化超过其正常的涨落范围,就表示系统的健康受到了损害。

2.2 地下水环境健康的特征 地下水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健康的地下水环境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在空间上可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持地下水环境的健康是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战略方向,优化的地下水环境健康保障措施是地下水环境得以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者共同作用可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健康的地下水环境能够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并可通过自我调节而具有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外在表现主要有:提供稳定的水量;具有合理的地下水位;保持水化学组分稳定;维护地质环境稳定;含水层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对外界的胁迫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2.3 地下水环境健康状态的界定 地下水环境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地下水环境健康受到生态环境系统中多种因素的制约,总体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环境的演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对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影响也需要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才能显现出来。近 5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尤其是随着地下水开发力度的加大,地下水环境遭受了一系列的破坏,人类活动已成为地下水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维持地下水环境的健康既然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方向,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标准应该客观的反映人们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过程中所期望的一种理想状态:地下水在为人类发展提供资源服务的同时,保持生态和地质环境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3 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结构

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就是根据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通过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地评价地下水环境状态的健康程度,以客观地反映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力胁迫下地下水环境的状态,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为地下水环境健康保障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地下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非均质环境系统,不同生态地理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性,使其不允许设置一个统一的、庞大而且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从管理和实践的角度看,应紧密结合区域地下水环境与生态环境恢复的任务和要求,根据不同的生态目标,筛选实用、简便的控制性指标。人类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控性,可通过人类活动的节制 (调控),针对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控制地下水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维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构建符合人水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地下水环境健康保障体系,以保证地下水环境系统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维持地下水环境系统的稳定,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姜纪沂.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王焰新,马 腾,郭清海,等.地下水与环境变化研究 [J].地学前缘,2005,12(特刊):14-21.

[3]张宗祜,沈照理,薛禹群,等.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4]张光辉,申建梅,聂振龙,等.区域地下水功能及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理论与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4):62-66.

TU46

A

1003-3467(2010)04-0034-01

猜你喜欢

人类资源环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类第一杀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