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引领湘米产业的发展
2010-04-08湖南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410005戴魁根
湖南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410005)戴魁根
湖南省农业厅安排专项资金,组织湖南农业大学、金健米业、聚宝金昊农业高科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制订优质湘米等级、加工技术、主要优质水稻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等7个标准,将填补优质大米等级评判标准的空白,促进湘米产业做优做强。
畅销全球的泰国优质香米有特级、一级、二级之分,按不同的质量标准生产,定不同价格销售。但我国大米长期以来只有标一、标二米之分,近年发展起来的品牌米,其质量状况也只是企业自己在把握,实有“王婆卖瓜”之嫌,整个行业没有一个公认的优质大米标准可依,既阻碍了米质提升步伐,更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湘米产量中国第一,制订优质湘米等级标准,无疑是树起好米“标杆”,让三湘四水的稻米加工经营企业优化大米品质有方向,加快实现湘米“香飘天下、行销世界”的宏伟目标。
把湘米推出去关键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加工技术。当前,我省大米加工企业生产优质米的工艺、设备等均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加工精度、产品耐贮性、质量稳定性以及降耗增效等方面大有潜力可挖。研究制订优质大米加工技术规程,必将推动湘米质量上新台阶,必将促进企业效益上新水平。
好米要有好谷。好谷一方面取决于水稻品种优良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取决于适宜的生产环境。在水稻栽培上,过去我省制订的“标准”偏重于某一项特定的技术,如抛秧;偏重于早、中、晚稻不同季别,没有针对具体品种。实际上,不同的品种其产量、品质形成规律是不同的,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关键要因种栽培,按品种特性生产,扬长避短。因此,分别制订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岳优360等5个高档优质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将有利于保持品种内在优良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单产,确保优种产优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