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0-04-08张磊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北京医学会病毒学分会、环球中医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研讨会2010年1月30日在北京华侨大厦召开。研讨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孙塑伦教授、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高颖教授和环球中医药杂志社李宏亮社长主持。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朱庆生会长,本刊总编辑、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宗淑杰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京津的近百位医学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北京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赵锦铭研究员做了题为《关于甲型H1N1流感(原名猪流感)病毒点滴》的学术讲座。赵锦铭研究员首先回顾了流感流行简史与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重点介绍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简况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毒学特征。他强调预防甲型H1N1流感要注重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接种甲型HINI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保护率大于85%,接种疫苗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清泉教授做了题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中医诊治认识》的学术讲座。刘清泉教授总结北京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年轻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以病毒肺炎呼吸衰竭和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死于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大部分患者有慢性基础疾病,部分病人死于基础疾病加重;患者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较长,服用抗病毒药的时间较晚。刘清泉教授认为毒热闭肺的控制是防治病情由重症转成危重症的关键环节,以泻肺解毒,活血散瘀为主要治法,防治肺脏损伤,阻断病情进展;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和“菌毒并治”理论,防治肠道屏障功能受损,须时时顾及通腑清肠泄浊,给邪以出路,以减轻肺脏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减少脓毒症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应多种途径给药如中药汤剂、中成药口服或鼻饲、中药灌肠、中药注射液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做的学术讲座题为《论风热毒邪致病——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姜良铎教授认为: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是风热毒邪;甲型H1N1流感加重的时间拐点在3~5天;重症患者分毒热闭肺、毒损肺络津血外溢、毒邪内陷内闭外脱3期。姜教授还阐释了吴鞠通相关论述对甲型H1N1流感病机治法的启示,分清化浊法在甲型H1N1流感中的运用等。姜教授提出重症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值得思考,风热毒邪有从卫分气分直接转向阴证的倾向,有别于历史记载的其他疫病。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秀惠教授做了题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分期辨证模式探索》的学术讲座。李秀惠教授提出了新型甲型H1N1流感分期辨证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区分疾病的不同阶段,探索不同阶段的主要病机与次要病机,辨别基本证候与兼夹证候,总结其中心治法与随症加减原则,使其辨证论治符合临床实际。通过对308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表达频数总结出不同疾病发展时期主要证素特点与病机:表证期以风热(100%)、气虚(69.16%)和痰湿(46.75%)为主,基本符合“时行感冒”的病机——风热袭表、阳气郁滞(而痰湿不过是风热之邪煎熬津液而成);里证期以郁火(100%)、气虚(71.43%)和痰湿(71.43%)为主,类似于风温病“邪热壅肺证”;恢复期以正气受损(气虚、阴虚、阳虚)、余邪未净为病机特点,其中气虚(34.09%)、郁火(余邪未净)(20.13%)、阴虚(13.96%)频数较高。通过“甲型H1N1流感中医多期辨证临床调查表”总结出表证期、里证期、恢复期的证候特点。
本次会议得到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天津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协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