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林地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探讨
2010-04-08贺赐平
贺赐平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油桐林地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探讨
贺赐平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传统耕作方式造成了油桐林地水土流失,引起林地肥力降低,通过间种多年生浅根性经济树种和豆科草类,实现油桐林地免耕,采用人工方法截断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达到改善油桐林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油桐;水土流失;免耕;间种
油桐(Verniciafordii)是大戟科油桐属树种,主要分布于川、渝、湘、桂、黔等省。由其种子压榨出来的油,即桐油,是一种质量上乘的天然干性油。桐油是我国上世纪中叶及以前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为出产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南是我国桐油主产区之一,年产量仅次于四川和重庆。近年来桐油价格持续上涨,已达到每吨26000元。它作为能源树种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种植油桐的积极性正逐步提髙。然而,油桐传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因耕作方式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若不加以特别关注和解决,始终会成为油桐产业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本文拟针对这一问题,探索油桐林地耕作新方式,以使油桐生产效益与生态维护达到有机统一。
1 传统耕作方式的弊端
油桐是一种具有悠久栽培历史的经济树种,主要栽培于山区坡度较大的地段。桐农历来采取林粮间种或冬垦夏锄的耕作方式。频繁的垦复与间种对土层自然结构破坏很大。虽然, 因土表疏松,利于油桐根系发育和树体生长,但也易加剧雨季水土流失。根据观测,平均每年油桐林地冲掉表土层0.5~0.7cm,流失泥沙量120~150t/hm2,大量土壤有机质和无机养分丧失。据测定,垦复第1年土壤有机质减少0.8%,第2年减少2.3%,第3年减少4%。由于油桐林地郁闭度小,植被覆盖度小,固土、挡土能力差。据调查植被覆盖率达80%,郁闭度在0.7以上的油桐林地,与覆盖度40%左右,郁闭度0.2~0.3之间的油桐林地相比,径流量减少1~1.5倍,冲刷量减少8~10倍[1]。由此可见,油桐林地采用全垦方式铲除杂草,显著加剧了水土流失,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反过来,水土流失又进一步造成地力衰竭,使油桐营养不良,加速油桐林衰老过程,导致油桐林寿命短、结实差、产量下降、单产低。因此,油桐林地耕作方式必须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做大的改进。
2 油桐林地免耕经营技术
根据传统经验,垦复是油桐增产的首要措施。垦复技术主要是冬挖夏铲。夏铲主要起到除草松土作用;冬挖则能起到加深熟化土壤的作用。这种沿习多年的传统耕作方式,往往给人造成油桐林必须深耕才能增产的一种错觉。但据我们调查,造成油桐林荒芜的主要原因是白茅、斑茅、葛藤等恶性杂草繁衍滋生,与油桐争水争肥,抑制油桐生长。白茅繁殖力强、生长快,地下茎穿透力强,吸水、吸肥能力极大,是油桐生长发育的劲敌。桐农常说:“一年不垦草成行,二年不垦叶子黄,三年不垦减产量,四年不垦树死亡”,实际指的是白茅对油桐的危害,引起桐林荒芜。为根除恶性杂草,可以选用除草剂,收到斩草除根的效果。化学除草可省工、省钱,效果也是人工除草不可比拟的。化学除草为油桐林地免耕法创造了条件,但并不能替代免耕技术。多年的实践证明,油桐林实行化学除草与免耕的复合技术好处多,免耕形式也有多种选择。
2.1化学除草剂可减少水土流失,并降低抚育成本
施用残留量小的化学除草剂,不轻易扰动油桐林地,土体结构不受破坏,水土流失可得到明显缓解。使用化学除草剂清除恶性杂草,每年每亩还可减少抚育费60%。
2.2种草养地,培肥地力
林地实行种草,在杂草生长旺盛季节,撒施少量化肥,以化肥养绿肥,可恢复桐林生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枯枝落叶层,为林地提供大量有机质,培肥地力,增加固土能力。这是另一形式的免耕技术。据调查,一般林地自然生长有几十种阔叶杂草,但不与油桐等争营养的却不多。人工有意识地栽种豆科植物白三叶草,可抑制其它杂草生长,并明显提高土壤主要养份含量。在0~40cm土层内,生草区与清耕区相比,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23.2%~25.5%。全氮含量平均提高21.5%~29.7%,速效磷平均提高24.7%~46.8%,速效钾平均提高13.2%~17.7%。白三叶草提高土壤养分的作用主要在于根系对磷、钾等矿物质养分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且根系中根瘤菌固氮过程可提高土壤中的含氮量,而根系更新及叶片枯死,则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
以种草养地为特征的免耕技术还具有如下间接收益:
(1) 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恢复土壤团粒结构。
(2) 土壤中杂草根系腐烂后可提高土壤孔隙度,土壤通气状况得以改善。
(3) 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地面蒸发,调节地温。据测定夏季高温季节无植被覆盖比有植被覆盖地面温度高出1.7~4.6℃,冬季提高0.5~2.6℃[3]。
(4) 增加固土保土能力。由于杂草多,固土力强,能减弱地表径流对地面的冲刷力度。
(5) 变无效养分为有效养分。由于杂草根系可分泌有机质,能活化土壤中惰性的营养元素。
(6) 增加油桐抗旱能力。免耕后,表土较为紧实,油桐须根不再着生于表土,而是向土层下方伸展,使抗旱能力提高。
2.3间种茶叶,一举多得
在油桐林内间种茶叶,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又可得到经济效益。茶叶是多年生浅根性树种,种在行间能起到固土和挡土作用。
3 生态工程技术
3.1挡水沟
因地制宜在油桐林内与坡面垂直开挖水平沟,沟宽1m,深0.3~0.5m,沟内随地形设置挡水墙,挖出的土堆放在桐树周围,可增加根部土层厚度,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另一方面,挖沟可截断地面径流,尤其在雨少日烈、易干旱的夏季非常有益。夏季,正是油桐长果和油脂转化阶段,需水量大。但此季多暴雨,地面来不及渗透吸收,往往形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失。壕沟则可起到滞留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的作用。据测定,开挖挡水沟的坡地,雨后沟内持水量比未开沟的免耕地多13.52%。
3.2排洪沟
在油桐林地要建排洪沟以保持梯阶中的土壤。下暴雨时,排洪沟可将山坡上方的地表径流引入排洪沟,以免冲垮梯土,造成水土流失。梯面应尽量作成水平,里低外高,或在梯面里边挖一条1m宽,0.3~0.5m深的沟,可以蓄水保水。
4 结语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及免耕方式,油桐林地水土流失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油桐林地内间种的作物可选用经济价值比传统作物更高的物种代替。从而使油桐林地经济价值得到显著提高。间种作物种类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和种植习惯加以选择,间种作物最好具有多年生、浅根性和耐阴性特点,如白三叶草、茶叶等。
[1] 石泽钧. 水土流失与油桐产量关系的调查分析[J].湖南省林学会资料选编, 1984(2):136.
[2] 张永朝,董铁方,樊合信. 白三叶草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J]. 山西果树,2000(4): 40-41.
[3] 曹保芹.果园生草对果树生态环境及果品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山西果树, 2008(5):10-11.
(责任编辑:谭著明)
S 157.2
B
1003-5710(2010)04-0048-02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0. 04. 014
2010-08-13
201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