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色添香的再创作——看徐秀芳演佘太君
2010-04-08袁振奇
■袁振奇
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的原创剧目《百岁挂帅》,以一部澎湃着爱国激情的英雄传奇,成就了堪称纪念碑的扬剧经典。一演就是半个多世纪,一路红红火火,至今还是那么火。
勇赴国难的百岁元戎佘太君,不仅镌刻在中国戏曲人物的画廊上,而且深印在无数观众的心坎里。该剧问世以来,几代演员饰演过这个角色,王秀兰、张玉莲、吴慧明俱是一时之选,她们塑造的佘太君形象,丰神俊采,各有千秋。特别是首演此剧的王秀兰,雍容大度的表演,凝重苍劲的唱腔,倾倒了多少观众。1959年该剧奉调进京汇报演出,周恩来总理对之褒扬有加,以至在她不幸因病辞世后,还传来了这位日理万机的国家领特点在于传奇性。而这个看似虚幻的传奇性,却深深植根在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理想中。说是一位百岁高龄的老太太,就这么带着一门孤寡去打了打胜仗,偏偏就很少有人跟你争辩它的真实性。要演好这个人物,按照一般老旦的套路,即便是演出了不一般的身份和气度,也还是不够的。她自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更有超乎常人的禀赋作为,就该是一位理想色彩很重的传奇英雄。怎样表现这样的传奇英雄呢?徐秀芳找到了一个极具人物个性的着力点。这就是要演出人物应有的“霸气”。所谓“霸气”,并非横蛮的霸道之气,而是人在阅历、精神和谋略的制高点上所具有的大气魄。它来自横扫千军、俯瞰顽敌的强者襟怀,来自起于山寨、脱颖草莽的雄豪导人一声深表惋惜的叹息。
时至今日,扬剧舞台上等着一位新的佘太君。正当盛年的梅花奖得主徐秀芳来了,面对前人曾经创造的辉煌和在艺术上高高竖起的标杆,她将怎样亮相在聚光灯下呢?自然,她不能满足也不甘于仅仅是完成一次翻版。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没有了创新的艺术也就成了冰冷的化石。徐秀芳果然不负众望,她凭借着自己的琢磨、感悟和艺术修为,为佘太君的人物形象,注入了许多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并赋予人物更大的表演张力。她奉献给观众的,是一个与前人既有相似而确实又有许多不同的佘太君。
这些年,徐秀芳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当接演新戏时,她都要事先做一个角色小传。其实,时下对一般戏曲演员往往未必这样要求,但她坚持着这么做了。事实证明,做与不做,还真有点不一样。这不,当她仔细研读史籍资料,首先明白了佘太君百岁挂帅云云,本与史无据,是一个传奇故事中的传奇人物,决定了该剧的最大气概,也来自久战沙场、血火淬炼的智者胆识。有鉴于此,薛秀芳找到了对佘太君形象进行深加工再创造的锁钥,也找到了可以超越自我、突破常规的路径。
于是,我们看到徐秀芳带着她对人物的独到领悟上场了。作为全剧核心人物的佘太君,戏剧文学提供了形象塑造的坚实基础,也给演员的二度创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徐秀芳充分地利用并充实了这个空间。
第一场,寿堂惊变。戍边的杨宗保六十寿辰,天波府合家喜庆,焦孟二将忽报噩耗,柴郡主、穆桂英婆媳含悲封锁消息,佘太君是在这种特殊的戏剧情势中出场的。徐秀芳恰当地表现了她虽是百岁老人却精神矍铄的家族长者的气度,表现了她在华筵将开时的喜悦和牵挂,一段明快流畅的【快板】,顿使之成为观众视线的聚焦点。当焦、孟二将突然出现,敏锐的佘太君,不能不心生疑窦。继之,焦、孟二人的言语支吾,穆桂英的杯酒而醉,柴郡主的一味掩饰,都让佘太君萌发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她连珠炮似的追问,直至不容回避地逼令二将:“讲,讲,讲……”,这段戏的感情含量实在是太大了,因为佘太君揭开真相的过程,也就是她经历并且忍受巨大悲痛的过程。徐秀芳用精心设计的眼神、语调和层次分明的节奏,精准地刻画了佘太君的见微知著,洞察秋毫,尤其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常人难以承受的骤然打击在她胸臆间掀起的汹涌狂澜。天波府不相信眼泪,也许是杨门孤寡的眼泪早已流干了。真相既明,犹如风暴归于静寂。徐秀芳真切地把握着这位传奇人物屡次失去亲人的巨痛而岿然不动的传奇性格,放大了她的霸气,在高度浓缩的戏剧情节中,令人震撼而又了无痕迹地完成了大起大落的感情转换,当她以高昂而微颤的语调盛赞为国捐躯的杨门之孙,并量,徐秀芳没有一笔带过,而是用一种浑厚凝重的嗓音唱着,唱出了充满霸气的老太君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担当。
后半部戏,充分表现佘太君迎战顽敌、波澜不惊的胆略和运筹帷幄、决胜沙场的睿智。面对敌酋诈败,以逸待劳,佘太君作出了示弱骄敌、引狼出洞的决策,而此时众将不明就里,求战心切,便有了着棋论战一场戏,于挑灯对弈中,向穆桂英、杨文广指点迷津,面授机宜。戏是好戏,演好却不易,武戏文演,需要演员极大的功力。徐秀芳在这里释放出的还是一派霸气,她运足精气神,牢牢掌握着舞台的主控权,驾驭着引领着棋局和战局的变化,无论是在棋局上运车走炮,还是战局中调以怆然而有力的手举杯遥祭时,徐秀芳几乎是倾情投入地浓化了此时此际的悲壮美。
在进宫受阻后,有灵堂寿命一场戏。正当众人为宋王的昏溃义愤填膺之际,佘太君说出:宋王为他的江山着想,最终是要来的。徐秀芳使用的语气分外从容淡定,神态更为坦然自若,再次展现了这位老人家的霸气。当佘太君出场面君并同意发兵,有核心唱段【梳妆台】,抒发了不避年高甘赴国难的豪壮情怀,徐秀芳凭借在唱腔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对这段唱腔作了独到而新颖的处理,吸收了梆子声腔的“喊腔”,唱来慷慨激越,神情并茂,准确贴切地丰富了人物的音乐形象。
比武出征。穆桂英母子比武,为决定是否同意杨文广随军出征而设,表现了佘太君的深谋远虑和良苦用心。徐秀芳演来一派气定神闲,成竹在胸,比武打得热闹,但没有把老太君打成旁观者、局外人,这是因为徐秀芳饰演的佘太君始终显示出掌控全局的主帅风范。下面的祭刀誓师,唱【流水】,唱段不长,却极有分兵遣将,表现出胸中有雄兵百万的自信,成功地演绎出“灭虏于笑谈间”的中国古代兵家的最高境界。同时,她还善于掌握剧情的节奏,张弛有度,开合自如,使一段容易演温的戏,演得有声有色,波澜迭起。最终,一场鏖战,大获全胜,佘太君在飘飘帅旗下,手握金刀,高唱【湘江浪】:“红日上旌旗,明霞照刀剑,百岁元戎领兵将高唱凯旋”。此时的聚光灯下,徐秀芳塑造的传奇英雄,已像一尊青铜雕像,永远地定格在万千观众的审美记忆里。
徐秀芳演佘太君,在她的艺术驿程上,留下了又一个巨大的脚印。作为一位如日中天的扬剧表演艺术家,她不知疲倦地跋涉着,攀登着,印证了“天道酬勤”的至理名言。不久前,她在南京某电视台做专访节目时说:“演戏要高调,做人要低调”,说得好!对一位秉持着这样理念的艺术家,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舞台上她将亮出更多的精彩,冷不丁地又给人们送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