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史中的技术消费线索

2010-04-07靳小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管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关键词:消费历史

靳小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管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口述史中的技术消费线索

靳小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管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口述历史本身并没有独特的目的,从技术消费历史研究角度却有独特的价值。Internet原技术是基本原技术构成的节点,既是某个技术体系的原点,又是诸种基本原技术综合结果的历史形态。技术消费是满足人类实践中对客观规律有意识的适应需要的活动。现代生活在技术消费的同时产生消费价值,或许这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消费的传统内涵。

口述历史;技术消费;原技术

引 言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1],从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实地调查的学科看来,口述史研究的目的应该是为文献史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史料和多元的视角,以构建更加具有公共性的历史[2]。

一般认为口述历史本身并没有独特的目的,从技术消费历史研究角度却有独特的价值。口述历史可能是人类族群的文化传习,始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是族群内部通过口头转述流传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形式。现代的口述历史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门类学科的现象研究和过程研究的文化层面的非文本资料采集、编辑和研究,极大地扩展了口述历史研究的视野和应用领域。现代媒体的功利性、诱导性的消费宣传和消费说明借助现代技术生成、扩散、长入草根社会成为消费社会的疑似文化“基因”,消费成为最普遍的文化现象和未来的历史构成因子。仅仅在社会的消费表层,广义的口述资料和消费行为纠结为一体,创造了现实和历史界面虚拟的现代时尚社会。隐藏于消费社会的技术消费行为和思想通过口述历史也悄悄走向前台,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

一、技术消费与口述历史

技术消费价值认知尊重的事实基础大体是三个层面[3]:一是基于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研究存在的本质的本体论(onto logy),即基于本体论的历史事实;二是基于证实而区别于相信并且是真实事实的知识,恰当地证实真实的相信的认识论,即基于认识论的认知事实;三是基于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实践论,即基于实践论的认可事实。在口述历史研究领域技术消费的价值认知依然坚持上述检验标准,但有所侧重。因此,技术消费的研究在本体论层面尊重口述叙事历史资料基础上的有限的历史事实,按照历史事实反映的客观线索,探求技术消费的历史规律和事实资料的逻辑脉络;技术消费的研究在认知论层面遵循口述叙事历史资料证实真实的基础上的历史知识可证可信,按照历史知识事实的价值线索,探求技术消费知识体系的融扩逻辑和理性认知的发展规律;技术消费的研究在实践论层面强调口述叙事历史资料写实亲历的基础上遵循历史事件的亲历实践的口述可采可信,推动多层次多视角观察、分析、提升技术消费现象、技术消费过程的整体把握和认识,作为技术消费价值认知的检验标准。

在口述历史资料中技术消费现象尚未作为主流对象进行研究,仅散见于口述技术史资料中的片断和间接的消费叙事陈述,因此技术消费作为主题的口述历史研究亟待挖掘和系统研究。口述历史的主体一般是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者,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所口述的技术历史具有直接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也可能更加真实可靠。美国杂志vanity fair(名利场)的“An O ral H istory of the Internet”的系列口述叙事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来观察技术消费现象。Vanityfair的休闲叙事风格将Internet的技术消费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氛围自由的非学术叙事空间。Internet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50年后的今天进行估量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是从技术消费角度观察Internet技术的技术消费演化“An O ralH istory of the Internet”确实提供了一组别开生面的个性场景和有限的、历史的、认知的、认可的事实。

二、技术消费与消费演化

L.费弗尔的“总体历史”观意味着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全面认识,“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或概念的科学”。L.费弗尔认为人是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西方早期的技术思想是在议论“自然”与“人”的关系时开始的,最早的技术思想出现于古希腊传说的叙事诗中,技术最初是神授的,但他总是掌握在人手中,口述叙事中所描述的技术往往是实践性的。“总体历史”观使人类的器物创造过程和创新思想附丽于人的行为和具体的个体,也使得丰富的史料和多元的视角来自下层的非特权阶级和具体的亲历者个体。“小人物”亲历口述的证言所表明的鲜明的社会性给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可能给技术消费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技巧、技艺、技能、技术所依附的载体是亲历或实践的、历史或现实中的人或群体,人作为个体或族群的消费行为(实践)是推动社会技术系统、社会生产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不断进化的源泉。现代技术论是以人类的文化形式来论述技术,这就使得技术成为人类发展成长、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4]。一方面,技术作为异于人本身的人类创造物所发散的技术文化加速了人自身主体性的异化;另一方面,技术文化的消费又使人类生存更加依赖技术所创造的世界而与技术深刻地融为一体。对技术的考察是在注意到有形的各种手段的基础上以人类为中心进行的,恰与L.费弗尔的“总体历史”观的人类中心地位历史观点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和交叉。消费社会里,人在消费中不断地克隆自己或者别人,不断地用消费消解现实,在享受发展的同时培植更急切的欲望。消费简化为一种生存方式或生活方式。从武谷三男“技术是人类实践中对客观规律有意识的适应”的观点看来,“技术—适应”既涵盖传统的生产实践也应该涵盖生活实践,“技术—适应”既有主动适应,更多的是被动适应。“技术—适应”论中技术与器物的传统联系,技术与技术产品的逻辑联系被淡化,人的有意识的适应行为或思想成为技术的重要内涵。如果消费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那么技术消费就是满足人类实践中对客观规律有意识的适应需要的活动。技术作为消费对象是需要文化(或者文明)准备的。对技术消费的考察是在注意到无形的各种需要的基础上以社会文明为中心进行的。现代技术消费已由终端消费者间接消费技术产品转向直接消费技术,技术消费已经演变成众多“小人物”被动或主动直接参与创造消费价值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活在技术消费的同时产生消费价值,或许这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消费的传统内涵。历史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复杂性恰恰蕴藏于这些平平常常的个体消费行为和口述叙事中。“An O ralH istory of the Internet”口述历史的叙述中隐含着有趣的历史线索和丰富的哲学启示。

三、Internet口述史中的技术消费

正如P.汤普森所说,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5]。历史科学口述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实服务,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依据,“避免重复的发明轮子”这将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问题。口述历史的普通当事人叙述技术活动的过程时从个体视角感觉的技术消费演化的历史线索闪烁其间,为技术消费的理论研究提供全景的视野和新方向。口述历史的主体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叙述的历史事实至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An O ralH istory of the Internet”中亲历技术创造的当事人口述叙事对原技术的技术消费的需求、肇始、起因、融扩、转移、蜕变和突变的追寻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全景思维。Pau l Baran的叙事中,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需要一个非集中式的系统以应对毁灭性中枢瘫痪灾难。Internet的原技术是数据包传递和交换。ARPA的冒险文化和特权产生了最初的ARPA基于计算机人机界面的分时交流系统A rpanet。对照编年的互联网简史文献,直到1972年在英国伯明翰的Sussex大学召开的INWG会议上Cerf和Kahn才提出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原技术是基本原技术构成的节点,既是某个技术体系的原点,又是诸种基本原技术综合结果的历史形态。“An O ral H istory of the Internet”中Internet原技术受口述历史主体限制不可能完备地追述其基本原技术:生成技术、组合技术和调适技术。而是以Internet原技术作为“An O ralH istory of the Internet”描述的技术体系的原点和技术消费的起点。以下直接引用的口述史实均出自Vanity Fair July 2008(p102-125),Keenan M ayo and Peter New com b:“How the W eb was W on:An O ralH istory of the Internet”

Stew artB rand:“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资金来自政府,A rpanet的初衷是汇集计算力量,不是用于电子邮件,但最终计算力量的汇集并非多么重要,电子邮件却成了杀手级应用。当时,有两伙人,一伙企图让计算机资源融合,一伙努力让人们相互连接,发明来自多个方向,人们并没有有意要那样做”。Stewart B rand的口述表明Internet成为“跨信仰”(interfaith)消息处理器。蕴涵文化因子的优势的消费需要引导技术发明的方向,电子邮件技术实质是由终端的技术消费催生的。

V intCerf:“A rpanet证实了数据包交换的有效,也证实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类型的计算机通过相同的包交换协议进行交流。Bob Kahn和我所做的工作说明,使用不同的协议,我们可以使几乎无穷种不同的网络通过包交换互相连接,TCP使互联网互联。”V intCerf的口述说明包交换协议是Internet技术体系的重要基本原技术,通过协议构建广域网络是传统技术无法包容的技术行为,契约环节的介入是消费区别于使用的重要判别标志,技术消费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文化消费,通过契约判断技术消费有效而且产生价值。

Steve Case:“我们始终相信让人们互相交流是杀手级应用,不管是1985年发布的即时消息还是聊天室,或者电子布告板,交流始终是前沿与中心,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商务或娱乐,都是第二位。我们认为交流超越了内容”。Steve Case陈述了Internet技术体系的本质发展方向是交流,是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交流。交流是多向的多元的多层的多轮的复杂行为因素,不仅包含交换、交易因素,还交织着文化因素。消费区别于使用是交流行为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多寡。交流是技术消费的中心与前沿,以区别于缺少交流的技术使用。交流超越内容是一种技术消费的趋势。

Robert Cailliau:“W eb事实上由三部分组成,超文本,个人电脑,以及网络。……超文本……是一种为文本带来深度结构的方法,链接,像我们现在知道的一样,是一些带蓝色下画线的文字,你可以点击并进入其他地方,这是超文本最简单的定义。”Internet技术体系从军事应用和学术活动走向世俗的消费,W eb技术消费的HTTP协议使学术文本形式走向更加大众化的图本画面。技术消费积极地介入技术过程的深度结构,尽量消除与世俗消费的隔阂与距离。

Law rence Landweber:“……直到1993年,仍没有杀手级应用真正吸引用户……W o rldW ide W eb将互联网变成一个庞大的,从未有过的知识库。突然间,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天气预报或者股票价格,突然间我们有了一大堆有价值的东西”。这可能就是技术消费的价值。W orld W ideW eb将前沿技术变成一种世俗的消费对象,通过展示在世俗消费中的魅力不断地推动技术创造,通过技术消费价值的实现取得世俗消费的认可。

M arc And reessen:“Mosaic是在Illinois大学开发的,我那时还没毕业,但我是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成员。M osaic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业余时间从事的一个副项目……如果所有的个人电脑都将图形化,我们将拥有一个连接了大量图形化界面的个人电脑的世界,我们应该开发一个程序,以便人们可以通过图形界面访问这个世界”。Mosaic浏览器是技术向世俗大众消费需求让渡技术消费价值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紧跟消费需求创造技术消费方向,却无法预测技术消费产生的价值。

Jim Clark:“最初,Internet最触动我的是,Internet将让报业发生改变,将改变分类广告业务,改变唱片业。于是,我找到滚石杂志,找到Tim esM irro r以及时代华纳。我们向他们演示,如何通过Internet播放音乐,购买唱片或CD。我们还演示了一些购物程序,我们想让报业看到他们将面临的一切”。一种技术让一个行业接受挑战其实是技术消费在改变消费方式或生活方式,其实质在于技术消费价值在影响兴趣和文化。

Lou M on tu lli:“我第一次在电视黄金时间的广告上看到http的时候,才真正知道我们给世界带来的冲击,而一年前,还没有人听说过这个。现在,我们在黄金时间的广告上到处能看到URL”。

Thom as Reardon:“伴随着Netscape和微软的浏览器之争,整个世界突然明白,原来W eb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W eb疯狂发展起来。”浏览器市场之争的背后是技术消费价值之争,W eb疯狂发展的动力是技术消费价值给市场的回报。

Jeff Bezos:“那一年,W eb的增长率为2300%,我列了20类可以在线销售的产品,最终选择了书籍,我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希望找到一种种类繁多的产品,那时,世界上有上百万种图书,我还希望找到一种只能在W eb上做大的产品,一个拥有庞大种类的书店只有在W eb上才是可行的,你没有办法在纸质的目录上印刷这么庞大的书目,这个书目可能比几十本纽约电话黄页都厚,而且你印刷这个书目的同时,它们很可能已经过时了,你很难在传统的书店中实现这些,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书店拥有15万种图书,远不及网上书店的规模。当我们开业时,我们推出了超过100万种图书……”Jeff Bezos讲述了一个事实,W eb的增长率的背景之一是强势的技术实现能力、优越的调适技术。基本原技术的生成技术、组合技术和调适技术整合的优势使技术消费价值的潜能充分迸发出来。

1998年,两个Stanford?大学的学生Sergey B rin和Larry Page,设计了一个在当时可以超越任何产品的搜索引擎原型-Google,今天,Google已经统治了整个搜索引擎市场。

Larry Page:“早期我们所做的只是理解事物的相对重要性,我们想,既然这些文档都放在网络上,为什么我们不想办法找出那些更重要的?即使在Google的原始阶段,我们在Google中输入大学,它已经可以首先返回前10所大学。从一种意义上讲,那就像一些人在做排名,我们只不过把人们的排名集中起来。我们这样看问题,有多少人链接这个页,他们怎么描述它,他们在链接中使用了什么文字。你可以将那些写网页的人的智慧集中起来,我们使用程序自动做这些,这是一种群体智慧,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Larry Page讲述中关注了技术消费的统计规律价值生成的中心,搜索引擎所激发的技术消费趋势现在仍然难以估量。

Fake Steve Jobs在苹果推出iPod和在线音乐商店iTunes。

Fake Steve Jobs:“唱片业几年前就看到了这个趋势,音乐的数字传播……于是他们看到音乐的下载,看到了Napster,他们知道必须换一种方式,如果你能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来做,人们就会花钱去买。我认为苹果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苹果说,好吧,我们来设计播放器,开设音乐网店,我们来做这桩生意。”Fake Steve Jobs创意的技术消费价值极具艺术和商业天才成分,技术支持的文化消费是技术消费价值的重要源泉。

今天,网络上有1.3亿个博客。Elizabeth Sp iers是Gaw ker(商业博客)的创始人,以B log形式定位于不同用户群进行内容发布,借以细分市场从而创造利于广告主进行广告投放的专业定向平台。这是N ick Denton借助B log进行商业模式尝试的新探索。

Elizabeth Sp iers:“N ick Denton和我一开始只把Gaw ker当做一个每周拿10个小时来打理的业余爱好,我从没想把它做成一个正式的公司。Gaw ker是对那些我喜欢的事情的一种有意模仿……Gaw ker的声音很像我自己的,我喜欢质疑与恶作剧”。博客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最简单形式,闲适博客的技术消费个性创造了休闲消费和立足于文化的技术消费价值。

Howard Dean:“Internet是报纸发明500年来最重要的民主工具,Internet重建了美国政治,……现在,如果那些年轻人想搞点什么事,他们就上网,他们查找信息,寻找小圈子,如果找不到,就自己建立一个圈子”。建立一个技术消费的圈子和群落,策立一种以技术消费作后盾的民主氛围,美式政治成本的工具性技术消费在不断扩张时间的价值。Obam a实际上成了大佬2.0,和所有成功的2.0模式一样。Internet是Obam a胜选的唯一途径,他必须找到办法扩大选民,必须找到办法更改规则,要改变规则,他必须借用技术创造奇迹。借助技术消费创造选民政治价值。

2002年,Netscape的前工程师Jonathan Ab ram s创办了他的社会网络Friendster,它很快被Tom Anderson与Chris DeW o lfe创办的M ySpace超越。

Jonathan Abram s:“在Friendster之前,也有人在网上发个人资料……我想改变这种状况,创办一种服务,人们可以发布自己的资料,然后大大方方地邀请朋友过来,就像鸡尾酒会或夜店。……有人从Tw itter上跟随我,从Pounce上和我交朋友,在Yelp上把我加为好友,在Flick r,在YouTube,到处都是。”Internet技术体系成了现代社交需要扩展的技术支持背景,现代社交的技术消费创造社会文化价值,这将成为技术消费价值未来的主要成分。

Chris DeW olfe:“M ySpace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允许个性表达,用户的个人资料页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地方,他们可以定制这些个人资料页的颜色,照片,背景音乐,这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年轻人渴求自我表达,渴求与众不同”。叙述是口述史学当中最为活跃的促动因素。现代技术正悄悄地改变着口述叙事的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个性开放的自我表达渴求,创造了口述叙事最广阔的空间。个性消费文化内涵的纵深坐标是休闲品位,支持休闲品位的物质基础是工艺技术消费价值创成和成功转移。年轻人是技术消费最前卫的层面。

Chad Hurley于2005年创办了YouTube。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用户产生内容的视频网站,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2007年,YouTube消费的带宽相当于2000年Internet的总带宽。

Chad Hurley:“我们只是看到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有数码相机,我们的手机可以录像,我们有大量的视频节目放在电脑中,却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上传并和其他人分享。……人们在收邮件,访问网站,阅读文章之余,可以看看我们的短片。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其他视频网站存在了,但他们不允许用户的交互,不允许用户上传,而我们允许用户自由上传,我们每一分钟都可以收到用户上传的超过10个小时的视频节目。”You-Tube的交互和分享是现代技术消费的重要内涵,消费者通过交互和分享消费创造的价值。技术消费成本决定技术消费取向。

Gina B ianchini联合M arc And reessen创办了N ing,一个让用户无须编写代码即可创建社会化网站的服务。

Gina B ianchini:“如果我们看一下新媒体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任何新媒体都要花费10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使命。这也是我们创办N ing的意义,In ternet的真正使命是社会化,是双向交流。……N ing的目的是让任何人创建他们的社会化网站”。交流产生价值, N ing是针对所有开发社会性网络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它下承技术,上启普通用户,很可能在将来社会性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决定性的基石作用。N ing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创造者互相交流的乐园。N ing的本质性创新是它消除了用户和开发者的界限。开发者在研究别人东西的时候,也就同时是用户。技术消费的主导面和接受面的界限模糊了,创造的过程同时在创意新的形式。

四、技术消费的历史研究

口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印证和重现历史,而非解释历史。叙述者的原始口述材料无论多么完美,但毕竟不是历史本身,更不能代替对历史的解释。“An O ralH istory of the Internet”中原技术的消费演变隐藏在口述历史的时空叙事和时序逻辑过程中。对照编年的互联网简史,可以读出历史事实之上的认知事实和认可事实。技术与器、器与识的历史本身和历史的解释都将指向技术消费这个关键节点。“An O ralH istory of the Internet”中口述历史描述技术消费创造市场的真实故事,为技术消费的历史研究展示了众多有趣的线索。

如果把技术理解为一种社会过程,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经济的演化的核心是动态的生成,那末,技术演化就应当被理解成一个进化过程。促使社会技术不断演化的驱动源泉是社会的技术消费。

[1]王艳勤.中国口述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史林.2004,(11):148.

[2]邬情.口述历史与历史的重建[J].学术月刊,2003, (06):74.

[3]黄长征.价值认知原理与金融市场价格操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9.

[4]周彩霞.技术变迁中的停滞与退化[J].新华文摘, 2008,(20):125.

[5]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2.

C lues of Techn ica lCon sum p tion in theO ra l h istory

JIX iao-zhao
(Schoo lofM anagem ent,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 logy atW eihai,W eihai264209,China)

The oral history has its distinguished values from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technical consumption.A s the construction node of the basicm eta-techno logy,Internetm eta-techno logy actsas the node of a certain technological system and the historical form of the comp rehensive functioning of som e basicmeta-techno logies.The technical consump tion is a kind of activitym eeting the adap tive needsof ob jective law s during the p ractice of hum an beings.Ourmodern life p roduces the consump tive valuesassociatedw ith the technical consump tion,which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onnotation of consump tion essentially.

oral history;technical consump tion;m eta-techno logy

N09

A

1009-1971(2010)03-0012-06

[责任编辑 袁晓霞]

2010-02-11

靳小钊(1951-),男,北京人,院长,教授,从事决策分析与项目管理,技术消费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历史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新历史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