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林套种鱼腥草技术研究
2010-04-08田松华
邓 云, 田松华
(芷江县林业局, 湖南 芷江 419100)
油茶林套种鱼腥草技术研究
邓 云, 田松华
(芷江县林业局, 湖南 芷江 419100)
在油茶林下套种鱼腥草,以种代抚、以短养长,能充分利用地力、节省劳力、熟化土壤,既可提高油茶质量及产量,又能得到茶油之外的经济收入。本文介绍了油茶林下套种鱼腥草的主要技术。
油茶; 低改; 套种; 鱼腥草; 栽培技术
芷江县是全省重点油茶产区之一,1983年面积为12500hm2,现在油茶林面积只有3330hm2,不及1983年的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油茶低产低值、效益不高,放弃垦复、施肥等集约经营措施,导致大面积的油茶林荒芜变成残次林,或被改造为用材林或其他经济林[1]。 近来绿色无公害且具保健功能的茶油越来越被重视,林农对油茶林集约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新造和低产改造油茶林工程在各地相继启动,以奖代补﹙9000元∕hm2﹚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新造油茶林地一般选择在海拔8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壤中层至厚层,采用水平开梯撩壕的整地方式。栽植密度要根据林地条件、经营目的、品种类型等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5m×3m(1333株/hm2)为宜,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成林快、见效早[3]。我县现有的油茶残次林、老龄林、劣质林大都处于海拔6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地势较为平坦,立地条件较好。不论是新造和低产改造油茶林,前期林间空地和光能资源均有利用潜力。因此,在油茶林中套种鱼腥草、以种代抚,可使油茶林地土壤条件和水肥条件得到改善,油茶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收获鱼腥草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间种模式。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测定,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多糖类6%,钙0.07%、磷0.053%,挥发油0.12%~0.5%,还含有蕺菜碱。鱼腥草全草入药,性寒凉,清热解毒利水,化痰止咳,作为药物主治肺炎、百日咳、盆腔炎、气管炎、乳腺炎、中耳炎等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3],20世纪50年代初,在国家中医药研究方面,首先研制出鱼腥草注射液,近年来又研制出了许多有关鱼腥草的固体制剂[4]。由于资源供不应求,人工栽培应运而生。为了推广油茶林套种鱼腥草技术,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技术要点。
1 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鱼腥草植株高15~50cm,根状茎细长,横走,白色。茎上部直立,基部伏生,紫红色,无毛。叶互生,心形,长3~8cm,宽4~6cm,密生细腺点,先端急尖,全缘,老时上面微带紫色,下面带紫红色,两面除叶脉外均无毛;叶柄长1~3cm,常有疏毛;托叶膜质,披针形,基部与叶柄连合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3cm,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状总苞;总苞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2cm,密生腺点;花小而密,两性,无花被,苞片线形;雄蕊3枚,花丝细长,雌蕊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分离。蒴果壶形,顶端开裂。种子卵圆形,有条纹。花期4—7月,果期6—9月。
1.2生物学特性
鱼腥草喜温暖湿润气候,田埂、沟边常见,亦有蔓生。生长适宜气温为15~25℃;气温低至-15℃仍能安全越冬。喜肥沃、疏松、水分充足的土壤条件,但也耐瘠薄。
2 主要技术措施
2.1选种
鱼腥草有白茎和红茎两种,红茎鱼腥草香味更浓,但商品价值不及白茎,用白茎种作食用栽培品种较好。作药用主要是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内的鱼腥草素,该成分更多取决于鱼腥草的采收季节和加工流程,品种影响不大。
2.2繁殖方法
生产上主要采用地下茎(根状茎)切段(或整根茎)繁殖和扦插繁殖的方法。
2.2.1 根状茎繁殖 于先年冬季或来年3月上、中旬,在野生鱼腥草的地方将根状茎挖出,剪成5~10cm小段,每段留芽2~3个,用双吉尔-GGR8(中国林科院生产)20~40mg/kg浸渍1~4h,或移栽时用10~20mg/kg浸根10~30min。按行距30cm,开3~4.5cm深的浅沟,将根茎按15cm株距放入沟中,覆土6~10cm,加盖3~5cm厚的稻草,有条件的地方可稍加浇水,以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约20d后可出苗[5]。
2.2.2 扦插繁殖 在夏季高温季节,在露地苗床,选择较粗壮的地上茎剪成带3~4个节的插条,数十根捆为1小把,按上述方法用生根剂处理,取出后搭棚遮阳,保持相对湿度90%以上。插条生根并长出新叶后,可逐渐拆去遮阳棚,10~15d移植。
2.2.3 选地、整地、定植 一般油茶林荫地均可栽植鱼腥草。可在新规划的油茶林地整地时,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50kg,草本灰100kg做底肥,整成龟背形畦面,并根据地势开好大小排水沟。栽种时,开12~14cm宽、10cm深的沟,沟间距20~30cm,把剪成小段的种茎每隔5cm均匀排布在沟内,覆土、灌水,使土壤与种茎紧密接触以利发芽生长。
2.3栽后管理
幼苗成活后到封行前,应中耕除草2~3次,前期为避免损伤根苗,离植株根部5cm处可不再松土,但见杂草须用手拔除,以免杂草与鱼腥草幼苗争夺养分和光照。鱼腥草地上茎直立可达60~80cm,为防植株倒伏,株高10cm以上时,要及时多次培土护蔸,又可使地下茎粗壮白嫩。鱼腥草喜湿润,不耐干旱,生长期要求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高温多雨季节要防止积水。在高温干旱的夏季,宜搭架遮荫。
2.4病虫害防治
鱼腥草因有特殊气味,很少有害虫危害。但须特别注意白绢病的危害。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0.5g/m-2土壤喷射,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倍液喷雾,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2.5收获加工
当地下茎达30cm以上时即可去叶取根,洗净鲜售;药用应在茎叶茂盛花穗多、腥臭气味最浓时采收(此时癸醚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有效成分含量高)。当年栽培的可在秋季采收1次,越年栽培的,可于第2年6月和秋季各采割1次。收获时,在晴天露水干后齐地割取地上部分,或将全草连根挖起[5]。
3 效益评价
3.1经济效益
鱼腥草经培育10—12个月后,一般每667m2可产3000~6000kg根茎,根据市场行情,按5元/kg计算,林农每667m2可收益1.5~3.0万元。无论从产量产值来看,还是从投工投劳所得收益来看,发展油茶林套种鱼腥草均大有可为。
3.2生态效益
油茶林套种鱼腥草能充分利用光能,合理利用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表覆盖,减轻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地表径流。同时,油茶生长的生态条件得以改善,能显著地促进油茶花芽的分化、开花结果和新梢生长[7]。
3.3社会效益
茶油是我县的主要林产品之一。积极发展油茶林套种,既能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使林工产业结构调整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
4 讨论和建议
(1) 茶药套种是深度开发油茶林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县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潜力还很大。应提高认识,把茶药套种生产纳入规划并付诸实施。林业部门要搞好科技服务,示范试验,全面推广。
(2) 茶药套种,要根据自然条件、经营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不能只强调一个模式。
(3) 油茶是属栽培型的高产树种,施肥是保证茶药双丰收的关键。因此,生长过程中要补足土壤有机质,以保证土地持续可用,防止土壤退化。
[1] 芷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芷江侗族自治县“十·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04.12.
[2] 杨建民,黄万荣.经济林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曹郡双,秦荣和.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6):572-573.
[4] 姚宗凡,黄英姿.常见中药种植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出版,1989.
[5] 夏强.鱼腥草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1):1-7.
[6] 砚山县农技推广中心.鱼腥草标准化栽培技术[EB/OL]:http://www.qzny.gov.cn/ 2009-04-11 08:45:25.
[7] 欧阳贵明,杨笑萍,赖益萍,等.油茶林立体经营技术措施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9,7(2):72-75.
(责任编辑:谭著明)
S 794.4; S 567
B
1003-5710(2010)04-0055-02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0. 04. 017
2010-06-17
20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