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型H1N1流感防治述要

2010-04-08周平安,杨效华,焦扬

环球中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甲流温服症见

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发热、传染性强,属于中医“瘟疫”范畴。2009年春季开始流行于全世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人流感、禽流感、北美洲及亚/欧猪流感四个流感基因片段重新组合的病毒。这是一种以前在人或动物身上从未发现过的新病毒。人体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因此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很强,人传人机会可能高达33%,高于季节性流感一倍[1]。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靠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胶囊(达菲)。一旦病毒变异或达菲耐药则会带来很大麻烦。中医药防治流感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尤其近期,在政府支持下开展科研与临床攻关,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明中医药在防治甲流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和优势。

1 风热疫毒犯肺是甲流病因病机的核心

流感病毒乃疫疠之气。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这种疫疠之气的传染性和甲流极为相似,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可以称之为“风热疫毒”。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是决定甲流发病规律的主要因素。无论南半球或北半球,无论冬季和夏季,都是一致的。感邪之后,表证短暂,很快入里,主要表现为风热疫毒侵犯肺卫,表里同病,以肺热里证为主。就其病情,80%以上的病人,病情温和,容易治愈,但也有部分原有慢性病、肥胖、妊娠等高危人群感染之后可以发展成重症或危重症,甚至死亡。根据美国对死于甲流的90人尸检发现:甲流病毒深藏在肺部深处,损坏肺泡,造成肺损伤和间质病变,他们的血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这和叶天士所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一致的。说明,风热疫毒犯肺是甲流病因病机的核心。

2 驱除毒邪是治疗甲流的关键

甲流是疫毒引起的瘟疫,风热疫毒贯穿本病始终。因此,治疗原则以驱除毒邪为主,毒去则正安,毒去则正复。吴又可在《瘟疫论》中说:“客邪贵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瘳(愈)”,强调驱除毒邪为第一要义。所谓毒邪,就甲流而言,我认为有二:一是甲流病毒本身,侵入人体,直接伤人正气;二是病毒侵入人体之后产生的全身炎性综合征,继而产生炎性介质、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引起的第二次创伤。实验和临床都证明,中药复方有抗流感病毒作用[2],通过清热解毒、宣肺透邪、化瘀利水等治疗,可以把病毒及其在体内代谢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可以认为,中医药可以抗甲流病毒,也能治甲流病,具体证治,简述如下。

2.1 轻症:风热疫毒犯肺

发病早期,症见发热或高热无汗,咽红咽疼,咳嗽,痰少而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目赤,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浮数或滑数。治宜辛凉清解、宣肺透邪。处方:银花15 g、连翘15 g、柴胡10 g、黄芩10 g、青蒿15 g、炙麻黄6 g、炒杏仁9 g、生石膏先下30 g、薄荷后下6 g、生甘草6 g、贯众10 g。水煎服,每天1~2剂,分2~4次温服。

咳嗽痰粘者加浙贝10 g、桔梗6 g;咽红咽痛甚者加牛蒡子10 g、玄参15 g;头痛目赤者加菊花10 g、桑叶15 g;口渴热甚者加知母10 g、天花粉15 g;便秘或粘滞不爽者,加酒大黄5 g;老年人、气阴虚者,加党参10 g、玉竹10 g;孕妇去贯众,加白术10 g、苏叶10 g;肥胖、痰湿盛者,加藿香10 g、莱菔子10 g;有慢阻肺、哮喘者,加莱菔子10 g、瓜蒌15 g;有慢性冠心病者,加瓜蒌15 g、薤白15 g;有糖尿病者,加苍术10 g、元参15 g;有慢性血液病、肿瘤术后及放化疗患者,加生黄芪20 g、大枣15 g、鸡血藤20 g;有慢性肾脏病者,加生黄芪20 g、酒大黄6 g;有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者(如中风、多发性硬化),加川芎10 g、丹参15 g;有高血压者,加杜仲10 g、茺蔚子10 g;有慢性肝病者,加炙鳖甲15 g、郁金10 g。孕妇是高危人群,一旦感染甲流,应及早诊断治疗,可参照本文诸方应用,但必须注意保胎,凡有损伤胎元,引发子宫收缩的药物,都应禁用或慎用,不可因有“有故无殒”之说而妄用峻烈之品,以免发生事故。对于身患慢性病而发生甲流者,如能个体化辨证施治,兼顾标本,则更好。

中成药可选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类,如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莲花清热类等。

2.2 重症:毒热壅肺,瘀血阻络

发病的早中期,症见高热无汗,头痛身楚,频繁咳嗽,痰粘难咳,气短,呼吸急促,活动则喘,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解毒清热,化瘀泻肺。处方:炙麻黄6 g、生石膏先下30 g,黄芩10 g、银花15 g、金荞麦15 g、葶苈子30 g、桑白皮15 g、紫苑15 g、马鞭草15 g、丹参15 g、酒大黄6 g、生甘草5 g。水煎服,每天1~2剂,分2~4次温服。

2.3 危重症可分为两个证候

2.3.1 毒损肺络,津血渗漏 发病中期,多发于高危人群。症见高热,咳嗽频繁,痰中带血或泡沫血痰,粉红或鲜红色,心慌,呼吸急促,气喘不能活动,口唇紫绀,脉细数,治宜解毒泻肺,凉血化瘀。处方:炙麻黄6 g、黄芩10 g、大青叶10 g、金荞麦20 g、马鞭草30 g、葶苈子30 g、丹参15 g、法半夏10 g、金银花20 g、生晒参10 g、酒大黄3 g、生甘草5 g,水煎服,每天1~2剂,分2~4次温服。

以上重症及危重症,如出现腹胀如鼓,不排便,不排气,肠鸣音消失,可用灌肠方:酒大黄15 g、桂枝15 g、厚朴10 g、莱菔子15 g、枳实10 g、蒲公英30 g、煅龙牡各30 g,浓煎150 ml,结肠滴注,每天1~2次。

以上重症和危重症也可选用痰热清、热毒宁、血必净等静脉给药。

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加减用药参考轻症。

2.3.2 毒邪内陷,气阴外脱。 发病后期,症见呼吸急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口唇紫绀,皮肤发花,汗出尿少,神识昏蒙。若胸腹灼热,手足厥冷,肤温汗黏,汗珠如油,舌红少津,脉细促,系热深厥深,真热假寒。治宜清里热,固阴竭。处方:生晒参15 g、西洋参15 g、银花20 g、黄芩10 g、山萸肉30 g、枳实15 g、五味子10 g、酒大黄6 g、生甘草6 g,加水浓煎,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若皮肤湿凉,汗出清冷,喜暖畏寒,面色苍白,两颧泛红,手足反温,舌淡脉浮大者,为真寒假热,虚阳外脱。治宜补元气,摄虚阳。处方:红参20 g、炮附子1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葱白15 g、山萸肉15 g、煅龙牡各30 g,加水浓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阴竭?是阳脱?必须分辨清楚。若阴竭证误用姜附,可能祸不旋踵。

3 “避其毒气”是预防甲流传染的中心

预防甲流,西医主要用疫苗,确有特异性预防效果,但也有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而且一旦病毒变异,疫苗即失效。中医预防甲流,靠综合作用,我认为有三条:其一,从饮食起居、精神调养、适当运动,有一个良好而科学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即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二,“避其毒气”,不和甲流病毒接触,没有病毒侵入何以得甲流?避“毒气”有多种方法,如勤洗手,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清新,不到人多聚集处“扎堆”,不探视或接近甲流病人等皆属必要;其三,一旦接触病人,或者某种原因感染了甲流病毒,就要对密切接触者用中药预防。实验证明,某些预防甲流的中药方,如北京市中医局的预防二号方,由大青叶、紫草、生甘草组成,对甲流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无不良反应,连服7天,度过流感潜伏期,如不发病,岂不是达到预防作用了吗?当然“避其毒气”,不与甲流病毒接近,应是中医预防甲流的中心和关键。

[1]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流感大流行的严重性[EB/OL].[2009-05-11] http://www.who.int/csr/disease/swineflu/assess/ disease_swineflu_assess_20090511/zh/index.html

[2]常金荣.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治疗与研究述略.中医药学刊,2003,21(7):1078-1081

猜你喜欢

甲流温服症见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养咽止咳桑叶方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治支气管炎
治疗宫血的民间验方
骆驼怕甲流?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