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南地区生物防火林带营建的几点建议

2010-04-08井忠建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豫南林带林火

刘 军,井忠建,姚 娉,刘 红



豫南地区生物防火林带营建的几点建议

刘 军,井忠建,姚 娉,刘 红

(信阳市浉河区林业局,河南 464000)

豫南地区有较强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优势,应以当地茶叶、油茶、油桐、麻栎、银杏等适生树种为主要防火树种,混交方式,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合理配置。

豫南地区;生物防火林带;营建

豫南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生态林及经济林区,有多年的防火经验和自身防火优势。随着近年来国家大面积新造林和退耕还林任务的落实,我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加上林权制度改革的步步深入,森林防火,特别是生物防火的紧迫性也凸显出来。

1 豫南地区气候特点及防火形势

豫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各类植物繁茂,加上近年来连续实施大范围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部分区域忽视了防火林带的配置,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森林火情发生。为更好地保护好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综合防火效益,关注林分类型配置,合理设置生物防火林带结构及选择恰当的防火树种,不失为务实而又高效的防火办法,也是今后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森林火灾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1)林火绝大多数以地表杂灌为燃烧源,次为中上层针叶松类,再次为乔木阔叶类。(2)历年林火发生以游河乡、双井乡、吴家店乡等其中数个村为多发区、累发区、顽固区,其他茶叶等经济林重点区域发生少,损失少。(3)据调查,绝大多数林火由人为因素引起,气候条件为重要的环境影响因子。(4)林火发生区域,凡火势蔓延的,未发现建有有效的生物防火林带,建有健全生物防火林带的,林火不易蔓延,基本呈零星小片、易控、损失小。

2 适合豫南地区的主要防火树种

选择森林防火树种,应注重阻火、适生、无害、有经济价值等条件,同时生长迅速、郁闭快、萌芽力强;抗风、耐瘠薄、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下层林木耐湿,并与上层林木相适应。

2.1 一级防火树种

茶叶、大叶黄杨、油茶、枇杷、冬青、樟树、石楠、海桐、臭椿等。

2.2 二级防火树种

银杏、麻栎、夹竹桃、桅子、油桐、核桃、女贞、广玉兰、加杨、青杨、棕榈及乡土树种刺槐、楸树、枫树、槐树、槲树、柳树、泡桐等。

2.3 防火力差,应注意防火的树种

多数松类、杉木、侧柏、部分蔷薇科植物、菊科植物等。

近年来的火场调查事实表明,豫南低山、丘陵山地宜茶地种茶、林茶间作,或林下种植中药材,能大大降低火灾发生率并增加经济效益。浉河港乡、董家河乡、谭家河乡等种植茶叶普及乡镇多年来几乎达到火情零发生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另外,根据森林防火规划,部分林地设置广玉兰、银杏等城市绿化苗木培育基地,也能降低火灾发生率。

3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要点

3.1 设置位置

生物防火林带可设在山脊、山背、鞍部、沟谷、林缘、山脚及坟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点,重点是山脊线上,因为山脊线易形成强大反向内吸气流而阻止林火的蔓延。同时,应优先考虑在松、杉等针叶树、中幼林和天然林中安排,并尽量与政界线结合起来进行。

3.2 造林方式

生物防火林带以采用混交方式为好,并做到合理布局,形成多层次、多林种、多树种配置方式。主干及林地边缘和林道两侧防火带可全部栽植油茶、银杏、桅子、油桐等耐火乔灌木,用材与经济兼用,既可防火阻火,又有经济效益。

3.3 注意事项

设置生物防火林带,应优先安排游河乡、双井乡等林火多发地点。其次整地前,严禁火烧和全垦。为求尽快郁闭,可适当密植造林,防止地表杂草的滋生。为防火增效,应增加林分的复杂性,最好实行针阔混交,提高森林的自我平衡能力;主防火林带可采用油茶+茶、油茶+大叶黄杨、银杏+桅子、银杏+茶或棕榈等,副防火林带可采用女贞、茶树、油桐、麻栎、冬青、臭椿等。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过程应与采伐迹地、宜林荒山等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造林密度应较正常林分偏稀,疏透性结构,以利形成良好的树冠并迅速郁闭,但也不能过稀,防止林下杂草滋生,更不利于防火。

4 结语

根据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我区低山、丘陵及河、湖较多、地形多变的特点,特提出以下有针对性的生物防火措施:

4.1针对部分乡镇个别重点区域冬春累发林火的情况,加强砍灌及布设防火林带。尤其是累发林火区域周围,按林带密度上限进行设计施工,并提早进行。郁闭前要有专人进行抚育管理。

4.2防火林带设计施工应因地制宜,同时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要认真考察地形、坡位、坡向、风向、土壤等立地条件对防护林带的生长、发展及防护效应的影响,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4.3营建管理生物防火林带应结合林业日常作业进行。包括日常火情调查、小班因子的统计分析、经营管理效益分析、林种适应性、林带的可续性及综合效益研究等资料,都对下一阶段及其他区域防火林带的设置,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0-05-05

S762.3+3

B

1003-2630(2010)02-0052-02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豫南林带林火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半边天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豫南春茶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基于旅游产业导向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研究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
上海市郊沿海防护林防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