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节能

2010-04-08张建臣

河南建材 2010年1期
关键词:隔热性围护结构建筑节能

张建臣

中房集团平顶山房地产开发公司(476000)

1 建筑节能的意义和紧迫性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约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建筑能耗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耗能比例最终将上升至35%左右,建筑耗能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软肋。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建立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2001年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颁布《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近年来先后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几十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加强新建建筑的节能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建筑能源过度消耗

建筑节能涉及到建筑物的方方面面,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设备的能效、新能源的利用、用水用地等等。现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从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扩展到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从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扩展到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从传统能源的节约,扩展到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基本实现对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节能问题,逐步提高建筑节能规范。在规划许可审批阶段,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时,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对于违规操作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注册执业人员必须严厉处罚。

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时应将建筑是否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作为查验的重要内容;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对新建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求建筑物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 加强节能高科技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著名设计机构五合国际(Werkhart International)通过对国际生态节能技术的跟踪总结与研究,提出了18项高科技节能技术,其中最重要的8项技术分别为:建筑群整体布局设计考虑生态节能;建筑外墙采用智能呼吸式幕墙,保证高层建筑也可开窗自然通风;采用高效保温隔热玻璃及遮阳调光装置;混凝土楼板辐射冷供暖技术;活性能量建筑基础技术;置换式新风系统与分散式外墙新风装置;双层架空地面技术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及电能高效存储利用系统。

3.1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现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冷暖。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建筑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屋顶、外墙和外窗三个部分。屋顶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屋面,其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满足标准规定,对于层数不高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安装屋顶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外墙方面,研究并推广具有低热转移值的外墙材料,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新型建筑模网等。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最薄弱的环节,外窗散热量占建筑外围护结构总散热量的50%以上。因此,控制窗墙比,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指标的有效途径。

3.2 推广地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等节能新技术

利用地下水作为热源,较深的地下水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外温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温度。根据国外的经验,由于地源热泵运行费用低,增加的初投资可在3~7年内收回,地源热泵系统在整个服务周期内的平均费用将低于传统的空调系统。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洁净的绿色能源,我国已把开发太阳能利用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既节能环保,又方便安全。

[1]吕晋梁.建筑节能浅论[J].太原科技,2006,(07).

[2]姚兵.推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向前发展[J].施工技术,1997,(12).

[3]夏大明,王峰.住宅建筑节能与室内设计研究[J].江苏建筑,2005,(03).

[4]华虹,陈孚江.国外建筑节能与节能技术新发展[J].华东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S1).

[5]赵丽芳,彭旭成.浅谈民用建筑节能的原则[J].企业技术开发,2009,(11).

猜你喜欢

隔热性围护结构建筑节能
基于辐射制冷技术的冷链保温箱隔热性能测试与能耗分析
浅谈深基坑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城轨车门隔热性能研究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地铁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比优化研究
防火门隔热性能质量分析研究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入土深度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