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井工程管理的探讨
2010-04-09宋丽荣梁晓光桂春霞
宋丽荣,梁晓光,桂春霞
(林甸县水利勘测设计队,黑龙江林甸 162300)
1 机井工程管理要建立投入机制
机井是林甸县主要水源工程,多年来,在发展灌溉,促进粮食增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近年来国家对机井工程的补助投资不稳的情况下,机井工程的管理和建设,面临困境,保证灌溉受到制约。据统计,1984年底,全县机井总数3 000眼,到1993年底,有机井1 560眼,比1984年减少1 440眼,2002年又上升到2 719眼,自2005年开始,大庆市开展抗旱保收田建设,使全县的机电井数大幅度增多,现在全县机电井达到3 704眼,但无水源或水源不足村屯仍然存在,如不加强机井工程管理,机井总数还会有大幅度地波动。全县这些村、屯播种拖后5~7 d,个别村屯抓不住全苗,影响了粮食高产稳产。因此,建立机井工程投入机制,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机井工程管理,是发展机井灌溉效益的关键。
实践证明,在资金渠道来源上归结起来有3方面:①国家应加大对机井的补助投资,以保证旱区基本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可占单井造价的55%;②县级财政要相应配套,配套资金可占单井造价的20%;③群众自筹约占25%。
资金来源主要通过2条渠道:①从机井灌溉面积中提取一定资金;②联户打井,费用共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群众井灌认识高、有积极性的村屯,把农民组织起来,按单井设计面积和地下水资源科学打井,自筹资金严格遵守“一事一议”的原则由受益农户分摊。
2 加强和完善机井管理机制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各地对机井都落实了承包责任制,对加强机井管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在机井管理上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承包责任制不明确,承包人员技术素质低等问题,出现了机井完好率和利用率低,装置率低,维修费用高。这种“两低一高”的状态机井不能发挥效益,并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强机井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1 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机井管理,必须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搞好三级管理体系建设,是强化机电井管理的重要组织保证。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才能转换机井的运行管理机制。
1)水利局要设置几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抓好机井建设、管理及效益工作。要建立机井管理档案,有工程图卡:制定机井达标办法,要区分类别,报废井要严格鉴定,履行审批手续;健全工程管理、机务管理规定,每年都要进行考核,让机电井管理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
2)乡(镇)水利部门要切实建立管理机制,真正达到有管理组织机构,有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有技术档案、有水利测试设备。乡(镇)水利站是水利基层管理组织,必须巩固自己竞争地位,搞好效益型管理,靠有偿服务增强自身活力,形成经济实体,对上接受主管业务部门水务局和乡(镇)政府的领导,对下联系、服务、管理机井工作,切实起到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业务上主要抓好机井测试改造、运行管理、机泵节能及维修、技术指导和效益分析,真正做到既能贯彻执行水行政部门的各项政策和任务,又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
3)村级要建立专管组织。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水利服务公司,在乡(镇)水利站指导下和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水利服务公司做为村农业综合的组成部分,对机井工作统一管理,重点要在机井工作规划设计、管理、水费设备维修,调度用水等方面强化功能。
2.2 加强和完善机井承包责任制
机井是村集体资产,都要进行全面承包。单井承包内容应包括井眼、井房、机泵管带、变压器和低压线路。实践经验表明可分为3种承包形式:①专户承包,费用包干。先用懂技术的专人管理使用,在承包期内一切费用均由承包人负责(包括燃料动力费、维修费、折旧费、管理费、小白龙费等),受益户按单位面积向承包人缴纳水费,承包人以年计算,向村交折旧费。②专人承包,统一使用,按灌溉面积或计时水量或计时收费,机井所有权归村,由村统一管理,用水统一调配,把机电井承包给专人长年管理使用。机井设备丢损由承包人负责,承包人工资由水费支付。③联户包井费用分摊。把机井承包给几户农民共同使用,按受益比例分摊费用,使用期间要选出一人管理机井,确保机井灌溉效益。
依法管井,必须履行合同手续,村为甲方,承包者为乙方,承包合同内容要具体清楚,责、权、利要明确,要切合实际按政策法规确定水费标准,防止水费过高,保护农户利益。
2.3 实行机井工程目标管理
开展机井目标管理,是水利工作一项重要改革,对管好用好机井,开创机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如下:
1)配套机井建设,有标准井房(规格砖平房)、有保灌面积、有承包责任制、有管理责任制。“四有”目标的机井所占比例:达标为80%,二级为90%,一级为95%。
2)设备管理,村有水利设备保管仓库,有专人管理、有管理制度、有出入库手续。“四有”标准村所占比例:达标为80%,二级为85%,一级为90%。
3)机井完好率。机井完好应包括井眼和配套设备,按好井所占比例:达标为85%,二级为85%,一级为90%。
4)机井利用率。指完好并按设计灌溉面积发挥作用的井数,所占比例:达标为85%,二级为90%,一级为95%。
5)机井效益。单井旱灌12 hm2,收入2.5~2.7万元为达标井;二级为旱灌17.3 hm2,收入3.7~3.9万元;一级为旱灌20 hm2以上,收入4.5万元以上。水田折合旱灌面积为1∶2.5。
具体考评办法:由县水务局主管领导负责,有技术人员参加组成考评小组。年终先由乡(镇)水利站自检,写出目标管理的总结报告,然后由县考评小组抽检,根据平时统计报表和实地验收,评定乡(镇的机井工程管理水平。对达标晋级的乡(镇),可采取以奖代投的倾斜政策。
3 全方位的发挥机电井效益
事实证明,影响机井效益的主要原因是单井灌溉作物比例不合理,“花花田”现象严重,农业综合技术跟不上,灌溉配套工程差,致使效益低。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机井工程要围绕发展市场农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机井的优势,搞好井旁种植结构的调整,围井大做文章,建设经济区,发展粮食、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运用综合农业措施,达到“两高一优”农业。
3.1 建立井前种植模式
按单井设计灌溉面积,同时要根据自然特点、地理位置、机井现状等因素,确定井前有效灌溉面积,把喜水高产作物调整到井旁,实行轮作;机井较多的村屯,可采取长垄划段,适宜水灌同种作物连片种植的方法,形成规模灌溉效益。
麦米茎作模式:在有效控制面积里,采取小麦—玉米—甜菜(亚麻)轮作区。
麦菜米轮作模式:即小麦—大蒜(复种秋白菜)—玉米轮作区,同种作物必须连片种植。
麦豆茎轮作模式:即小麦—大豆—甜菜轮作区。
蔬菜高产高效模式:要利用机井的优势,发展蔬菜灌溉,但要综合考虑机井所处地理位置、交通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要加大科技投入,连片开发,有条件的大力发展棚室蔬菜生产。
3.2 充分应用综合农业措施,提高粮食产量
发展灌溉的目的,就是要在单位面积上创高产高效,而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制约。因此,提高灌溉效益,必须要综合考虑水利、农机、生物、农业等要素,才能更有效发挥灌溉的作用。①改变传统种植制度,改单项种植为间、套、复种相结合,因地制宜扩大复种作物面积,一地多种。有条件的可搞立体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②根据本地自然特点,选用新品种。③合理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要科学施肥。每公顷平均施优质农家肥37.5 m3以上;施化肥要按土壤各种含肥量,按作物配方施肥,提高化肥效力。④适时应用增产素,促进作物增产。⑤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使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⑥加强作物田间管理。
3.3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新技术
①采用节水输配水工程系统。应用低压塑料软管(小白龙)输配水工程措施;经济条件好的乡村要建设地面防渗输水渠道和喷灌。②合理确定灌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