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置管送入困难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0-04-08黎小霞张伟玲周雪梅周惠兰
黎小霞,张伟玲,周雪梅,周惠兰,曾 讯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080)
PICC 置管送入困难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黎小霞,张伟玲,周雪梅,周惠兰,曾 讯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080)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入导管困难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41例置入PICC的恶性骨肿瘤病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对出现导管送入困难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导管送入困难10例(7%),其中到达上腔静脉4例,异位4例,失败2例。结论 血管选择不当、体位的影响、情绪紧张、评估欠充分是导管送入困难的原因,护理对策重点在于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及选择合适的血管。
PICC;并发症;原因;护理
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1-2]。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对141例恶性骨肿瘤病患者采用经PICC进行化疗治疗,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10例,本文对其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骨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141例。其中男82例,女59例,年龄5-56岁,平均21岁。PICC管穿刺部位:左上肢57例,右上肢84例;贵要静脉52例,肘正中静脉33例,头静脉56例。
1.2 方法 选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单腔导管,型号为 4Fr,全长 60 cm,按常规方法置管,对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导管送入困难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记录。导管送入困难标准:导管送入时阻力大,并有回退现象。
2 结果
本组患者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10例(7%),其中2例穿刺成功后经多次送入导管均未达到所需长度,予拔管重新找静脉穿刺处理;其余病例经多次送管后均能到达所测量长度,予X线照射显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4例,导管异位4例,其中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1例,异位至腋下静脉3例。
3 原因分析
3.1 血管选择因素 头静脉走行先粗后细,且进入无名静脉时角度较小,高低起伏,导管易反折,增加置管难度;头静脉静脉瓣分布多,导管尖端接触静脉瓣也可导致送导管困难。本组56例为选择头静脉(39.7%)置管,发生送导管困难并发症均为头静脉(17.9%),并且异位发生率高,有4例。
3.2 体位影响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穿刺置管。本区开展PICC置管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操作欠熟练,穿刺时肢体无外展,穿刺后有2例发生导管送入困难,后经调整患者肢体位置,外展穿刺侧肢体约90°后送管,能顺利到达预测位置。
3.3 情绪紧张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21岁,15岁以下的有44例,由于年龄的原因,对置管操作的认识和配合程度较成年人差,个别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紧张、哭闹现象;患者紧张、肌肉收缩、穿刺刺激引起血管收缩或痉挛,导致送导管不顺畅或送导管困难。本组一例7岁患者在进针后因疼痛哭闹不配合,送导管时遇有阻力,予暂停送管,安慰患者及允许家人陪同安慰,待患者平静后再次送入管道成功。
3.4 血管畸形、瘢痕或狭窄 先天性血管畸形、以往血栓形成病史、曾经穿刺置管至血管损伤及瘢痕形成、肿瘤压迫该处血管等均可影响导管正常置入。本组1例患者于置管前3周曾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情况,穿刺后送导管至35 cm处时阻力大,无法通过,予X线照射示导管末端于锁骨头方向上行1.3 cm后反折1 cm,无法送管。
4 护理对策
4.1 置管前的评估
4.1.1 评估相关信息 插管侧上肢有无外伤及手术史;胸膜内是否有肿瘤或肿块;已有的血管内有无留置器材;避免已有静脉炎的血管;避免插管侧有接受放疗、局部有外伤史的静脉插管,因浅静脉接受过化疗会出现硬化、弹性消失。
4.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血管选择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尽量选择粗而直的血管,注意血管的弹性和显露性,首选是选择肘部的贵要静脉,因贵要静脉管径粗且在置管体位下为导管夹部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3],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严格选择适宜置管的血管,不要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4.2 置管中的处理
穿刺成功后送管时动作要轻柔、匀速缓慢,不可过快及过猛,遇送入管道困难时不要强行用力送管,可以:①暂停片刻,略用力持管,以让导管随血流缓慢进入,再进行下一次送入动作;②撤出导管少许,重新调整穿刺鞘位置,轻轻旋转导管送入;③让患者穿刺一侧的手握温度较高的物体,如热水袋,或将热水袋放于穿刺侧上臂下,使肢体放松、血管充盈,也可嘱咐患者握拳、松拳;④调整体位及穿刺肢体角度后再次送管;⑤导管末端连接注射器边冲生理盐水边推进,起到引导作用,推进时动作必须轻柔;⑥耐心与患者沟通,分散其对穿刺引致疼痛的注意力,并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⑦有条件的可以借助血管扩张器、超声、放射显影等方法进行送管。⑧经上述处理仍无法送导管,可重新选择静脉穿刺。
4.3 置管后的处理
插管过程中如遇到送导管困难,或置管后送导管有阻力,经处理后能将导管送到所需长度情况时,最好不要撤出导丝,待X线照片后显示位置正确再撤导丝或有异常情况时方便进行调整。有条件者可在B超引导下处理[4]。
5 小结
PICC置管术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减轻穿刺痛苦的治疗途径,对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完成化疗计划起到积极作用。我科开展此项技术以来,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通过对14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PICC置管送入困难并发症的分析,认为选择合适的血管是减少此并发症的关键。同时也体会到提高操作者的技术、经验也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之一。
[1] Harter C,O stendorf T,Bach A ,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for autobgous blood 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bgicalmalignancies[J].Suppot Care Cancer,2003,11(12)∶790 -794.
[2] 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等.PIV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1-33.
[3] 胡梦娟,周双俊.人体解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和出版社,1995∶8.
[4] 姜 珍,徐旭娟,谢玉娟.B超引导下处理PICC导管回折腋静脉1 例[J].护理学杂志,2005,20(7)∶68.
R472.9
B
1003—6350(2010)09—134—02
黎小霞(1972—),女,广东省广州市人,主管护理,本科。
2009-12-22)
·护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