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益气、清热去湿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探讨

2010-04-08邢峰丽,崔颖,刘梅珍

环球中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糖耐量降糖苦瓜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以及IFG伴IGT三种类型。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sion,ADA)的最新诊断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空腹静脉血糖≥5.6 mmol/L 但<7.0 mmol/L,服糖后2小时静脉血糖<7.8 mmol/L称为IFG;空腹静脉血糖<5.6 mmol/L,服糖后2小时静脉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时称为IGT;空腹静脉血糖≥5.6 mmol/L但<7.0 mmol/L,服糖后2小时静脉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时称为IFG+IGT[1]。糖调节受损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IGR患者伴有大血管病变的危险,特别指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故加强IGR防治是预防糖尿病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中医称为“治其未成”[3]或“既病防变”[4],早期干预糖调节受损,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名曰脾瘅”的论述,中医多将IGR归为消渴病前期的脾瘅阶段,中医对IGR基本病机的认识主要包括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虚湿盛等。

从中医学整体观念而言,人体的能量转化是多脏腑调节的过程,脏脆被认为是糖尿病与糖调节受损的主要因素。“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或补肾、或健脾、或清肺、或调和阴阳气血,其中健运脾气散精化浊是纠正糖调节受损的最重要一环。后天之本的状态和脾瘅密不可分,脾主运化输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才能“中焦受气取汁”。IGR与脾不散精,升清降浊失司,导致水谷精微壅滞成浊有密切关系。多数IGR之人临床症状不显著,常仅体检见餐后血糖升高,此升高之血糖即为血中之壅浊。

朱蕴华等[5]观察134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发现气虚证在代表正虚的4种证型中位居第一,发生率接近50%。李学军[6]将IGR的临床常见证型归纳为气虚血瘀型、气虚型、气虚痰湿型、血瘀型等,气虚痰湿型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要高于其他3组,病情相对较重。其对这159例IGR患者统计后认为气虚证在IGR中最为多见[6]。

陆源源等[7]研究认为,糖耐量递减多表现为脾虚湿阻,脾虚湿阻者的胰岛素明显升高。

因IGR患者多数没有临床表现,常体检或者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检查OGTT时发现糖耐量异常。将糖尿病治疗重心前移,符合治未病的核心思想。根据糖调节受损的主要病机,以健脾益气、清热去湿法为治法组成中药配方,药物组成:黄芪、党参、山药、生地、苦瓜、苍术、元参、云苓、白僵蚕、地龙、葛根、绿茶。方中黄芪、党参甘平,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鼓舞清阳,振动清气,且无刚燥之弊。山药味甘凉润,补气养阴,清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党参山药相须,益气健脾、补气升阳,使气旺津生,气旺能化瘀。生地、元参养阴生津、泻火止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能降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减少蛋白尿、下调肾皮质TGF-β1mRNA的过度表达[8];有双向调节血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丰富的氨基酸,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9,10]。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和降血糖作用[5]。生地、元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并有降低血糖和降血压的功效[10]。苍术、茯苓燥湿化浊,亦有降血糖作用[11,12]。苦瓜所含的“苦瓜皂甙”、“苦瓜A素”、“苦瓜B素”等降糖作用确切[13]。僵蚕、地龙含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降压、提高免疫作用。绿茶所含茶多酚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激活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功能,从而起到降糖、降脂、抗凝、抗动脉硬化的疗效[14]。葛根含葛根素,可降糖、降压、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15]。诸药合用,共同达到降脂、降糖、改善微循环的目的。

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药物疗法,以及有中医特色的情志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积极干预IGR,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预防治疗IGR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中医辨证分型多为医者临床经验,辨证分形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建立统一的辨证标准还处于探索之中。但与此同时,突出个性特征的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16],灵活辨证与谨守病机并不矛盾。

[1] 窦攀,王学美. 糖尿病前期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研究近况[J].环球中医药,2010,3(4):302-306.

[2] 周丽程,郑杨.空腹血糖受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0(10) :1468-1470.

[3] 周仲瑛.“治未病”与中医学临床[J].环球中医药, 2010,3(2):81-82.

[4] 梁晓春.全民共筑抗击糖尿病的钢铁长城[J].环球中医药,2009,2(6):401-403.

[5] 朱蕴华, 陶枫. 134例糖耐量低减人群中医证候和证型特点调查[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 : 36-37.

[6] 李学军, 吴洁, 郭灵祥, 等. 159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中医证候研究[J]. 中医杂志,2008,49(12) : 1106-1108.

[7] 陆源源, 陈文霞. 糖耐量低减者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J].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5) : 220.

[8] 吴朝妍,张莹雯.黄芪多糖对肾阳虚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1表达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4):213-216.

[9] 葛斌,许爱霞,杨社华. 黄芪多糖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0):610-612.

[10] 陈艳.糖尿病患者用药知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110-112.

[11] 蔡缨,沈忠松.茯苓对老年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3):198-199.

[12] 陈炎明,陈静,侴桂新.苍术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4): 95-97.

[13] 刘秀英,胡怡秀,马征,等.苦瓜醇提取物降血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3): 291-293.

[14] 李萍,彭百承,李上球,等.山绿茶醇提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0):137-138.

[15] 朱毅,赵赤.葛根素对脑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14(5):426-427.

[16] 王永炎,张启明,赵宜军.对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理解与解释[J].环球中医药,2009,2(3):161-163.

猜你喜欢

糖耐量降糖苦瓜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种植苦瓜抓哪些管理
快乐降糖“穴”起来
吃苦瓜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