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整体观念辨治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探讨

2010-04-08史锁芳

环球中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本征同治通窍

临床观察发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多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等慢性咳嗽相重叠,故该病症易于误诊误治,西医鉴别诊断较为复杂,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验证发现遵循整体辨治观念的思想,既可“异病同治”,又需“同病异治”,本病既需治鼻、治咽,尤重治肺,还应不失时机地积极治肝、治脾(胃)、治肾,常能择简驭繁,提高疗效,兹不揣浅陋,略述其证治如下。

1 整体认识鼻—咽—肺 五脏皆能令人咳

从本征的发病看,大多经历三部曲,即多先有鼻炎(包括鼻窦炎、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由于鼻炎长期发作不愈,反复出现炎性分泌物沿鼻后滴流向咽喉部,咽喉部长期遭受这种分泌物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慢性咽喉炎,而出现咽痒、咽喉干燥、咽喉部有异物感等,每当遇到受凉或其他刺激因素则会导致咳嗽发作。从临床表现看本征常有“咳嗽、咳痰、鼻塞、咽痒、鼻后滴流感、频繁清嗓、咽后粘液附着”等症,因此,本病征有明确的病位层次特征,即大都涉及鼻、咽喉、支气管等器官,因肺开窍于鼻,而咽喉是少阴脉络循行之处,故咽喉与心、肾相关联,因此,当外邪(主要是风寒)袭肺,鼻窍闭塞,反过来影响肺气之宣肃之职;而心肾阴虚、虚火灼津炼痰,久滞于咽喉,也会导致肺气逆乱诱发咳嗽。

临床还遇到很多病者每每出现咽痒作呛,或痉挛性咳嗽,这种咳嗽就应考虑与肝有关,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变应性咽喉炎所致咳嗽,也可与变应性咳嗽相重叠,肝气冲肺,则气逆呛咳;木火刑金,则咳声连作,甚至眼冒金星;“肝风内动”,则气道挛急,风动急迫,气痹胁满。有些患者常年咯痰不尽,一方面感觉咽中痰滞,一方面咯吐多痰,久咳胃弱,咳则欲呕,大便稀溏,此时大多要从“脾为生痰之源”、或肺胃不和考虑;有时患者久咳气短,咯吐白色泡沫咸痰,则又当虑及“肾为水脏”,肾虚失于蒸化,也易导致咳嗽咯吐咸痰,“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景岳全书》卷三十一)。因此,本征从中医发病学看,病位均涉鼻—咽(喉)—肺,病因大多与风、痰有关,可以夹寒、化热,早期多属风痰实证,病久肺伤,甚至脾肾。从整体辨证看,本征多有风痰留伏、鼻咽不利、肺气上逆之基础病机,又有肝气冲肺、脾虚失运、胃肺不和以及肾虚蒸化失司之机,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可出现寒热错杂(外寒里热、肺热脾寒、咽燥肾寒)等复杂病机。因此,《内经》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对于本征也有指导意义。

2 鼻咽同治治重肺 整体化裁求五脏

UCAS包括鼻源性和喉源性两大类,而分别又有变应性和非变应性之因,且临床上观察发现本征多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等慢性咳嗽相重叠,西医鉴别诊断繁琐而复杂,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中医运用整体观念作指导,遵循“异病同治”的治则,往往能够起到择简驭繁的作用。由于本征涉及鼻—咽(喉)—支气管,又与肺、脾、肝、心、肾五脏密切相关,因此,其治与传统咳嗽辨治有别,需要鼻咽同治,尤重肺气宣畅。重视治风、治痰,具有阳虚体质则重视治寒,阴虚体质尤重风邪化热。从病位看,如果鼻症明显,由于鼻窍为肺之最外端,尤易感受风寒,临床易于出现鼻塞、喷嚏、流涕之症,故当重视疏风散寒、通窍宣肺;若咽喉症明显,由于咽喉为肺窍的里端,又为少阴脉络循行之处,故风寒易于化热或燥化,临床多见咽痒咽干、或咽中异物作梗之感,故宜滋阴清热、利咽宣肺;若鼻咽兼症同现,又当疏风通窍与利咽化痰鼻咽同治,故常有温宣与清润同用之法。若痰阻郁久,也有瘀结之候,此时当由气及血,又有化痰化瘀之法。对于病程已久,出现津气两伤之时,又当分别给予益气祛风、生津润燥复法。再从咳嗽咯痰的特点看,可以从五脏论治,若气逆呛咳,当抑肝降逆;若咳嗽呕吐,则和胃肃肺;若咯吐湿痰,则健脾运痰;若为心咳,正如《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治宜清心利咽(王旭高用“心咳汤”);若咳嗽、气短、吐泡沫咸痰,则益肾纳气。本征开始多因气虚卫外不固感邪受病,渐渐可以由气及阳,出现肺卫阳虚,甚则脾肾阳虚致痰伏难去之机,此时就应采用益气疏风、或温阳化饮之法。因咽喉易于出现少阴热化之症,故临床上出现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情机并不鲜见,这也是本病难治之因,故还应灵活运用温清并施、虚实并调之复合治法。总之,本征之治要做到鼻咽同疗、尤重治肺,兼顾治肝、治脾(胃)、治心、治肾,病理上重视治风、尤重痰瘀的整体化治疗,更能体现中医整体辨治特色的优势。

3 整体组方三位一体 病证结合灵活化裁

根据本征病变特点,笔者从整体观念出发,鼻—咽(喉)—支气管“三位一体”,选用疏风通窍、化痰利咽、宣达肺气的药物组方,如用麻黄、辛夷疏风通窍,射干、僵蚕化痰利咽,桔梗、前胡宣达肺气。同时紧紧围绕鼻咽喉的发病特点进退加减,若鼻涕、喷嚏为甚,则加荆芥、苏叶以增散寒疏风之力;若咽喉干痒较甚,则加菊花、薄荷以增淸利咽喉;若咽喉痰滞、频作清嗓,则加牛蒡子、浙贝母、海浮石以增化痰散结之功;若风痰郁热,咯吐黄痰,则加桑白皮、野荞麦根以增清化痰热之力;若既有痰滞,又有咽干、舌苔薄干者,可加法半夏、麦冬、玄参以养阴化痰;若兼夹口干、口苦而粘,胸闷,舌苔薄黄腻者,可以复入《千金》苇茎汤、小陷胸汤;若痰阻瘀结明显,咽堵如梗,舌质暗紫者,可加泽漆、蛤壳、土牛膝以消痰祛瘀消肿散结;若怕风、自汗、反复喷嚏,可加党参、黄芪、防风以益气祛风;若进而怕冷、鼻流清涕、脉沉弱,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阳散寒;若兼有腹胀、便溏、舌质淡胖,可以复入四君子汤,甚或理中汤以益气健脾、扶土生金。

若与变应性咳嗽、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或咳嗽变异性哮喘重叠存在者,可以“异病同治”,据证施方,如症见气逆呛咳,则配柴前连梅煎(《玉机微义》)加强缓肝敛肺之力;如见痉挛性呛咳连作,则加止痉散(蜈蚣、全蝎)加强熄风抑肝解痉之力;若咽痒作咳,咳则欲吐,则加用橘皮竹茹汤或旋覆代赭汤以和胃降逆;若咳嗽咯吐湿痰量多,则加用杏苏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以健脾燥湿化痰;若久咳、咯吐稀薄咸痰,舌质淡,可则加金水六君煎益肾健脾化痰,若兼见痰咸、肠鸣、便溏,则加用黑地黄丸(熟地、苍术、干姜、五味子)益肾温脾、化痰敛肺。方随证变,药随症转,疗效确凿。

4 验案举例

患者,女,68岁,2009年5月25日初诊,咳嗽迁延4月,有慢性鼻炎史。来诊时喷嚏、流清鼻涕,咽痒作咳,咽干,口干,咯痰白而味咸,舌苔薄淡黄舌质暗,脉细。诊为风痰袭肺、肺失宣肃、病久伤肾,治拟祛风宣肺、清利咽喉、益肾化痰,处方:麻黄4 g、荆芥10 g、苏叶10 g、苏子10 g、薄荷后下6 g、桑叶10 g、桑白皮10 g、杏仁10 g、桔梗6 g、僵蚕10 g、前胡10 g、蛤壳20 g、黄芩10 g、紫菀10 g、枇杷叶10 g、熟地15 g、炒当归10 g、南沙参15 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二诊时诉药服2剂,喷嚏、鼻涕已除,咳嗽得控,咸痰也消失,惟感舌面辣,口粘,舌苔黄干质暗,脉细。又予原方去荆芥、苏叶,加入芦根20 g、生苡仁20 g、川连3 g、连翘10 g、白残花6 g,7剂服完诸症悉除。

猜你喜欢

本征同治通窍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水平轴风力机非定常尾迹特性分析
傅云其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脾胃同治的应用探讨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四水同治
KP和mKP可积系列的平方本征对称和Miura变换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本征平方函数在变指数Herz及Herz-Hardy空间上的有界性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