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护理
2010-04-08段洁吴爱须张丽芳苏丽
段洁 吴爱须 张丽芳 苏丽
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世界上病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约20%患者合并糖尿病,其临床表现较单纯的PAD患者更为复杂,治疗十分棘手[1]。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P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例,入院后均采用介入治疗。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71.4岁。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PAD合并2型糖尿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其中并发足部溃疡坏死者6例。住院后均采用介入治疗,旁路转流术者12例,支架植入术者8例,单纯球囊扩张术者6例。
1.2 结果 术后出现肢体再灌注损伤2例,出现伤口出血1例,出现伤口瘀斑4例。术后静息痛症状全部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支持 由于患者肢体出现长时间运动、感觉障碍,肢端疼痛和坏死使患者产生了痛苦和抑郁的心理。同时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材料费用昂贵,远期效果不可预料,患者对手术成功的期望值很高,对预后非常担心易产生焦虑心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我们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做好患者的全程心理护理,耐心细致说明治疗、护理的目的、经过和重要性,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安排手术成功的患者为即将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疼痛护理 患肢持续疼痛,造成患者情绪不稳,焦虑、烦躁,而过度焦虑又可加重患肢疼痛。故应经常关心安慰患者,讲解情绪、疾病和疼痛的关系,使之保持心境平和。对疼痛较轻的患者卧位或休息时取头高脚底位,以增加下肢血流灌注;避免同一姿势过久,影响血液循环[2]。对疼痛剧烈的中晚期患者除应用上述措施外,遵医嘱应用止痛剂,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对夜间疼痛难以入睡者给予镇静、镇痛治疗,以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2.3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食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低糖饮食。劝说患者戒烟酒,因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和血黏度增加,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创口愈合,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协助监督患者戒烟酒。肥胖者减肥。
2.4 病变肢体的护理
2.4.1 患肢一般护理:日常生活中须时刻注意足部安全和护理,避免足部损伤,对任何微小的损伤均应及时处理[3]。指导、协助患者每天用30~40℃温水泡脚20 min,勿使患肢试温,以免引起烫伤。每日按摩足部数次,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皮肤瘙痒或患有脚癣时,切勿用手搔抓,以免造成开放性伤口引起感染。嘱患者应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注意肢体保暖,但禁热敷,勿使患肢暴漏于寒冷环境中,以免血管收缩引起加重患肢疼痛。
2.4.2 溃疡坏疽的护理: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湿性坏疽和混合坏疽。湿性坏疽患者易感染,出脓,臭味十足,不仅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也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创面处理至关重要的。6例溃疡坏疽者有4例并发感染,每日坚持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泡脚,泡后擦干,特别是趾间,用无菌棉签吸干后垫以无菌棉球,防止趾间皮肤持续受压,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或采用新型敷料进行创面换药。干性坏疽者2例,以碘伏消毒后敷以无菌纱布。
2.4.3 改善末梢循环: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改善末梢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应用循环气压治疗仪,选择动脉疾病模式,据气囊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交替充气放气,增加肢体血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对无肢体溃疡坏死的患者,鼓励每天步行锻炼,或行Buerger氏运动,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维持1~2 min,然后两足下垂床旁2~5 min,同时两足及其趾向四周活动10次,再将患肢放平休息2 min,如此反复练习5次。逐步增加活动次数和力度,以疼痛出现作为最大活动量的指标,3~4次/d,这样既能不使组织因过劳而加重缺氧,又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肢体血供。
2.5 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合并高血压11例,心脏病17例,脑梗死6例,术前除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外,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对肺功能差者术前指导其做深呼吸功能锻炼,教会其有效咳痰方法,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对血压高者控制血压,一般稳定在基础血压的±15%左右。监测并控制血糖,一般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8.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4]。部分患者对糖尿病没有正确认识,不习惯甚至拒绝食用糖尿病饮食,所以导致血糖不稳,延误治疗。所以护士要加强宣教监督,让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和药物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配合治疗。术前教会床上大小便的方法,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术前1 d做抗生素过敏试验、备皮。术前晚据患者情绪状态给予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良好睡眠,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管理 患者回病房后,取仰卧位,腹股沟穿刺点以砂袋压迫6~8 h,压力以不影响远端血运为宜。穿刺侧肢体制动12 h,平卧24 h,7~10 d方可下床活动。患肢自然平放,避免关节过屈,造成人工血管扭曲。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做足背伸屈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注意保暖,指导家属为其按摩背部受压皮肤,以增进患者舒适或交替侧卧位15~30°,避免同一部位持续受压,对外踝、足后跟、骶尾部等骨突部位贴透明贴保护,防止压疮发生,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压疮。
3.2 病情观察
3.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 h尿量,维持机体体液及电解质平衡。术后初期,本组患者5例出现体温升高至37.8~38.3℃的术后吸收热,采用温水擦浴方法,3~4 d恢复正常。血压于术后当日升高16例,均给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即可控制。2例老年患者出现低钾,及时静脉补钾后升至正常。
3.2.2 观察穿刺点情况:术后出血是早期最常见并发症。观察弹力绷带是否妥善固定,砂袋是否压在穿刺点的正上方,穿刺点处有无渗血、出血,有无皮下瘀血,有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如有活动性出血时应及时压迫止血,皮下瘀血者可酌情给予理疗,假性动脉瘤伴有压迫症状者可择期手术。本组病例中出现穿刺点出血1例,给予患肢制动,人工徒手压迫,待活动性出血停止后继续砂袋压迫24 h后出血停止。4例患者出现以穿刺点为中心大面积瘀斑伴压痛,遵医嘱给予红外线治疗,2次/d,于术后12 d左右瘀斑消褪。
3.2.3 观察术后患肢远端血运情况:观察患肢远端的皮温、皮色、动脉搏动强弱及有无患肢肿胀情况。如出现皮温降低,皮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考虑是重建血管发生了痉挛或继发血栓、栓塞形成,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3.2.4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护理:由于患者肢体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术后血流量急剧增加,组织不能适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对肢体肿胀者应考虑肢体的再灌注损伤,给予抬高肢体,并注意观察肢体肿胀的动态变化,有无疼痛,同时注意观察尿量,遵医嘱应用脱水利尿、碱性药物,以减轻肿胀,碱化尿液,尽可能保全肢体,防止肾脏受损。本组病例出现再灌注损伤2例,通过及时治疗、护理均痊愈。
3.2.5 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的护理:做好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的护理非常重要。用药期间隔日检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并严密观察有无皮下出血和内出血情况[5]。患者出血多发生开始治疗的前5 d,轻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渗血和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大出血,一旦发现出血应立即停药。轻者停药即可恢复,重者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本组患者有1例发生穿刺点出血,停药后出血停止,检查出凝血时间正常后继续应用。无大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2.6 应用降血糖药物的护理:因术后患者卧床,进食少,所以要加强血糖监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指导家属备好甜点,以备急需。本组病例出现大汗后晕厥低血糖症状1例,发现后立即给予服用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后缓解。
3.2.7 末梢神经炎的护理:PAD患者因肢体血供不足导致远端肢体神经营养不良,出现局部皮肤间歇性或持续感觉异常如蚁爬感、针刺感、麻木、瘙痒等。1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尤其好发于足部。所以对患者的主诉应高度重视,对其耐心解释,解除患者顾虑,遵医嘱应用止痒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防止患者不正当处理。
3.2.8 预防感染: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据报导发生率为 0.25% ~0.6%,病死率高达75%[6]。术前1 d给予足量的抗生素静脉输入至术后第3天,以预防人工血管和穿刺点感染。为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及给予雾化吸入,鼓励监督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咳痰。本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患者术前吸烟,本身年龄大,体质弱和排痰不畅有关。遵医嘱做痰液细菌培养,据培养结果静脉输入抗生素,增加翻身次数,采用胸部叩击,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同时配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1周左右感染控制。
3.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坚持服用抗凝袪聚药物,向患者重点且反复强调坚持服用抗凝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得私自停药,以免发生血栓形成、动脉闭塞等情况[7]。服药期间,每7~10天复查出凝血时间,并注意检查身上有无出血点,口腔、鼻腔有无出血现象,若有异常立即就诊。调整饮食结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控制血糖,做好足部护理,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侧枝循环建立,3~6个月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可随时来院就诊。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告诫患者复吸会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务必戒烟。
1 张培华,蒋米尔,陆民,等主编.临床血管外科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9-202.
2 胡德英,田莳主编.血管外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42-243.
3 陈青,张栩,赵家军.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糖尿病的预防.山东医药,2009,49:103.
4 谷涌泉,张健,俞恒锡.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糖尿病足46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87-489.
5 秦发伟,金琳,刘丽玉,等.PTCA与支架置入术中急性冠脉闭塞的急救与护理.山东医药,2002,42:70-73.
6 张培华主编.临床血管外科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6.
7 周雅涛.63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