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010-04-09齐开屏
齐开屏, 王 岩
开封市环境监测站(475000)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的破坏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堆积激化的结果,并且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延续。
1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人与水长期相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棘手的环境问题。
1)水资源短缺问题。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m3,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到那时我们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
2)水旱灾害问题。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害。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水灾害频繁发生。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达300~400亿m3,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
3)水体污染问题。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吨,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去年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这些都提醒我们,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缺水和污染的蔓延,而是整体水生态环境变得相当脆弱,足以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2 我国水资源恶化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不容置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水资源认识不足。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单纯强调蓄水功能,缺乏生态观念,有些工程违背了生态规律。使昔日一片绿洲的罗布泊干涸成了“死亡之海”;使往日山清水秀的阿拉善地区变成了今天沙尘暴的源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频繁的自然灾害向人类敲响警钟。
2)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自《水法》颁布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法规和政策。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人治大于法制的现象仍严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对水体可能造成伤害就匆匆进行资源开发,结果是越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越严重。
3)粗放式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在求得经济暂时快速发展的同时,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未达标。
3 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1)遵守法令法规。中国由古代开始,环境伦理思想就不断地向政治理念和环境法制法规转化。如秦代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法律《田律》。西汉以后,不少生态道德准则变为帝王的具体诏令而强制臣民遵守。到了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更是为这些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社会产生了更为强大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使环境伦理思想真正融入民族文化,由单纯的精神文明转化为现实的物质文明。
2)加强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资源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福利,又要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即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在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负有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的责任;对任何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为了人类的发展和保护好自然环境,要兼顾两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资源消耗由“借贷式”转为“预付式”。我国资源开发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开发状态,湖泊资源经历了从未充分开发到某些资源开发过度,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过度的过程。随着湖泊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湖泊“无度、无序、无偿”的长期利用,使得湖泊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湖泊生物资源随着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4)做到消费无害化。我们认为生态伦理学的合理消费应该做到消费无害化。即要求对人的整个消费活动—从消费品的设计生产、包装都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力求将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无毒”、“再生”的原则,合理选择原料及进行产品设计,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一特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生态化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统一组织园区内的动能生产、供应和新型能源开发,优化供水排水及废水处理系统等。
我们最终将认识到,在防治污染方面,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就是一种最大的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