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平原路交通分析与对策

2010-04-08王建伟

河南建材 2010年1期
关键词:新乡市横断面平原

王建伟

1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450001)2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453003)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得城市交通的复杂性越来越大,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道路作为交通的空间和载体,其结构和功能一旦确定,就很难变动。因此,当交通结构发生变化时,就会造成道路结构与交通结构的不协调、道路功能与毗邻道路用地性质的不协调,最终导致道路与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新乡市平原路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以期对解决同类道路与交通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1 平原路现状调查与分析

平原路为东西走向,西起新乡市火车站,东至新中大道,接新濮公路至107国道,全长约9 km,道路红线宽约45 m,分别与自由路、解放路、胜利路、劳动路等8条南北主要干道呈“十字”交叉,与10余条城市支路呈丁字交叉,横贯新乡市新、老城区,一直以来就是新乡市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之一。

1.1 用地结构

根据平原路周边用地性质的差异,可将平原路以劳动路与平原路交叉口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自火车站起,至劳动路止,周边主要为商业和生活用地。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有大型商业建筑和标志性建筑30余处,一般商铺100余家,是新乡市重要的商业分布区。东段从劳动路至新中大道,周边为非密集型居住用地,道路的交通性功能逐渐凸显出来。

1.2 道路横断面结构

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对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城市景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道路横断面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城市车辆和行人的交通。

我们于2009年7月对平原路进行了全面调查,其道路断面形式由西向东主要有三种:火车站至胜利路段,为一块板道路横断面,具体尺寸与结构为3.0 m(人行道)+15 m(机动车道)+3.0 m(人行道)。胜利路至新飞大道路段,为三块板道路横断面,具体尺寸与结构为6.0 m(人行道)+5.0 m(非机动车道)+2.1 m(分隔带)+20 m(机动车道)+2.1 m(分隔带)+5.0 m(非机动车道)+6.0 m(人行道)。新飞大道以东路段,为一块板道路横断面,具体尺寸与结构为3.0 m(绿化带)+6.0 m(人行道)+2.0 m(分隔带)+28 m(车行道)+2.0 m(分隔带)+6.0 m(人行道)+3.0 m(绿化带)。

1.3 交通结构

1.3.1交通量现状

交通量调查是全面掌握道路现状的交通分布、交通流量、交通流向等情况的基本方法,它是道路改造设计及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我们针对平原路交通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瓶颈”路段和“问题”交叉口进行了交通调查。

由胜利路与平原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流向分布可知,该交叉口单个路口的机动车已达到792 pcu/h,四个路口机动车当量交通量高达2 325 pcu/h,仅仅依靠平面交叉,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亟须改造。同时,该交叉口非机动车高峰小时的流量更是高达4 500辆/h,机动车、非机动车流形成很大矛盾,从而造成“行车难、停车难、过街难、出行难”的严重局面。

由调查数据可知,在 9:00~18:00时间段内,平原路西路段机动车交通量均在1 500~1 900 pcu/h之间,道路路段承受非常大的交通压力。行车速度低,运营效率低的原因就在于此。

1.3.2居民出行结构

居民出行结构,是指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采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比例,是反映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城市交通系统总体容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我们在对平原路进行改造设计之前,对该道路的居民出行结构做了调查。由于平原路横贯新乡城市中心,并连接新市政府居民圈,道路结构对居民出行结构影响很大。结果显示,居民现出行方式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为主,自行车出行与步行出行次之,但仍占有较大比重。另外,私家车出行也有逐渐增多趋势。

1.4 管理与服务设施

城市道路管理与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加油站、信号灯、交通标志、照明系统及其它城市公共设施等,其数量多少、质量优劣、维护情况等都将直接影响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和城市形象。

经调查发现,平原路现有停车场多处,但多为大型商铺所专用,有的被挪为它用,停车场数量明显偏少。信号灯、交通标志、照明系统多有污损,亟待维护和清理。无障碍设计时断时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没有供行人休息的座椅等设施。人行道铺地状况受损严重,特别是火车站至劳动路段地砖多处破碎,甚至丢失。

1.5 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通道,具有交通功能,还是居民购物、娱乐、生活、休憩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生活服务性和观赏性,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与体现。

“一条路,两行树”,缺乏变化的天际线,使得平原路现在的道路景观较为单调。就绿化而言,观叶、观果、观花树种几乎为零,绿化树种较少,色彩单调,缺乏变化。而且大多数绿化树种的配置没有考虑到植物叶色、花色的搭配,以及不同高度乔灌木的分层配置,常常是一个层次,一种色彩,缺乏变化和层次感。

2 存在的问题

2.1 道路功能与周边用地性质的矛盾

平原路是贯穿新乡市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对火车站和中心汽车站人流的疏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却布置了五处大型商场及大量商铺,多处标志性建筑分布在交叉口,形成了重要的商业中心。道路的交通性和用地的生活性发生了十分突出的矛盾。

2.2 道路断面结构与出行结构的矛盾

由交通量现状分析和居民出行结构分析来看,非机动车流量几乎是机动车流量的两倍。然而,平原路的道路横断面多为一块板结构,并没有为非机动车设置专用的通道。另外,由于商业中心的因素,该路段人流量也非常大。这就会造成不同性质、不同功能要求、不同通行规律的交通流在同一条道路上混行,既降低运行效率,又影响交通安全。

2.3 公共设施与交通需求的矛盾

首先,停车设施的严重不足,是造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主要原因。车辆的无序停放,使交通状况进一步恶化。其次,通过观察发现,部分路段路面损坏严重,交通标示不够完善和明确,现有交通标示、信号灯及路灯等多有污损,既影响交通,又破坏城市形象。最后,作为城市的一条商业街,缺乏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和宜人的购物环境。

2.4 景观要素没有充分挖掘和展现

平原路道路景观单调,空间层次感较弱,缺少起伏和变化。道路两侧只是植树绿化,没有形成丰富、协调、宜人的景观系统;没有对该道路以及新乡市的景观和人文要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展现,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景观和绿化景观。

3 改善对策

3.1 优化道路断面形式

本着减少人车矛盾和机、非矛盾的原则,通过对交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居民的出行结构和对道路的使用需求,综合考虑不同道路断面形式的优缺点,我们对交通问题最为严重的火车站至胜利路段道路横断面进行了改造设计。拆除红线内的违规建筑,增设了非机动车道,实现了交通分流,以解决各种交通流冲突的问题。改造后的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形式,具体尺寸与结构为6.0 m(人行道)+5.0 m(非机动车道)+2.1 m(分隔带)+15 m(车行道)+2.1 m(分隔带)+5.0 m(非机动车道)+6.0 m(人行道)。

3.2 增设地下通道

经调查得知,胜利路至劳动路段,车流量约为1 600 pcu/h,同时人流量平均高达4 000人/h。该路段是平原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的路段,交通量已趋于饱和,已经达到了设立立体交通的条件。但是平原路道路红线窄,路侧范围小,不宜采用高架桥形式,因此决定设计人行地下通道。

该地下通道充分考虑了沿街商店、购物中心、地下商城、地下停车以及行人过街等问题,有以下作用:1)分担了大量的购物及过路人流,解决了行人与车辆抢道的问题;2)改善了胜利路与平原路交叉口交通混乱的现状;3)增加了地下停车位,解决了停车难、乱停车问题;4)将百货大楼、地下商城、丹尼斯和胖东来等沿街商场有机的联通起来,形成了新的商业步行街;5)既解决了现实问题,又考虑了未来,有利于新乡市道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3 美化街道景观

根据新乡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遗迹,以及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们把平原路分为四段,分别定义为孕育、破茧、蜕变和飞翔。

3.3.1火车站至自由路段

火车站犹如一个城市的明信片,因此我们把该路段定义为“孕育”。结合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把火车站破旧的沿街商铺拆除,留出空间,在距离火车站东30米处的南北两侧做两个历史广场,以展现新乡市独特的人文历史和灿烂的人类文明。

3.3.2自由路至解放路段

1948年11月,新乡市人民政府在新乡县小冀镇成立,时属太行公署新乡专署。新乡市从此“破茧”而出。该路段要彻底改变“一层皮”现状,道路两侧的种植池、景观小品等均以黄色为主,体现一种重生的信念与力量。

3.3.3解放路至和平路段

从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新乡市为河南省省辖市至今,新乡市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沃尔玛、新玛特、丹尼斯等商业巨头先后进驻新乡市平原路,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新乡市也正在一步步“蜕变”。在此路段不但设置了地下通道,而且道路横断面结构也实施了优化,道路景观也就为之改观。

3.3.4和平路至新中大道段

我们把该路段的主题定义为“飞翔”。牧野公园、大景城住宅区等沿路景点由西向东依次排列,新市政府大楼及中心公园成为该路段景观发展的高潮。该路段多为新开通道路,规划时较注意景观设计,因此无须做较大改变。

4 结语

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平原路的主要问题是道路结构与交通结构的不匹配,采用改变道路横断面组合形式和开发地下空间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不但实现了交通分流,改善了交通状况,而且增加了商业空间,促进了经济发展。另外,街道景观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成为了城市的亮点,提升了城市魅力。

[1]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曹国华,黄富民.“交通引导发展”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8,(10):80-83.

[3]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柳银芳,宋磊,江贤章,王孟超.清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辅道设计[J].公路,2008,(7):43-45.

[6]陈冬梅,郑保力.南宁市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8,(4):167-169.

[7]岑乐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文国玮.巩固基本概念,研究新的规律,不断提高规划水平[J].城市规划.2008,(12):87-88.

猜你喜欢

新乡市横断面平原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
平原的草
新乡市
浪起山走
新乡市
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种植修复情况的横断面研究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