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城市的建设模式和树种选择及应用

2010-04-08赵淑梅张善菊袁俊云王国娟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树种绿化森林

赵淑梅,张善菊,袁俊云,王国娟



森林城市的建设模式和树种选择及应用

赵淑梅1,张善菊2,袁俊云1,王国娟1

(1.山东省临沂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山东 临沂 276002;2.山东省临沂市林业局)

简述了建设森林城市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具有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建设“森城”的模式,确立了各种“模式”的特色和建设的侧重点。指出了各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本着因地制宜、植物多元化的原则,筛选出不同区域的适宜树种。对推进各地森林城市建设,进一步探索适合各地的最科学、合理的森林城市建设模式和树种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具体应用上应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地域特色、气候条件、绿化习惯等,综合分析,科学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特色的、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的“森城”建设模式。

森林城市;模式;树种选择;应用

1 建设森林城市的重要性

国家森林城市是城市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高端追求。森林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总体的核心。由于缺少森林,城市的空气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等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制约着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建设进程。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已形成社会共识和具体实践。为此,积极探索森林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是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形成以森林为主体的比较完备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

2 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建设“森城”的模式

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绿化理念,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制定城乡一体森林发展规划。贯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将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突破城区建成区范围,向郊区扩展,辐射城市周边地区;追求城市森林布局与结构的自然化,实现城市与森林的完全融合;注重林水结合,发挥水体在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环境需求;塑造城市文脉,升华民族城市森林文化,是森林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以下是具有典型地理特征城市的“建森”模式。

2.1 滨海城市“建森”模式

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原则,以“海防林”建设为中心,注重建设海岸线生态防护林,将森林城市建设与海防林建设紧密结合。完善台风、海水倒灌预防体系。构筑“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镇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在城市建设中,按照“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原则,变“在城市中建森林”为“在森林中建城市”,形成“海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景观。

2.2 滨水城市“建森”模式

我国地域广阔,许多城市沿江(河、湖)而建,森林城市建设应突出水特色,注重林水结合,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功能。确立“以水系为轴、沿岸开发、建设滨水生态城”的总体思路,建设大水城、打造以水为魂的城市。中心城区以多水系多河岸为主,推进沿水系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形成“数条林带、多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水城新景观。将水系两岸建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带、旅游带、生态带、文化带。构建大水系森林生态景观长廊,营造绿树环绕的“生态长廊”、生态湿地,实现水、绿、路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带。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涵盖主城区和周边区域的道路沿线绿化、环城森林。

2.3 山城“建森”模式

根据城市依山而立的自然地理条件,突出山林的绿色屏障建设,构建山区生态特征的森林城市。充分利用植被、山坡、山头等,搞好规划,形成自然美的生态园林。以主城区公共绿地为核心,以城市近郊大型生态林为主体,以路、河、绿带等为绿色网络,形成“城区园林化,郊区景观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园林大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城郊周围生态林和经济林,建立“天然氧吧”、森林保健场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文化展示林模式等以农业生产和风景旅游为主的低密度开发模式。形成重点工程为龙头,以村镇绿化、景点绿化、育苗基地为“点”,以道路绿化、河渠绿化等为“线”,以丘陵山地成片林建设为“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郊生态景观林网络体系。

2.4 平原城市“建森”模式

以平原为主的地区,要发挥其林木“易成活、生长快、成本低的优势,将森林与平原开发融为一体,完善原有的森林,在城市周边、城市郊区和远郊农村,建设成以森林带和绿洲为主体的环城生态圈。大力开发城市人工湿地系统,形成“楼水相映、林水相依”的城市森林景观。以“城市绿肺”为基础,以“绿色廊道”为网络,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城市绿化结构体系。即把城市自然原生态绿化区域逐步延伸到市区;在水系两侧建成宽的滨水景观带;在城区建设绿色生态圈;在城市不同方向建设大型楔形绿地。形成“外部林带围城,内部绿色成网”的绿化生态格局。

2.5 干旱地区城市“建森”模式

“低降水、高蒸发”是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森城”建设应以生态化建设为目标,以防风、防沙、固水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将城市生态建设划分为风蚀沙化区、黄土高原丘陵区、平原区、城区等类型功能区。实行分区规划、分区治理。实施干旱阳坡造林科技工程等几大生态建设精品展示工程和绕城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建设等多个“建森”重点工程。在核心区内,建设大型公园式植物园和大中小相结合的绿地广场;启动环城水系生态工程,加强水系两岸环境等整体治理。在市区周边,建设生态圈。逐步形成“森城”的生态防护体系。形成城区绿化、水岸绿化、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化、乡村绿化、沙区绿化、山区绿化的绿化体系。

3 建设森林城市的树种选择及应用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所选择适宜栽培的树种不同。应大力提倡“适地适树”,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树种。在突出近自然绿化效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常绿和彩色高档乔木,搭配各种木本和宿根花卉,向彩化、美化、香化升级,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提升森林城市的景观效果。形成以林木为主,乔、灌、草搭配,分布自然、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景观优美、特点鲜明的城市森林体系。

3.1 西北干旱地区

城市绿化应优先选择新疆杨、垂柳、国槐、圆柏、云杉、紫丁香、黄刺玫、玫瑰等,这些树种在城市庭院、街道、广场表现均好。龙爪槐、龙爪柳、五角枫、元宝枫、刺槐、紫花槐、山桃、山杏、紫穗槐、暴马丁香、珍珠梅、金银忍冬、连翘、桃叶卫矛、毛樱桃、樟子松、油松、杜松等也是优良绿化树种。小叶杨、黄太平、沙枣、山丁子、文冠果、榆叶梅、山刺玫、紫叶小檗可做为庭院绿化的备选树种。地被:扶芳藤、常春藤、金银花、阔叶箬竹、铺地柏、砂地柏等。

3.2 华东地区

绿化树(草)种:大叶榆、青桐、五角枫、美国红栌、国槐、垂柳、新疆杨、白蜡、构树、臭椿、泡桐、毛白杨、榆树、合欢等落叶树种;樟子松、红皮云杉、天山云杉等常绿树种;海棠、苹果、山楂等果树;大叶黄杨、大叶女贞、剑麻、石榴、木槿、紫穗槐、紫荆、丁香、玫瑰、榆叶梅等花灌木;黑麦草、三叶草、木特尔等绿化草皮。

3.3 华北地区

乡土树种杨、柳、榆、槐、椿、油松、白皮松、五角枫、栾树、黄连木、白蜡、海棠等最能适合华北的气候条件。在树种规划中选乔木:槐、绒毛白蜡、苦栎白蜡、毛白杨、刺槐、垂柳、臭椿、合欢、泡桐。灌木:海棠、榆叶梅、玫瑰、丁香、香茶藨子、月季、锦带、绣线菊、木槿、金银木等。

3.4 东北地区

南部处于长白、华北和蒙古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处,资源丰富。中、北部主要绿化树种为黑皮油松、杨、柳、榆、白桦、椴、柞、樟子松、云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乡土树种。观赏树种有:青杆云杉、白桦、色木槭、山杏、樟树、重瓣榆叶梅、玫瑰、黄刺玫、水蜡树、紫丁香、暴马丁香等。攀援绿化:南蛇藤、五味子、猕猴桃类、白蔹、山荞麦等。

3.5 西南地区

城市绿化树种扁桃、芒果、小叶榕、朱槿、羊蹄甲、木棉、木菠萝等。主要引种栽培的树种为香樟、云南桢楠、大鳞肖楠、金江槭、玉兰、大叶樟、香油果、檫、鹅掌楸、椴树、珙桐、七叶树、红花梧桐。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有青火棘、枫香、构树、刺梨等乡土树种。

3.6 华南地区

椰子树、黄葛榕、细叶榕、高山榕、红花羊蹄甲、印度紫檀等。

4 “建森”模式几点注意事项

4.1 避免刻意模仿“建森”模式

高起点规划是森林城市建设的科学依据,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按照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坚持科学论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本地“森城”建设模式总体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要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地域特色、气候条件、绿化习惯等,通过积极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自己特色的、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的“森城”建设新模式。避免不切实际而刻意模仿,违背因地制宜原则,造成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2 避免运动式开展“建森”

高标准建设是“森城”建设的关键,森林城市建设是较长的建设过程,应防止搞运动式突击,尊重自然规律,既要讲效率又要讲科学。一是要注重长期与近期相结合,采用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一般树种与名贵树种相搭配原则。即先利用一些速生树种(3~5年内绿树成荫)进行普遍绿化,如银桦、蓝桉、滇杨、圣诞树等速生树种,或选择加杨,枫杨、悬铃木、刺槐、泡桐、黑松、马尾松、垂柳等;后用慢生树种(长寿50~100年以上)如樟、楠木、银杏、鹅掌楸、香油果等。让速生树与慢生树间隔配置,互相弥补不足,从始至终有绿,达到城市绿化景观效果。从而使“森城”建设模式对城市大环境拥有长远的全局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是应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加强外来树种的引进工作。引种时要充分参考引种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避免盲目选用外来植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使引种工作少走弯路。

4.3 避免“重建轻养”的管护方式

高效能管理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不断充实和完善森林城市建设的内容。要加大“森城”建设模式保护的社会宣传,提高市民的护绿意识。要制定城市森林保护政策,将城市森林的日常经营管护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点,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发现毁绿现象,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各种城市毁绿行为。要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水系、原生植被生态系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以此巩固和保护好“森城”生态建设成果。

2010-04-25

S731.2

B

1003-2630(2010)02-0030-03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树种绿化森林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哈Q森林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哈Q森林
哈Q森林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