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2010-04-08刘若楠苏兰梅任胜利刘中山
刘若楠,苏兰梅,任胜利,马 琳,刘中山
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刘若楠1,苏兰梅2,任胜利3,马 琳4,刘中山4
(1.周口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466000;2.商水县新城区办事处; 3.郸城县林技站;4.周口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通过对平原农区林业的特点、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出路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的对策,提出了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对策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杨树产业越来越凸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其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伴随着目前杨木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杨树资源已不能满足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仅就平原农区杨树资源的培育与开发利用对策进行探讨。
1 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现状
1.1 平原农区林业的特点
1.1.1平原农区林地的有限性
由于平原农区不同于山区,不但“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而且承担着粮棉油生产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担,所以平原农区的林业是服从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种植行业,除了治沙造林、水土保持林和起防护作用的农田防护林之外,剩余的四荒废地(荒沟、荒坡、荒滩、荒坑和废窑场)和四旁零星地面积就更为有限,根本拿不出大块的良田成片造林,况且成片造林的经济收益不如种植农作物高。
1.1.2平原农区林地的优越性
平原农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不仅适合种植农作物,同样也适合各种林木生长,因此说包括沙地、沟、河、渠、路两侧、农田林网用地、四荒废地、四旁零星地在内的土地是发展林木得天独厚的林地。
1.2 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1.2.1充分利用,已无空间
由于杨树木材价格的上扬,农民种植杨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平原农区凡是可以栽树的林地,除了四旁有些阔杂树外,几乎全部都栽上了杨树,已再无开发利用之余地了。
1.2.2经营粗放,单产低下
虽然遍地是杨树,但因重栽轻管或盲目抚育,诸如大密度不间伐,修枝过早、修枝过度,不浇水、不施肥、偏施单素肥(更没有配方施肥),病虫防治不及时、不到位等,致使路旁林带、村周片林多数成了高密度低效林,久而久之变为“小老树”,成林不成材,本应5~6年成材的树,8~9年也难成材,年均亩产本应达到2.0 m3左右的,实际只能达到1.0 m3左右,其他的一些路林也因缺乏施肥、浇水和适当修枝而使品种杨树的优良特性不能正常发挥。
1.2.3生长差异明显,增产潜力巨大
收集不同树龄、不同密度等不同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条件不同、生长差异明显,说明只要科学管理,增产潜力巨大。
2 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出路
2.1 存在问题的症结
2.1.1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作祟,依靠科技致富意识偏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知识普及的松散化,林农一方面看到了良种的增产作用,而忽视了良种对良法的依赖关系,只想引进优良品种、不考虑良法配套;一方面看到了林地面积的有限性而忽视了林木对营养面积和营养元素依存关系,只想到“有苗不愁籽”,考虑不到“籽多粒小产量也难高”;一方面看到高大树干能够多造材,而忽视了修枝过度,降低树木的光合作用的副作用;一方面看到增施氮肥能够枝肥叶稠,而忽视了肥素不协调产生的“水桶短板效应”。凡此种种不是措施应用不配套,就是技术操作不到位。这是造成杨树产业经营粗放,单产低下的内在思想原因。
2.1.2组织化程度低,利用科技致富环境过于松散
林木经营活动和农牧业经营一样,一旦分散到户,由于经营者和组织者认识偏颇,似乎树木的种植管理、抚育采伐都是个人的事,因而任其涣行散为,恣意妄行,不加组织,毫无约束,导致杨树生长参差,效益低下,资源增长慢,殊不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与组织化程度密切相关的,没有组织化就没有规模效益,杨树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的许多措施难以落实,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句空话。这是杨树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外在组织原因。
2.1.3示范化程度差,依靠科技发展杨树的催化能力不强
主动的行为往往来自认识的提高,而认识的提高往往又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感染、情景熏陶和实效激发来催生的。历史实践证明“跟着学”是农民朋友发展经济的最大特点。一个成功的示范工程,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带动效应和规模效益,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目前平原农区在杨树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方面缺乏布局合理的示范基地和推动机制,所以也就失去了特有的示范催化作用,这是影响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原因之一。
2.2 解决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出路
2.2.1提高单产
2.2.2标准化栽培管理
提高杨树林单位面积产材量,不仅需要选择优良的品种,而且还要选择适宜的土地,并要求采取配套措施对水、肥、气、热、光等营养要素进行合理的调控,也就是对杨树生长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是对杨树生产的必然要求。因此,提高杨树单产的关键是按照标准化的方法进行科学栽培管理。
2.2.3组织化经营
对于实现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有了标准化操作的理论方案,就必须有组织化的措施才能保证技术操作规范到位,这是实现良种良法的关键,既需要组织机构的体系化(体制),也需要职能发挥的机动性和正常运作责任的制约性(即机制),正所谓“体制守常,机制保障”,“形式靠组织、运作靠思想”,“惩罚治乱、褒奖弘扬”,生产单位无论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经营好坏的关键决定于组织化程度,古今中外,不乏其例,经营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在于生产效益的处置权。因此,标准化的操作需要组织化做保证。
2.2.4确保正确政策的连续性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杨树产业生产单位和其他行业一样,无论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发展的关键首先在于保证生产资料所有者稳定增值的前提下确保经营者对经营效益的支配权(处置权),其次在于经营者对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实用人才的拥有量。因为这是生产力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然后在于经营者对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所以保持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经营权的分离和给予生产、经营者自主权政策的连续性以及生产经营者对实用人才培养利用的可持续性。因为没有政策的连续性和人才培养利用的可持续性,也就没有杨树资源培育的稳定性和杨树产业发展后劲的持续性。
3 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3.1 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的对策
3.1.1集约经营新造林、科学改造低效林
综上分析,平原农区有限的林地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等特点以及服从和服务于农业的生态要求,决定了杨树产业的发展必须是内部挖潜,增加单产,集约经营新造林,科学改造低效林。
报纸上写,这位美丽女子只有二十三岁,在一家外企供职,有自己的私家车,那天刚刚被人偷走了手袋,丢了钥匙没办法开车,这才坐了巴士。
3.1.2扎实搞好示范样板,加快制订规范标准
示范是辐射和普及推广的催化剂,标准是规范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因此建立示范样板,制订规范标准是提高单产、扩大规模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发展势在必行的措施。
3.1.3健全体制,创新机制,推广标准化,落实组织化,树立科学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组织体系和组织方法是搞好事业发展的保证,无论是公有单位,还是私营企业,要正常运作既离不开体制又少不得机制,更需要协调一致组织实施;既要组织推动,更要发挥主动。坚持主人翁姿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都离不开提高认识的统一思想教育和组织化教育,历史实践一再证明,无论任何事业都是成于组织化,败于涣散化;成于思想教育,败于放任自流。
值得一提的是:非公有制组织形式,特别是私营经济以其明晰的产权关系和责、权、利分明的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欢迎,是平原农区发展杨树产业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值得我们考虑采用,但是私营经济也有值得注意的弱点:一是由于文化程度、从业经历的参差不齐,导致思想认识容易产生偏颇;二是习惯于自由自在活动和无拘无束的行为,导致组织纪律容易涣散,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容易散伙与半途而废;三是素质教育欠缺,唯利是图观念根深蒂固,导致责任心、事业心不强,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如果能够加强思想教育、培训学习和组织管理,这种非公有制合作组织形式也是可以在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彰显重要作用的。
3.2 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3.2.1坚持集约经营,制约管理,协约组织的“三约”战略
综上探讨,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实现平原农区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营上要坚持集约经营的指导思想,在管理上,要坚持制度公约落实到位的制约管理机制,在组织与体系上要坚持自愿参加专业协会,自觉遵守协会约定,自觉依法依标准操作的协约组织形式。
3.2.2实行政策倡导、示范引导、组织领导、技术指导、市场向导的“五导”措施
通过连续的政策倡导发动、示范引导带动、技术指导撬动、市场向导驱动、组织领导推动的“五导”措施,使平原农区杨树资源培育、开发利用的战略思想、管理机制与组织措施得以贯彻实施到位,从而实现杨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3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通过分析,平原农区杨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可以归纳为“组织起来、集约经营,标准化推进、示范化带动”十八个字。
2010-06-20
S792.11
B
1003-2630(2010)03-0075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