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

2010-04-08严素敏韩月明吴惠冰

海南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针孔患肢支架

严素敏,韩月明,吴惠冰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广东 佛山 528000)

骨外固定支架已广泛应用于不宜做内固定且伴软组织损伤四肢长骨干中各种类型的开放性骨折、骨髓炎、骨不连、复杂骨折的治疗,与内固定比较,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更便于伤口处理和骨折修复的观察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其缺点是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不便及护理不当时钉道容易感染[1]。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骨科对应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74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应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共47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58例、肱骨干骨折31例、尺桡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271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对体外装置的恐惧感、忧虑体外装置对日后生活的影响,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产生怀疑而不愿治疗或犹豫彷徨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耐心、细致地给病人介绍此项手术的过程、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经该方法治疗后病人的恢复情况。其次,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其熟悉陌生的治疗环境,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同时,告诉病人采用此项技术的优点:骨折愈合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拆除支架后,骨折处不存留异物,无需二次手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成本;使病人增强治愈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2.2 患肢制动及固定 术前患肢应用夹板固定并制动,防止加重组织的损伤。避免过多搬动病人的骨折部位,以免损伤骨折端邻近的血管及神经。

2.3 皮肤的准备 应严格备皮。由于四肢皮肤生长着大量的毛发,毛发中隐藏着大量的污垢和细菌,如果不加以处理,必将造成术后伤口的感染,因此术前应该严格备皮及清洁皮肤,才能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3 术后护理

3.1 预防和消除肢体肿胀 术后患者返病房,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3.2 严密观察指、趾端血运及神经功能 骨折早期,由于局部肿胀明显,使用外固定支架可致血管、神经过度牵拉,易发生肢端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肢末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肿胀度、毛细血管回流、手指、足趾的运动情况。

3.3 骨外固定支架针孔皮肤的护理[1]应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主要的并发症是针孔感染。因此针孔皮肤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每天用75%酒精棉球由针孔处由内向外轻轻擦拭消毒,然后用75%酒精纱块敷针孔。在护理过程中不能用力擦拭针孔,切忌把纤维性包裹当作一般的痂皮撕掉。注意观察针孔处分泌物的颜色及针孔周围有无红、肿、热、痛。如针孔周围皮肤微红、微痛,有少量浆液渗出者,则为轻度感染。要加强针孔的护理,适当抬高患肢,炎症可在数日内消退;如针孔分泌物为脓性、或针孔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则考虑为针孔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以免针孔感染进一步发展为软组织感染和骨髓炎。

3.4 观察固定支架的松动情况 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引起外固定支架螺丝钉及固定针的松动。发现有松动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螺丝钉及固定针的松紧度,以免由于外固定支架的松动而导致骨折部位的移位,影响骨折愈合。

3.5 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 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也利于血运重建和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一般在术后7d后内即可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上肢进行手部的捏、握及腕肘关节的自主运动,1周后开始旋转功能锻炼。下肢于1周或创面愈合后扶双拐部分负重离床活动,3周后逐步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功能锻炼的时机和方式因人而异,主要视局部和全身情况而定。在锻炼过程中如针孔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时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卧床休息[2]。

3.6 饮食护理 帮助术后病人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调整饮食结构。指导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及促进骨质的融合。

4 出院指导

患者手术3-4周后,支架针孔干洁,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病人可出院回家康复,以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但康复期间,病人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及换药。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伤肢及支架装置的干燥;注意针孔的护理,当发现红肿、渗出时,应及时回院复诊;教会病人功能锻炼要领,加强功能锻炼,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

5 结果

474例患者应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通过术前、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正常愈合401例,20例针眼外渗血,23例针眼处感染,21例螺针松动,9例骨折再移位。

6 体会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3-4]。尤其对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方法。该方法与内固定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5]。并根据其不固定关节的特点可早期带架进行积极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早,避免关节长期外固定造成关节僵硬,有利于维持和恢复关节功能活动。但若护理措施不当,也会发生外固定螺钉松动、针孔感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细致的观察、正确的处理、及时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1]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手册[M].北京: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1996∶1-30.

[2]钟广玲,陈志维.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6-158.

[3]李利听,魏 振,王卫东.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05.

[4]肖军华,谢惠缄,郭汉民,等.外固定架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3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 815.

[5]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8-111.

猜你喜欢

针孔患肢支架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一起来探案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汽车电泳漆膜的缩孔与针孔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针孔问题该如何处理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决战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