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水资源科学调蓄与高效利用
2010-04-08高金超田晓静
高金超,田晓静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管理处,黑龙江大庆 163311)
1 基本水情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属松花江流域。南有松花江,北有乌双两河,西有嫩江,东有明青坡水。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高程在126~165 m,地貌为波状起伏的低平原,相对高差较小,排水不畅,且泡沼众多,易形成内涝;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0 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600 mm,是我省西部重点干旱区,城市供水主要依赖外引嫩江水和开发区域内的地下水,人均水资源量为1 280 m3,属于严重缺水城市。大庆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由于开发前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造成了主城区地面泡沼污染严重。根据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产业布局特点,决定了大庆市的基本水情是: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同时存在。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状况及其作用
大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始于1960年,与油田的开发建设相伴而行。初期全部开采的是地下水,直到1976年北部引嫩工程竣工通水,才形成了地表地下联合调度的格局。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庆市已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供排水和水环境保护保障体系,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水利工程的建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支持和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1 满足了大庆市供水安全
为适应石油石化生产的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累计投资近20亿元相继修建北部引嫩、中部引嫩和南部引嫩三处大型调水工程,年设计引水量21.18亿m3。配套建设5座地表水源地,即大庆水库、红旗水库、龙虎泡水库及东北湖水库,为大庆市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的重要地表水供水水源,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119万m3。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城市供水覆盖率达到97%,城市供水综合合格率达到98%以上,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 648处,总受益人口92.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率由2000年以前的16.3%提高到61%。
2.2 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大庆市地下水特点,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多年已经累计新打大小抗旱水源井89 924眼(大井17 291眼)。建设完成小型集蓄水工程100多处,新增蓄水能力3 220万m3。利用沿江沿渠的便利条件,全市共发展水田面积5.67万hm2,水稻产量近10亿t,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15%以上。
2.3 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多年来,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水环境面貌,政府与企业投巨资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逐渐改善生态环境。多年来大庆已经累计投资70多亿元用于水环境保护建设。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132处,日处理能力291.65万m3;建生活污水处理厂4个,日处理能力17.2万m3,使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5%,工业用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95%以上,围绕生态市建设,启动了黎明湖水环境整治工程,带动了三永湖、黎明湖、万宝湖、乘风湖和碧绿湖等水环境整治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通过对湖泡的综合整治,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地面水环境的治理实现了由点源治理向面源治理的历史性转变。累计投资近亿元,启动湿地生态补水工程,共为连环湖、龙凤湿地等湿地补水7亿m3,为湿地长效补水机制的建立和湿地文化节的召开提供了基础保证。
3 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大庆市人均和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城市。近几年的持续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田泡田期渴水现象日趋严重,沿江灌区多采用二级导水全力抗旱。目前城市供水基本能够满足现状,保证工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远期供水特别是生态环境用水存在较大缺口。同时,现有蓄水工程兴利库容不足,水库调节性能差,若遭遇连续枯水年,容易面临无水可供的窘境。预计到2020年,大庆市需水总量将达到31亿m3,其中生产用水19亿m3,生活用水2亿m3,生态用水10亿m3。在不考虑北引扩建及东城水库建设的条件下,缺口将达3.3亿m3。
2)水利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水资源整体调控配置能力低。①城市引蓄水工程已建成,保障城市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资源调控配置能力较高,北、中引设计年引水量11.7亿m3。龙虎泡水库、红旗水库、大庆水库及北湖东湖等4座地表水源地总库容7.4亿m3,设计年供水量4.36亿m3;②水田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连环湖、连南引、城市湖泡等地表水体引蓄泄等工程还不配套,保障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调控配置能力还较低。
3)水质型缺水,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显现。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及缺少环境水量,市区内部分湖泡水质变化加剧,4条主要排水干渠和百余个泡沼都是Ⅴ类或劣Ⅴ类水体,水生态环境质量堪忧。水质恶化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重开源轻节流,利用方式粗放,就造成了工业和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局面,需要建立健全统一、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4)节水的意识和动力不足,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尚待提高。通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工业企业生产还比较粗放,部分地方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4倍,重复利用率低;部分灌区建设时间过长,工程标准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
5)水资源管理机制和体制有待还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面临艰巨挑战。国家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市积极谋划实现百亿斤粮食奋斗目标。水利是基础和支撑,水资源是保障。现状水资源管理机制和体制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调配愈发重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等一些影响水利发展的深层次改革进展缓慢,跟不上水利发展的需要,影响水资源的持续协调发展。
4 对策措施
1)统筹规划,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坚持规划先行,把水资源规划与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突出节约保护,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管理、保护体系,规范运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走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现代水利的路子。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抓紧进行北引扩建和东城水库建设,加大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进一步补充完善规划。按照人水和谐、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的治水理念,坚持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有机结合,坚持近远期目标的统筹兼顾,解决生态环境缺水、“三引”工程不配套、沿江水田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调控配置能力打好基础。
2)进一步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大庆市正在积极推进胖头泡蓄滞洪区、农业节灌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东城水库建设等重点项目,随着这些水利项目的逐步实施,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大幅提高,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做好引嫩骨干工程扩建配套工程建设。从大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高度着想,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一个基本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引嫩工程的综合效益;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质量,提高标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合理规划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科学调蓄,为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围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联合调度和高效利用,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强化水资源管理。①积极拦截天上水。开发云水资源,发挥其在农业抗旱、湖泊蓄水、湿地恢复、地下水补给、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作用。②科学利用地表水。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结合小水库、小塘坝的建设,大力实施集蓄水工程。③努力争取外调水。协调配合好引嫩工程扩建,做好现有水库消除加固、供水水库和水厂建设,不断扩大我市引水、蓄水、供水规模。④鼓励使用再生水。推行以节水减污为中心的清洁生产,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强力推行污水资源化,发挥再生水在冷却、灌溉、绿化、冲厕、生态环境等用水中的重要作用。⑤有效保护地下水。严把取水许可关,压缩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恢复地下水水位,做到采补平衡。
4)深化改革,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针对当前水利发展和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在全市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管理新体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和用水调节机制,满足重点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用水需求,探索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强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推动水利快速发展。
5)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庆市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措施。大庆是国家级节水型试点城市,2006年我市启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行动,提出了“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和建设方向,要进一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管理上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在生产上建立起清洁型、循环型的工业,低耗水、高产出的农业;在生活上达到供水保证率高、用水效率高;生态上在保证现状的基础上,逐步恢复生态环境,重点生态问题有所改善。
[1]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水土资源评价与节水灌溉规划[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