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症 17例分析
2010-04-07刘英民崔建美杨晓溪
刘英民 崔建美 杨晓溪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 河北 迁西 064300;①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医学系)
跟骨骨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影响日常生活。在临床上常采用长期服用镇痛消炎药等以缓解症状,过去亦有用手术疗法,将骨刺切除,疗效均不确切,笔者自 2008年以来用小针刀治疗该病 17例,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 36~65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 5例,病程 2个月 ~5年。主要症状为足跟底部痛或肿胀,稍事活动后可缓解,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走动时,疼痛明显。X线片显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向前突起的鸡嘴样骨刺生成。
1.2 治疗方法 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足跟朝上,常规消毒后,在跟骨结节前缘或肿胀处压痛最敏感点以2%的利多卡因3mL,地塞米松注射液 5mg组成的镇痛复合液 4mL,局部注射后进行针刀治疗。先将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垂直刺入,待针刀深度达骨刺尖部,先纵行切开剥离跖长韧带和跖腱膜 3、4下,再将针刀刀口线和足跟纵轴垂直,行横行铲剥 3、4下后出针,将针孔覆盖好后,医者一手使患足过度背屈,同时另一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角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这样做 2、3次即可。经上法治疗后 1周后复诊,未愈者行第 2次治疗。
1.3 疗效评定 临床治愈:疼痛和肿胀完全消失,日常生活和工作完全正常。有效:疼痛和肿胀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和工作基本正常。无效:疼痛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经 1次治愈 9例,有效 8例。经 2次治疗后总治愈 14例,有效 3例,总有效率 100%。
3 讨论
3.1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症的解剖学基础 跟骨为最大的跗骨,呈不规则长方形,前部窄小,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在跟骨结节处有足底跖长韧带,与前方第 1~5趾骨相连,与跖腱膜一起维持足弓的作用。
3.2 跟骨骨刺的病因及致痛机制 在临床上常见跟骨骨刺很大却没有症状,有的骨刺很小症状却很明显。经临床工作者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患跟骨骨刺的足,足弓均较健侧加深,且骨刺的生长部位均在跖长韧带和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点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后端均附着在跟骨结节的上下缘,且跟骨结节处长的骨刺一律是尖部指向足前方。由此可见产生骨刺的原因是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挛缩。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人体为了加强此处的强度,防止被拉断,就使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骨刺。骨刺又刺激周围组织形成无菌性炎症而发生肿胀和疼痛,而引发本病。
3.3 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症的原理 针刀可以疏通筋膜,切断部分挛缩之腱膜,减轻或根除了引发骨刺的原因,是治疗跟骨骨刺症的有效手段。同时,在针刀治疗前辅以药物,一是起局麻作用,避免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同时可阻断疼痛刺激的恶性循环,能解除因疼痛引起的肌肉、血管的痉挛,同时,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免疫、抑制炎性渗出,可促使局部的炎症、水肿消退,同时具有防止术后局部粘连的作用。经临床验证,用上述治法治疗跟骨骨刺症,疗效显著,操作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