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立省”战略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
2010-04-07李庚香
李庚香
(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郑州450001)
“旅游立省”战略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
李庚香
(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郑州450001)
“旅游立省”是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子战略,它是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的,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世界、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和趋势,结合河南资源禀赋而确立的。因此,要树立现代旅游理念,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打好文化旅游发展的“组合拳”,这对于河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河南文化;旅游立省;旅游产业
一、在“文化强省”格局中确立“旅游立省”战略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在把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打造成享誉海内外的黄金旅游线路的同时,推出了太行山水游、伏牛生态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并创造了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著名的旅游发展模式。如今,河南已经拥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3家国家5A级旅游区,其中栾川县还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并针对境外市场推出了大黄河之旅、王朝街道之旅、中国古文化研修之旅等文化精品线路。这些旅游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吸纳了社会就业,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也大大提升了河南形象。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基于当前我省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应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两大跨越、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是应对经济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现实需要,对于河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旅游立省”战略是基于全球旅游业发展格局而提出的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06年旅游业经济总量相当于全球GDP的10.3%,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2%,开始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导力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日本响亮地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国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
(二)“旅游立省”战略是立足于体验经济这一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提出的
首先,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人们可支配的时间和收入越多,旅游需求就越旺盛。如果把旅游业比作一个工厂,它的生产原料就是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产品就是身心愉悦、人文欣赏和美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的过程就是亲近自然、品味文化的过程。国际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旅游业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此时,物质消费的比重会逐渐减少,精神文明消费的比重会不断增加。由于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外出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我省的入境接待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每年都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1年,我省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将突破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2 750亿元,在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1%以上。这就在为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旅游业是服务业的引领产业,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众多行业和门类,是推动全球经济从工业型到服务型转变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有利于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实现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张。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现代科技进步的加快,旅游业日益成为提升和展示区域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成为提高本地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要舞台。同时旅游业又是服务业的引导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带动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而且可以推动工业、农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全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省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低于全国近12个百分点。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工业上档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竞争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再次,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当前,我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不仅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环境修复功能。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住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
(三)“旅游立省”战略是基于河南文化旅游这一比较优势而提出的
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我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9 802个,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单体25 323个,占全省旅游单体总数的63.3%;特别是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具有古(古文化)、河(黄河、淮河)、山(嵩山、南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许昌腊梅)等鲜明的特色。为河南旅游走文化旅游之路,提供了资源优势。近年来,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小到大,走上快速健康发展之路,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如:河南文化旅游的龙头景区嵩山少林寺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开封清明上河园和新郑黄帝故里等景区景点也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别具一格的看点而著称于海内外。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大宋·东京梦华》和杂技剧《水秀》等,令人赞叹。可以说,文化旅游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
(四)“旅游立省”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具有“逆势增长”、“反周期”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旅游业能够拉动内需。旅游消费具有梯次消费、重复消费、最终消费和综合消费的特征,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在整合资源、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方面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旅游业能够增加就业。旅游业具有就业容量大、门槛低、范围广等特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而且涉及相关产业多,就业带动能力强,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可以说,无论从扩大消费的现实需要还是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充分发挥其反周期调节作用,对于进一步强化旅游对经济的助推作用,有效化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动力都有积极意义。
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也是方兴未艾。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结构正在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旅游并重转型。与之相应,我省旅游业也进入了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大形势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可谓正当其时。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游立省战略,就是要使旅游业在转型升级中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全省各地大胆探索,蓄势聚能,迅速掀起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潮,旅游产业“井喷”效应初显。因此,在河南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就是要树立融合发展、品牌发展、生态发展等先进理念,把旅游业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大背景中,放在文化强省战略的大战略中,以全局视野、战略眼光、系统思维加以谋划和统筹,坚持大项目拉动和新机制推动,完善旅游要素,拉长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由门票经济型向产业经济型转变,由市场低端型向市场高端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谋划创意型转变,由单一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推动旅游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使河南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二、树立现代旅游理念,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我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拥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自然山水禀赋,拥有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再加上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树立现代旅游理念,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加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河南文化强省战略中的第一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展文化旅游优势十分突出。但是,同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同我省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相比,我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要素不完善、高端产品和客户偏少、服务功能不健全、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整体上尚未摆脱粗放式的发展格局。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总量不够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偏小,文化产业还没有成为支柱产业。二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旅游业链条延伸度低,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我省旅游业基本上处于观光型阶段,以门票经济为主,主要产业要素培育不充分,整合不到位。三是文化旅游知名品牌较少,还缺少一些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品牌。我省旅游主题杂乱,影响力弱,认同低,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促销联盟。旅游产品缺乏地方特色,旅游购物环节薄弱。四是体制机制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责权利关系不明晰,部分景区、星级饭店经营机制不活。当前,在河南旅游业的总量中,文化旅游占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比重。如果我们通过努力,使文化旅游产业占河南旅游业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的话,那么河南旅游业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大力发展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大旅游、大文化的现代旅游理念。韩国近年来利用文化的影响力开发了流行音乐观光、影视观光,利用重大体育赛事的号召力开发了体育观光,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也要立足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共生。一是大力推进旅游资源文化化和文化资源旅游化。通过演艺、绘画、节会等多种创新载体,充实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使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高雅的文化通俗化,精英的文化大众化。二是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带动力。要以做大做强优势产品为方向,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平顶山、信阳、南阳、安阳等优势景区、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实现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完善,不断放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三是要拉长链条,提升综合增值力。拉长产业链条是旅游业做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必由之路。要着力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大繁荣。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这篇文章,就一定能叫响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旅游这篇文章,就一定能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和重要产业聚集区。
(一)抓创意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来指导产业发展。旅游业本质上是创意活动,资源有限而创新、创意无穷。创意是文化旅游产业的起点,也是决定文化旅游产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一个成功的创意至少具有以下特点,即现实性,立足当地实际并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独特性,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可操作性,能够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创意将赋予旅游业以灵魂和风采,为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所熟知的美国迪士尼公司推出的36部动画长片《花木兰》,就取材于中国著名民间传说“花木兰”的故事,但经过重新创意,用动漫这种形式塑造了一个新的花木兰形象,取得了很大成功。好莱坞的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也是从网上获得了河南西峡恐龙蛋和云南禄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资料后,受到极大启发而创意成功的。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缺少资源,而是缺少高质量的创意。我省人文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在这里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传世的名篇。位于安阳的马氏庄园,无论是规模还是文化内涵都不逊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关键是要进行创意和市场化运作。尧山大佛如果运作得当,有可能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火爆景点。黄帝故里、太昊陵——老子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精品景区,也有待于深挖文化内涵。太极文化、恐龙文化等也价值独具,市场前景看好。镇村优秀旅游资源也值得认真挖掘,要重塑朱仙镇、神后镇、赊店镇、荆紫关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积极打造洛阳牡丹村、陶瓷村、商丘画虎村、濮阳东北庄杂技村、宝丰魔术村、开封汴绣村等一批文化浓郁的特色旅游村。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范例,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是以嵩山少林佛教禅宗文化为背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而创造出来的创意性文化旅游项目;《大宋·东京梦华》则是在深度挖掘古都开封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创意悉心打造的极具中国文化审美情趣和中原文化特色的实景演出,是中国继汉风唐韵之后又一部值得仔细品味和欣赏的盛世画卷。杂技剧《神龙部落》、《水秀》,综艺剧《盛世梨园》、《大河秀典》等,也极富中原文化特色,市场前景看好。抓创意,就要根据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努力推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规划设计,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当然,抓创意,也必须抓人才。发展河南文化旅游,最缺少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人才。要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旅游立省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要围绕“两带五区”(沿黄古都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观光带和嵩山文化旅游区、豫东平原古文化旅游区、南太行山水生态旅游区、伏牛山休闲度假区、大别山——桐柏山旅游区)的总体布局,突出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龙文化、伏羲及黄帝文化、殷商文化、河洛文化、大宋文化、名人文化(老子故里、玄奘故居、杜甫故里、二程故里)、姓氏文化、庄园文化(马氏庄园、康百万庄园)等主题,努力把具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少林寺、龙门石窟、开封大宋文化旅游区、殷墟大遗址公园、云台山、鸡公山、鲁山大佛、恐龙遗迹园等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和旅游目的地。
(二)抓市场主体
我省缺乏龙头旅游企业,还没有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强。因此,必须培育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是构建与拓展旅游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要积极借鉴北京首旅集团、上海锦江集团的成功经验,探索我省组建现代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新路子。应以酒店、车队、旅行社为抓手,通过国有资产划拨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组,集中精力组建一家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在中州国际国有资产15个亿的基础上使集团公司资产规模经过重组达到50亿元,使之成为仅次于北京首旅、上海锦江、广东粤海的第四大旅游集团。要以中州国际等为依托在全省选择10个酒店进行连锁经营。通过中州国际上市募集项目资金,壮大旅游业资本。同时,组建规模1 000辆车队的旅游运输公司进行客流集散。要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旅游知名品牌优势,支持和推动景区、酒店、旅游等要素向文化旅游集团公司集中。改革景区管理体制,对景区进行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研究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妥善处理景区开发经营与当地居民利益的关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抓连锁经营
要通过抓连锁经营,坚决克服“散、乱、弱、小”的缺陷,使文化元素和旅游要素向规模化、集聚化、节约化方向发展。在餐饮方面,对开封小笼包子、郑州烩面、黄河鲤鱼、洛阳水席、信阳南湾鱼头、三门峡虢国羊肉汤等特色饮食文化进行连锁经营。在旅游产品方面,对开封汴绣、南阳独山玉、许昌钧瓷、平顶山汝瓷、洛阳唐三彩等地方特产进行连锁经营。
(四)抓品牌打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旅游精品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品牌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创名牌精品是旅游业新一轮竞争决战的制胜法宝。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旅游文化演出,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如著名的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英国伦敦的歌剧,法国、西班牙的旅游演出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我省虽然文化、自然景区(点)众多,但是还缺少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精品。要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打造几个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云南丽江、广西桂林山水、四川九寨沟等景区那样叫响世界的旅游品牌。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开封大宋文化旅游区、殷墟、鲁山大佛等资源都是世界级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要按照国际标准抓紧进行规划建设,推动这些景区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群,努力使之成为世界瞩目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河南旅游发展的王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要重点打造以下几个领域的品牌:一是旅游演艺品牌。充分发挥我省戏曲、杂技、武术等资源优势,努力打造诸如《风中少林》、《程婴救孤》、《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盛世梨园》、《水秀》等剧目的演艺品牌,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面。二是古都文化旅游品牌。以四大古都(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和8个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以遍布全省的文物古迹为依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创意新颖的旅游活动,并逐步形成品牌。三是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河南各地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无处不体现着河南的厚重文化。以反映北宋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开封清明上河园就是一个代表:景区将北宋的民俗文化在现实的景区中通过表演、展示反映出来,以游客的互动参与、游客的亲身体验来领会感受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我省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要继续加大此类品牌的培育力度。四是名人(姓氏)节会文化旅游品牌。河南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百家姓中有73个兴起于河南;河南还是诸多名人的故里,名人文化历史悠久;河南每年还要举行重大的节会活动等。利用名人(姓氏)节会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每年在新郑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以及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都可以打造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五是要抓好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红色旅游,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巩固和扩大党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文化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以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的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使人们在旅游休闲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信阳新县、安阳林州红旗渠、驻马店杨靖宇纪念馆、开封焦裕禄烈士陵园等,也完全可以打造成国家级红色旅游品牌。因此,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既要突出黄河文化、嵩山文化、河洛文化、大宋文化、周易文化、少林文化、太极文化、黄帝文化、伏羲文化、老庄文化等历史文化品牌,又要努力打造个性化、时尚化旅游品牌。
(五)抓基地建设
河南地处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总量最大,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大中原地区中心。这使得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拥有庞大的一、二级市场优势。但在2008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0 025.6万人次中,入境旅游者仅有104.3万人次,只占总人次的0.5%左右,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开拓。一方面要“走出去”。借助重大宣传推介活动,向国内外宣传推介我省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扩大我省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充分利用旅游的营销机制和网络,宣传推介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豫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不断扩大旅游客源和数量。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关键是要建立省一级文化旅游基地或总部。建议在郑东新区设立省级旅游产业发展试验区,引进战略投资者,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河南的“深圳华侨城”。要通过建设河南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城市旅游集散地功能,大胆探索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的新路子。
三、全力打好文化旅游发展的“组合拳”
实践证明,文化旅游产业是河南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实施“旅游立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和旅游融合共生,要求我们必须既重硬件又重软件,既重项目又重服务,既重体制又重政策,既重建设又重宣传,全力打好文化旅游发展的“组合拳”。
(一)加大体制改革力度
现代旅游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没有河南的现代旅游业。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激发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一是要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宣传推广、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等公共服务职能。要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加快景区的产业化进程。二是要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三是健全开放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旅游市场主体。四是要完善投融资机制。由于旅游融资在旅游发展中起着杠杆作用,因此需要创新融资体制。同时,出台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形成激励大众出游的良性机制。
(二)努力实现项目带动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要重点抓住两类项目。一类是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旅游项目,另一类是适合旅游开发的文化项目。要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集聚区建设,提升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以旅游文化演出为例,2006年在全国各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定时定点上演的、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旅游文化演出就有153台,资金投入达17.9亿元,参加的专业和业余演职人员1.76万人,观众达1.67亿人次,演出收入26.8亿元,涌现了《时空之旅》、《丽水金沙》、《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等一批优秀演艺项目,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旅游者观看并得到了广泛好评。近几年,我省也陆续推出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盛世梨园》、《神龙部落》、《水秀》等一批演艺项目,赋予旅游产业以文化内涵,有效地开拓了旅游客源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坚持产业联动与扩大开放相结合
要坚持产业联动,努力形成完善的产业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和科学的产业配套体系。要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发挥产业互联和区域互动的共振效应,加强与周边省份、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要大力发展无障碍旅游,走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合作交流、利益互享共赢之路,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客源互送。
(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旅游业属于服务业,旅游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服务质量的竞争。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日本把人性化服务作为吸引游客的真经,一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方便游客为目标。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借鉴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构建便捷通达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一体化服务网络。二要完善人性化配套服务体系。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目前,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达到40%左右,我省还不到20%,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潜力巨大,刻不容缓。三是建立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使旅游业正在进行一场革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未来5年电子商务将分享全球旅游交易的25%。要通过建设旅游信息网络、游客服务中心和在媒体上发布信息与提示,或通过与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加强合作等方式,加快旅游服务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做好面向游客的文化演出和文化产品的信息服务工作。要通过不断努力,全面提升我省文化旅游的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做到“不让一个游客在河南受委屈”。
(五)集中力量宣传推介
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创意经济,宣传推介至关重要。以“文化河南·壮美中原”为核心品牌,构建河南旅游形象品牌体系。一是要倾力打造河南旅游主题形象品牌。好客山东、七彩云南、天下四川、熊猫故乡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在旅游推介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当前,我们要围绕“文化河南·壮美中原”这一主题形象口号,全方位加以推介。二是要面向主要客源地市场进行集中促销,大力开拓境外市场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市场,积极培育东北亚、东南亚、欧美等市场。特别是要抓住两岸“三通”的机遇,争取把台湾培育成我省入境旅游的增长点。三是要构建全方位的营销网络。要运用影视、动漫、专题片、代言人、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介河南旅游形象品牌。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当前,如何创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环境,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省还没有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省级旅游服务中心,未形成四级旅游服务中心联动网络,难以有效实施全省范围内的旅游服务、咨询、调度和指挥;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容量、住宿娱乐场所远不能满足假日需求。要围绕全省旅游景区布局,按照互联互通、快捷进出的原则,加紧构建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要抓紧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通过建设现代旅游服务体系,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总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准确把握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就一定能够催生文化旅游共生体和产业联合体,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稳定增长机制,打造出我省区域竞争的新优势。我们相信,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一定会迎来发展历史的新的一页,“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一定能够在河南文化强省中迸发出惊人能量,河南一定会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F592.7
A
1008—4444(2010)01—0049—06
2009-12-06
李庚香(1966—),男,河南淮阳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法学博士。
*注:本文写作引用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7月17日)的相关材料。
(责任编辑: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