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多种方法

2010-04-08毕春生李寅荧王微

环球中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穴位中药

毕春生 李寅荧 王微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中医称其为“蛇串疮”、“缠腰火丹”,中医针对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很多,现就近5年学术期刊报道的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 中药内治法

1.1 分型辨证施治

贺芳等[1]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火型、脾湿型、血瘀型三型,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和桃红四物汤治疗。肖敏等[2]提出“带状疱疹活血药用不嫌早”,在此原则基础上辨证论治,将带状疱疹分为四型:风热外袭型方选普济消毒饮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肝胆湿热型方选龙胆泻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脾虚湿蕴型方选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湿热下注型方选四妙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医对带状疱疹多从肝、脾论治,治疗从整体出发,清热解毒、利湿导滞、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辨证或有个人差异,但渐趋于一致。

1.2 基本方随症加减

康田[3]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热毒炽盛者合五味消毒饮加玄参,丹皮,栀子,水牛角;疼痛重加元胡,郁金;病在上加菊花,荷叶;病在下加牛膝;湿毒重者合二妙散加萆薢,胆草,生地,车前子;皮损糜烂潮湿者加藿香,苦参,茵陈,黄柏水煎加陈醋外敷;脾虚气滞者加元胡,川楝子,白术,郁金;阴虚者合一贯煎。黄勇等[4]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头面部加升麻,野菊花;胸部加瓜蒌壳,红花;腹部加胆草,牛膝。

吕丽红等[5]运用自拟清毒汤治疗带状疱疹,方药组成为金银花20 g、连翘20 g、龙胆草20 g、栀子15 g、黄芩15 g、生地15 g、车前子包15 g、泽泻15 g、延胡索10 g、甘草10 g、当归20 g、大青叶 20 g、板兰根 20 g、马齿苋 20 g、鱼腥草30 g、紫草15 g、公英20 g、乳香20 g、没药20 g、鬼箭羽20 g、贯众10 g。病在上加升麻,病在下加牛膝。甄玉珍[6]运用自拟大青连翘汤治疗带状疱疹。

1.3 专病专方治疗

四川名老中医余国俊[7]治疗带状疱疹非常推崇程氏瓜蒌散(瓜蒌壳30 g、红花10 g、甘草6 g),认为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所言“郁火日久,肝气燥急,不得发越”就是带状疱疹的基本病机,瓜蒌散可作为治疗本病的专方使用。余国俊先生所言程氏瓜蒌散应是原载于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的瓜蒌红花甘草汤。总有人顾虑专病专方的效验,陈云志等[8]应用程氏瓜蒌散就随部位加减。韩晓东等[9]认为运用傅青主火丹神方(丝瓜子30 g,玄参 30 g,当归15 g,升麻3 g,柴胡3 g)治疗带状疱疹,不分病之新旧远近,用之皆效,且辨证不必太细,无明显毒副作用。

1.4 中药成药治疗

临床常用清热解毒除湿之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但有医家别出心裁,妙用成药,可以借鉴。张波[10]运用口服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马琳等[11]水煎板蓝根20 g、龙胆草10 g、柴胡10 g、黄芪30 g送服六味地黄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带状疱疹。马琳认为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延缓衰老,抗胸腺和脾脏萎缩,神经保护等功能,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1.5 中药注射液剂治疗

清开灵注射液[12]、双黄连注射液[13]、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4]喜炎平注射液[15]、华蟾素注射液[16]或单独使用或配合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 中药外治法

湛先荣[17]治疗带状疱疹用蜈蚣瓦焙3条、雄黄10 g、青黛10 g、大黄10 g、冰片3 g共研成细末混匀。治疗时用浓茶水将药末调成糊状,直接涂于患处,每日 3次。莫剑等[18]将100 g滑石粉加入75%酒精150 ml的比例,用无菌棉签涂抹在疱疹表面,干后加涂,反复多次,直至形成较厚的保护膜,治疗2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获痊愈。王丽新等[19]将紫草加入鱼肝油中浸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民间偏方验方仍在广泛使用,曹方等[20]用鲜仙人掌汁外涂治疗带状疱疹。乔志芬等[21]用蚯蚓液外涂治疗带状疱疹15例,全部治愈。蟾蜍皮被用来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但单独使用的疗效不易评价[22]。

张波[10]取速效救心丸适量(视疱疹多少及皮损面积而定)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用无菌棉签涂于患处,以能全部遮盖住疱疹和皮损为度,结果收效显著。曹静虹[23]将六神丸加米醋混合,调成糊状,依据皮损范围的大小,调配适量的份量,均匀的涂在病变的皮肤上,每日2次,治疗带状疱疹。外敷被使用的中成药还包括云南白药[24]、季德胜蛇药[25]等。

3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

丁萍等[26]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配合白天用紫草50 g、蒲公英50 g、黄柏50 g、黄连30 g,煎水湿敷患处,晚上用六神丸10粒研末水调外涂。王新[27]用自拟青全汤内服,赤蜈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内外合治,邪毒得清。王玉珠等[28]用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观察中药内调与外敷相结合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的疗效,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其进行疗效评估,认为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疗效好,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治愈后的后遗神经痛,并可调节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功能。

4 穴位注射

朱俊平[29]观察了电针加穴位注射华佗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认为针、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王元林等[30]选用阿是穴穴位注射醋酸波尼松、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治疗带状疱疹。

局部穴位注射营养神经和抗病毒药可直接刺激经络穴位,让药物在穴位处存留较长时间,增强穴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变组织,以便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协同治疗作用,也为药物提供了相对特异性的给药途径,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防止遗留神经痛的目的。

5 非药物疗法

据报道,几种针灸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明显多于单一针灸疗法,尤其刺络放血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31]。刘梦等[32]利用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常规消毒操作皮肤区,用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疱疹中心点或点痛明显部位 5 ~10 mm,速入急出出血为度,然后在此点周围相距2 mm处行密刺法,再点刺2 ~3下,用闪火法拔罐10 分钟,清除淤血,用安尔碘消毒。具有活血化瘀,宣泄湿热火毒,以起到“通则不痛”之功。

李丽春[33]以刺络与温针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获效,认为刺络长于调血,温针长于调气,两者结合可疏通气血引邪外出。温针具有刺法和灸法的双重作用,温针能利用艾绒燃烧时温热效能产生热量,通过针体将热能带入深处,是一般热物理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故用温针可调节全身阳经经气,达到散瘀,利湿,通络止痛之效。

灯火灸依据“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意也”,“热证可灸”的原理用灯心草蘸油点燃直接点按在患者带状疱疹的两端。刘忠云[34]用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68例,痊愈44例,显效22例,好转2例。

6 小结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方法多种,治疗效果确切,可以加速皮疹愈合和神经恢复的进程,尤其是对于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针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因能使淤滞之毒外泄,消除局部淤血,降低组织水肿,最终也能达到药物治疗相同效果。中药内服基础上配合外洗、外敷可以提高治疗疗效,有些局部外敷药也可以达到治愈目的。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如能结合现代科技,研制简便高效的新剂型,更方便临床[35]。

纵观这些文献,也发现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仍有地方亟待提高:很少高水平的随机对照研究,局限于单纯的临床报道,缺乏实验研究,缺乏远期疗效观察;缺乏统一的分型,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无法判定不同治法的优劣;部分报道科研设计不够严谨,其疗效存疑。

[1] 贺芳,蔡爱萍,刘永胜,等.中药治疗带状疱疹8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38.

[2] 肖敏,艾儒隶.早期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四川中医,2006,24(6):79-80.

[3] 康田.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9):22.

[4] 黄勇,杨新勇,刘安英.四逆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4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8):494.

[5] 吕丽红,贺永香,刘学东.自拟清毒汤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28(24):2932.

[6] 甄玉珍.大青连翘汤治疗带状疱疹23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824.

[7] 余国俊.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282):30.

[8] 陈云志,刘安英.程氏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J].2008, 19(5):1225-1226.

[9] 刘洪敏.傅青主火丹神方治疗带状疱疹40例[J].中医杂志,2008,49(5):438.

[10] 张波.内服外敷速效救心丸治带状疱疹[J].中国民间疗法,2008(8):34.

[11] 马琳,卢君.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带状疱疹17例[J].福建中医药,2008,39(3):35.

[12] 石建太,舒进田.外敷方配合清开灵静滴治疗带状疱疹32例[J].陕西中医, 2008, 29(8):1026-1027.

[13] 黄健虹,邓智武,李思深,等.双黄连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20),3100-3101.

[14] 何德柱,段振忠,董英豪,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 23(12),1112-1113.

[15] 毕连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108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09, 15(16):130-131.

[16] 张松涛.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13):1952.

[17] 湛先荣.“加味不二散”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49.

[18] 莫剑 姚春杨.滑石治疗带状疱疹21例观察[J].北京中医,2007,26(1):43.

[19] 王丽新,佟志刚.紫草油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12):33.

[20] 曹芳,曹锐,曹铁军.局部涂抹鲜仙人掌汁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2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5):55.

[21] 乔志芬,杨少辉,乔艳萍.蚯蚓外涂治疗带状疱疹1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1):33.

[22] 范华云 谢文卫陈伟炳,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J].四川中医, 2008, 26(2):91-92.

[23] 曹静虹.六神丸佐治带状疱疹40例[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5(6):59.

[24] 陈宏文, 景爱, 郭艳宏.刺络拔罐联合外敷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 31(1):54,67.

[25] 吴钢.季得胜蛇药治疗带状疱疹31例[J].陕西中医,2009, 30(7):871.

[26] 丁萍,马辉.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O例临床观察[J].2007,22(3):21.

[27] 王新.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90例[J].四川中医,2008, 26(1):106.

[28] 王玉珠,刘国安.中药内调外敷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8-10.

[29] 朱俊平.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0例[J].陕西中医,2009,30(6):717-718.

[30] 王元林,秦来昌.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44-145.

[31] 彭唯娜,刘志顺,邓艳华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文献质量评价与施治规律探讨[J].中国针灸,2008,28(2):147-150.

[32] 刘梦,赵楚红.刺血拔罐配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5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2):20.

[33] 李丽春.刺络与温针结合治疗带状疱疹[J].光明中医,2008,23(6):745.

[34] 刘忠云.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6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7.

[35] 孙占学,李元文,李曰庆.中药外治皮肤病问题与展望[J].环球中医药,2010,3(2):111-113.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穴位中药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