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大力促进水质保护工作

2010-04-09刘正才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7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源水质

□刘正才(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还应是以人和环境之间的良好循环为主导和标志,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文明成果在内,使发展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文明形式。

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因而,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生态文明贯穿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中,也离不开政治文明的支持,并对政治文明产生影响。生态资源环境法律体系的建立,将政治文明深深地敲上绿色的印记。政府决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对政府权力的监督都将日益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总态势是:资源总量大国,人均资源短缺,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和13%。河南在全国属于人口大省,其人均耕地、淡水、森林资源又分别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8%、17%和35%,资源更加贫乏。资源供给难以满足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需要,资源降耗困难重重,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污染已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形成威胁,各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在下降,生态恶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加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显然,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环境状况呼唤,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求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号召。

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虑及长远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缓解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局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确保首都用水,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国家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南水北调工程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南阳陶岔渠首到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km,河南省境内渠道长度为731km,占58%,涉及8个省辖市,22个县(市);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总面积9.5万km2,涉及河南、湖北、陕西3省共43个县,人口1460多万人。其中河南涉及南阳、洛阳、三门峡3个省辖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栾川、卢氏共6个县(市),流域总面积为7815km2。丹江口水库目前为Ⅱ类水质,据多年水质监测,基本上呈稳定状态,但近年来有些污染指标有反弹的趋势,水质保护工作的压力日益增大。

作为首都北京和工程沿线河南、河北、天津4省(市)的饮用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事关工程建设的成败。为此,国务院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调水方针。同时,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部联合编制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项目总投资194亿元,其中近期规划项目投资69.89亿元。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涉及河南、湖北、陕西3省的广大地区和1400多万人口,且上述地区多为贫困县和欠发达地区,因而水源区各级政府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水质的双重任务。如何正确处理好水质保护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实现水源区和受水区南北双赢的局面,是水源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要做好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搞好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必须取得水源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展览等多种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水质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和表彰水质保护和治理污染的好典型,对环境违法行为给予公开曝光和严肃处理,营造人人重视环境的良好氛围,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

二是加强对水源区工业污染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省环保局等11个厅(局)联合下发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实施意见》。水质保护范围内的南阳、洛阳、三门峡3市要严把项目审批验收关,严禁新建造纸、化工、制药、电镀等重污染企业,严禁无序开采矿产资源和破坏生态行为;对库区内的新建、扩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关。

三是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库区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施药、提倡生物防治、推广无公害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一方面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绿肥;另一方面要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提倡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沼气,使农业废弃物和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和转化。

四是加大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投资。与此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行拍卖、租赁、股份制、大户承包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拓展投资渠道,有效开发利用“四荒”资源,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好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编制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招投标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制度。项目竣工运行后,要强化运行管理,从而真正发挥投资效益。

六是建立健全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2008年,国家适时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源区人民的关怀与激励。由于河南省水源区6个县中有4个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财力薄弱,实施生态保护后,减收增支压力巨大。建议国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一要加大补偿力度。将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天然林保护和渠首生态林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列为重要支持对象。二要将项目支持列为丹江口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中之重。要根据水质保护的需要,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项目列为重点支持范围。三要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监管,确保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四要尽快实施对口支援。建议国家号召工程受益区和国家有关部委对南水北调水源地和移民安置地,实施对口支援。

七是建立和实行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以此作为激励和约束措施,充分调动地方领导干部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水源水质
保护水源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源头清如许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南水北调
寻找水源
DRAINING THE SOUTH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