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作品艺术再现的原则
2010-04-08苏敏
苏 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合唱作品艺术再现的原则
苏 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文章通过对合唱作品艺术再现过程中所要把握的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作品的宏观分析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基础;进行色调布局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源泉;注重语言表达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根本;体现和谐美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灵魂。
合唱作品;艺术美;再现
合唱艺术既是一门由众人集体演唱的表演艺术,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合唱作品中,我们发现,合唱艺术的发展记载着时代的进步,各类风格各异的合唱作品既为人类社会记述了历史的真实,表达了人们精神的寄托,又重现了各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对人类理想的崇高追求。决定排练一部合唱作品,是因为我们欣赏它,感受到了其中之美,其任务是通过指挥及合唱队员的合作,对合唱作品进行再创作,并尽可能地去揭示作品的内在美,充分再现合唱作品的艺术美。因此,我们要分析并研究合唱作品艺术再现时需要的具体条件,要遵循和把握相关的基本原则,使之更好地为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服务。
一 作品的宏观分析是再现合唱作品艺术美之基础
任何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双重性,一是针对它创作的时代,二是向着永恒。而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着密切额关系。一个合唱组织,一名合唱指挥以及合唱队员,为了正确地解析和表现合唱艺术作品,就必然要探索合唱的时代特征以及艺术风格,通过系统、正确分析,尽力地去再现它们。
(一)正确的分析和解释是建立在理解的层面
对一份新的合唱总谱,在排练、指挥及演唱之前,指挥须对合唱作品应进行深入的了解,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出发找出它的表现依据。作品是人类社会在作曲家头脑的反映,但它不可能完全记录下作曲家深邃的思想和感情,作曲家把乐思和情感通过创作记录下来,指挥研究后传递给合唱团并通过合唱表演传递给听众,体现作品的艺术再现。因此,要对作曲家的性格特点、创作审美爱好;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创作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结合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来体验作品内涵,才能使再创作具有生命力。此外,在音乐解释中,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是艺术再现更高层次的要求,要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角度,探寻民族风格。同时,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是从作曲家的技术风格中体现出来的,这又有了作曲家的个性风格,如贝多芬和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作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其精神元素以及人格力量,而当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两位大师的音乐风格时,可发现两人的作品风格各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贝多芬作品中追求民主、自由、博爱的号召性斗争格调十分突出,能让人心中脆弱的灵魂变得坚强起来,而莫扎特的作品恬美而舒畅,虽生活波折,却乐观自信,能让人心中粗糙浮躁的情绪变得细腻宁静,充满希望,罗马尼亚作曲家乔治说过,莫扎特的音乐就像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表面宁静,内心却是充满火热的岩浆。因此,在分析合唱作品时,应从作曲家个人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等方面作为具体分析的依据去探寻。威克纳格说过:“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取所有那些并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或内核”。只有对合唱作品深入正确的分析、理解,才能更好地感悟并揭示作品的内涵,从而进行作品艺术的完美再现。
(二)把握和设计作品的远景和近景,研究产生美的元素
设计和把握好合唱作品的远景和近景,即作品大的框架和作品的局部,才能更好地了解、解剖,研究产生作品美的元素,做到心中有数。在这过程中将原作写得很好的,很美的部分用声音完美表述,将原作不尽满意的部分用声音尽可能弥补,尽可能地来揭示和再现作品内在之美。在作品远景的把握上,应先将作品结构进行仔细分析,再从大的段落到乐句、分句、乐汇直至音型的理解,同时分析作品的调式和调性布置,和声、和弦的运用以及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特点等作品内容的统一结合。把握好作品远景,才能正确地设计近景并细腻地去体现。而近景,也就是作品的局部,即找出音乐动机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进行领会乐曲的起伏层次,把握音乐情感的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将作品中有关的音乐结构、规律、内容、主题、风格等问题掌握清楚后,进而对作品进行中应有的起伏及高潮作合理安排。因此,好的指挥是要在与作曲家、合唱队以及欣赏者等诸多关系中;在音乐与人、技术与感情、局部与整体等复杂问题中,处理自如,胸有成竹,才能完美再现作品,只有完全掌握作品内容的骨髓,才能研究产生美的元素,进行再创造。
二 作品的色调布局是再现艺术美之源泉
合唱作品在艺术再现的过程中,每一瞬间与前后相邻的瞬间的声音相互之间,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形成不同程度的参差差别的真个起伏局面,称之为色调。[1]75对合唱作品进行色调布局,如同一个画家在作画时对一副画进行“着色”一样,包括轻重的安排、浓淡的设计、明暗的把握等等,通过对色调的布置,可以产生源源不绝的艺术美感。要完成好一首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首先应解决还音准协和各声部间的平衡和声音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找出作品的关键所在,画龙点睛进行重点“着色”处理,即进行色调布局。“着色”的手段很多,如速度变化、声音位置的要求、力度变化以及明暗母音的灵活运用等表现手段的灵活运用等等,都直接影响合唱整体音响的浓淡明暗等色彩变化。
(一)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绪进行色调布局
色调布局必须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绪为依据,只有根据作品内容而产生的色调,才有意义,有表现力,因而也才能感染人、教育人。如俄罗斯著名合唱曲《伏尔加船夫曲》,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经过加工处理,就像一副油画一样,充分展现在广大听众面前。而毛主席诗词合唱《娄山关》的结尾段:“苍山如海,骄阳如血”,在演唱中,合唱的整体声音要控制得轻柔而透明,内涵地表现出“江山这边独好”的动人情景,使听众在心中浮现出一副清澈动人的水墨画。[2]202因此,色调的形成必须根据作品内容所获得情绪为主,并以情绪的增减而形成色调的起伏,贯穿着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这种进行艺术再现的途径才是合理、可靠的。
(二)注重作品的整体感,根据旋律的起伏,找准高潮点进行色调布局
作品的色调布局应根据作品的整体内容求得,旋律之间的起伏是波浪式的,各波浪顶端的高低也不完全一样,而连成整串的波浪推进到某一个最高点,这也是波浪式进行,因此,在艺术润色以及进行色调布局时,应注意作品的整体,使整个作品在起伏上有合理的安排,有主次、有平缓、有高潮,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有机联系。作品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融入了整个作品,从作品开头便能扣紧听众欣赏的注意力,产生共鸣,直到作品结束。在作品进行艺术再现时,不可过分注意局部的突出,因为如果一味追求局部等细节而忽略了整体,那结果将会使作品变得支离破碎。如果处处是高潮,就必然导致反而没有高潮。[3]60
(三)结合作品的表情记号进行色调布局
作品艺术再现时,没有比色调更易于被歪曲了,夸张或不足的色调,在合唱处理时应该避免的,因此,在进行作品的色调布局时,还应结合作品的表情记号,加上指挥本人在音乐上广泛的知识以及对作品整体的深入了解,再加上在艺术创造上一丝不苟的精神而获得的,要把表情记号化成语言,看成是和声语言、节奏语言、色彩语言,要将表情记号看成是合唱进行色调布局独特的手段。当然,有时表情记号只供给某些比较明显或某一片段总的要求,有时也难以兼顾到较为深入作品理解,但重视作品的表情记号,可以使我们在进行作品的艺术再现时更加理智,并通过深思熟虑,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要求而获得正确的作品调色,而不是单凭热情或直觉而产生各种安排。
三 注重合唱作品的语言表达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根本
清晰的语言是表达音乐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合唱表现中,歌词的表达是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要素。无论是外国作品,还是中国作品,要想表达其深刻的内涵,再现合唱作品的艺术美,进而打动听众,就要不断地体验和感受语言的内涵,要进一步对语言进行体验和联想,体验作品的情感、情景及情趣。就合唱作品本身的组成条件而言,就是音乐和语言文学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合唱演唱时,不仅在音乐表现上要求完美无缺,同时在文学语言表达上,同样要充分地注重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特有规律,以便在再现演唱作品时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如不朽之作的《黄河大合唱》,在语言表达上已表达出数千年来伟大的黄河历史了,作品词曲高度融合,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和悲壮的写照,使渡过黄河的人和没到过黄河的人都富有同感。郭沫若说过:“《黄河》在怒吼,那是星海在怒吼,是中国在怒吼。”由于语言清晰地表达了音乐情绪和感情,因此充分展现了艺术内涵。
合唱作品主要由音乐的线条构成作品的整体,但若字韵掌握不好,就会将音乐线条的灵感破坏,因此,咬字、吐字、归韵是再现合唱艺术美的根本。当然,在演唱合唱作品时,切不能孤立的讲求咬字吐字的规律,而且要借着规律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实质。对于抒情性的作品,咬字吐字就应该清晰而柔和;而雄伟壮阔的作品,就应该强调声母。要善于制造抑扬顿挫的语调、音乐语言起承转合的语势以及语气中喜怒哀乐的语义。由此可见,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在音响上不仅需要应有的协调,同样注重作品语言表达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合唱最终要体现和谐之美,这是合唱艺术再现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标准。任何艺术都体现在对和谐美的追求。和谐不是追求同一,而是将杂多导向统一,将不平衡导向平衡,运用和谐之声、纯美之声、变化之声、情感之声准确而又创造性地交代合唱作品的主题、层次、段落,处理好声部自身的同一和声部间音响平衡及相互配合的问题。包括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横的关系和声部与声部之间纵的关系。
在合唱表演中,对声音的控制,形成声部声音的平衡,是合唱队员必须具备的技巧。歌唱讲究共鸣,讲究轻、柔、美及高位置,运用轻声、头声、丰声的歌唱方法,注意倾听邻近成员及整个合唱队的音响,在声音均衡、谐和、音色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和适应,以适应集体的平衡,也是产生合唱和谐美的重要因素。此外,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同样也是合唱艺术再现中追求和谐美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音准节奏是基础,力度速度是表现手法,很难想象,音准不好、节奏不稳,如何进行合唱和谐美的再创造。因此,合唱作为多声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它的和谐性、准确性、层次感、声部间的差异与交融以及对声音的要求,都是产生合唱和谐美的基本要素,是真正的和谐,也是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和谐永远是合唱艺术再现的核心,合唱美的灵魂。
四 结 语
与其他音乐形式一样,合唱首先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细致的要求。一切技巧都是为再现合唱艺术形象而服务。从内容出发,塑造准确的音乐形象,用独特的指挥手法及处理方式,理解并表达词曲作家和合唱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形象,是需要不断进行艺术研究和实践的。艺术之美在于创造,合唱艺术也是如此,我们要不断探究艺术再现过程中表现美的元素、规律及相关原则,理智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铺垫、有层次的去解读它、揭示它、展现它,完美地再现合唱艺术之美。
[1]马革顺.合唱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2]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责任编校:张京华)
J642.53
A
1673-2219(2010)08-0220-03
2010-03-05
苏敏(1976-),女,广东潮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合唱指挥,广东民族艺术团副团长兼合唱团常任指挥,研究方向为合唱指挥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