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

2010-04-08王建冰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5期
关键词:水肿病去势培养皿

王建冰

(湖南省桃江县畜牧水产局鸬鹚渡镇动物防疫站,湖南 桃江413402)

某猪场外购断奶仔猪60多头,饲养3周左右后,有两头健康,肥壮的小猪突然死亡,随后又有5头小猪腹泻,眼睑水肿,用5%氟苯尼考肌注发病小猪疗效不佳,全群用5%氟苯尼考预混剂和饲料酶制剂拌料,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根据笔者多年防治猪病的经验,总结其综合防治措施,供同行参考。

1 猪场发病基本情况

2010年3月,猪场有2头体重在15~20千克的小猪死亡,其它猪食欲正常,随后发现有些猪食欲下降、眼睑稍微水肿、腹泻。2~3天后出现运动失调,步态不稳,最后痉挛和侧卧,划水样运动。1~3天内死亡。猪场卫生条件较差,潮湿,猪舍保温性能差,小猪打堆睡卧;刚购回的第3天和第10天,已分别免疫猪瘟和口蹄疫;其它疫苗没有免疫。猪场基本没有消毒设施,也从来没有彻底消毒,只在走道和门口撒过干石灰粉,人员和其它动物可以随意进出猪舍,防疫条件很差。

2 病理剖检情况

胃肠道有特征性的水肿病变,胃底及贲门口黏膜增厚,切面有清亮胶冻样水肿液;结肠系膜和肠壁水肿,小肠黏膜充血潮红;仔猪胃内有食物,小肠、结肠内容物不多,胃肠黏膜表面无溃疡,但有轻度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成条索状,不出血;肝、脾、肾外观基本正常;眼睑皮下稍水肿。关节腔无脓性积液。心包积液,胸腹腔也有较多积液,积液呈淡黄色。

3 兽医实验室检测与确诊

3.1 染色镜检

无菌采取病猪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抹片,用革兰氏碘溶液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3.2 分离鉴定

用常规培养的方法来分离鉴定病原:取已剖病猪的肠系膜淋巴结,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皿和麦康凯琼脂培养皿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可见:普通琼脂培养皿中有多个隆起,圆形、光滑的乳白色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皿有大量露珠样、半透明的红色菌落。

3.3 疾病确诊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和兽医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诊为仔猪水肿病。

4 对水肿病的综合防治及效果

4.1 严格消毒

全场仔猪栏舍、水泥地面、墙壁、天花板、饲槽、用具等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1∶500消毒威喷洒消毒,以喷湿淋透为宜。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猪舍的干燥与清洁,每周1~2次消毒一次,用以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4.2 添饲益生菌

对没有临床症状的仔猪,每千克饮水或饲料中添加1千克由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复合而成的饲料添加剂,有利于正常菌群的恢复和建立,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小肠的定殖,保证小猪肠道菌落正常。尽量不用抗生素等药物。

4.3 对症治疗

对发病仔猪,早期用5%氟苯尼考长效注射液,颈部肌肉注射,每次间隔时间48小时;每次按每千克体重0.2mL注射,连用2~3次。

4.4 治疗效果

按照上述方法,治愈5头仔猪,猪群无新发病例。

5 分析

5.1 病原

仔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149、O8、O141等多种菌株)及其所分泌的毒素引起。这些大肠杆菌菌株定殖在小肠,造成小肠上皮急性损害;其产生的毒素能直接引起仔猪死亡。

5.2 发病内因

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胃底腺分泌淀粉酶和胃酸少,对饲粮中植物蛋白和淀粉的消化能力不强,造成其在肠道内腐败分解,产生毒素;如果小猪饲粮中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12、硒、铁等),引起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异常变化,造成仔猪胃肠机能紊乱,致病性大肠杆菌趁机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发病,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内部因素。

5.3 发病外部因素

猪场卫生管理不善、饲养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猪群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饲料及饲喂变换过急,气候剧变,日夜温差大、垫料潮湿,免疫注射和去势手术创伤等外部因素,降低了猪只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导致本病发生。

5.4 建议预防措施

建议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去势最好在断奶前10天左右进行,减少应激、促进伤口愈合;外购回后2~3天之内不进行任何防疫,禁忌去势、防疫同时进行。小猪要保证饲料品质,采取少喂勤添饲喂法,改换饲料要逐步进行;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干燥,经常打扫、消毒。 □

猜你喜欢

水肿病去势培养皿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大畜去势经验谈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