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自语的研究现状综述

2010-04-07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言语儿童语言

刘 力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儿童自语的研究现状综述

刘 力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多项针对英美儿童自语的研究发现了儿童自语具有特定的发展规律,以及影响自语发展的外部因素。这些研究也发现儿童自语具有行为调节作用。儿童自语研究可以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儿童的自语状况尚无系统研究。

自语;教育意义;国外研究;国内研究

自语 (即自言自语)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它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以及行为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多项针对英美儿童自语的研究证明,儿童的任务相关自语频度与儿童任务的完成情况、儿童注意力的持久度正态相关,从而证实,自语具有行为调节作用。儿童自语在语言习得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研究。

一 自语概念的提出

自语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观察到这种现象,并将之称为自我中心语言,因为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是认知发展不成熟的标志。随着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逐渐被社会思维所取代,这种语言形式也最终会消失[1]。而维果斯基则在其发表的《思维与语言》一书中,对皮亚杰的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并提出假设:儿童的自语是内部思维过程的外在表现。儿童运用出声的思维,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思考过程。随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出声的思维会渐渐地被低声思维即喃喃自语代替,最后变成无声的思维。自语不会消失,它只是从有声变成了无声,演变成成人的内部语言[2]。

二 自语界定标准研究

儿童的自语,既可能发生在一个人独处时,也可能发生在有他人在场时。如何区分他人在场时,儿童的大声说话是属于自语还是属于社交性言语,则成了界定自语的关键所在。

Fernyhough&Russell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划分自语和社交性语言的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他提出,社交性言语需满足以下标准中的任意一条:第一,行为上,两秒钟之内与在场者有视线的接触,或相同的注视方向;或是两秒钟之内与之有身体的接触。第二,内容上,言语与对方有同样一个主题或指向同一个问题;或者言语中包含了对方的名字。第三,时间延续上,言语发生在对方言语之后的两秒之内。不满足以上任意一条标准的言语则被界定为自语[3]。这一标准被大多数自语研究者所采用。

三 自语分类研究

Berk&Garvin根据自语的内容把自语分为 9种类型:自我中心言语 (没有得到听话者注意的交际性语言)、情感表达、想象游戏、行为描述 (自我调节)、词语游戏和重复、与无生命的物体交谈、自问自答、大声朗读和悄声低语[4]。

为了研究自语对儿童学习活动的调节功能,研究者把重点放在考察自语与活动表现之间的关系上,因而 Berk&Winsler又把这 9种自语划分为两类:与任务活动相关以及与任务活动无关的[5]。后一种分类方式有利于研究者发现自语频率以及类型与活动表现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自语的自我调节、自我强化、自我激励功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 自语发展顺序及其功能研究

自从维果斯基关于儿童自语的功能假设提出以后,很多西方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从1960年代皮亚杰的书出版到 1990年代将近 30年间,关于儿童自语的研究文章多达 10 000多篇。Berk&Winsler对1990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5],得出以下结论,并被研究儿童自语的学者所普遍接受。第一,自语有其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在学前阶段,它是一个由大声思维逐步过渡到内化思维的过程。其发展顺序依次为:公开的与活动无关的自语——公开的与活动有关的自语——喃喃自语。自语频率的高峰期出现在学前的中期和后期 (4-6岁),然后逐渐被喃喃自语所取代。第二,任务相关自语具有行为控制及行为调节功能。一方面,儿童言语发展与行为控制存在相关性。儿童的行为最初受他人言语的调节,然后受自己外部言语的调节,最后为自己的内部言语所调控。在儿童处于自己的外部言语调节阶段,约在 3岁时儿童开始能有效地运用言语进行自我控制。另一方面,在进行活动任务时,任务相关自语与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改进以及最终的完成动态相关。儿童对任务相关自语的应用导致任务的成功。自语较多的学前儿童在认知水平评测和学能测试中得分较高,任务相关自语与动机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

也有研究者对行为调节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提出异议,认为自语不是与当前的任务,而是与后续活动中的任务成功相关。Frauenglass&Diaz指出,任务相关自语通常与当前活动的失败密切相关[6]。他们推测任务相关自语在帮助儿童进行行为控制时是一个逐步发生作用的过程,其发生更有可能与未来的任务成功相关。进行较大难度的活动时,儿童的任务相关自语与活动的失败正相关;进行中等难度的活动时,儿童的任务相关自语与活动的成功正相关;当进行较低难度的活动时,儿童的任务相关自语较少。这也说明,任务相关自语是儿童在面对挑战,进行目标指向活动时所采用的工具,它有助于儿童克服困难,学习新知识。

Olszewsk通过对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儿童自语进行研究发现,幻想性言语给这类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景,使他们可以在其中与无危险的“玩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练习人际间交流的技巧,从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化行为。而对于注意缺失多动症儿童和学习失能儿童来说,在全神贯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会更多依赖大声可闻自语来补偿自身在认知功能上的缺陷。有问题行为儿童对自语的使用印证了自语对这类儿童的行为调节是有积极意义的[7]。

国内对儿童自语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与儿童自语相关的文章仅有 6篇。理论阐述方面,白学军较全面地介绍了维果斯基与皮亚杰关于儿童自语假设的观点差异,并对 1960—80年代之间的国外关于儿童自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指出其研究结果大多支持维果斯基的假设[8]。

五 自语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自语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Berk&Winsler在书中主要将其归为 6类:

第一,社会文化因素:在不鼓励儿童自语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儿童自语的发展会相对缓慢,甚至停滞。第二,抚养者因素:抚育者与儿童间的互动能够影响儿童自语的使用状况。母亲的指导能够预示儿童自语的发生,尤其是自我指导性的自语。另外,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由于家庭环境中较少的社会回应,与处于更高社会地位的儿童相比在自语的发展上似乎是迟缓的。第三,鹰架指导因素:在对儿童的自语进行鹰架指导之后,儿童的任务相关型自语会增多并且更能预示活动的成功。第四,任务难度因素:自语的频率和任务的难度相关。在进行高难度或低难度活动中,儿童都很少使用自语,而在中等难度的活动中,儿童使用自语较多。第五,活动类型因素:在目标指向的活动中,相较于自由活动而言,儿童使用的自语类型更偏向于自我规范型的自语。第六,在场他人因素:独自一人时,比他人在场时使用的自语更多。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儿童自言自语的频率比与同龄同伴在一起时的频率要低。年幼的同伴在场时,儿童使用的自语比同龄或年长儿童在场时更多[5]。

六 1990年代以后的研究趋势

1990年代以后,对于自语的实证研究方向有所改变,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然状态下或者自由活动中儿童的自语研究有所增加

如 K.C.Kirby对幼儿园中 2—5岁儿童自由活动情境下的自语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在自由活动情境中儿童自语发展的趋势与以前在实验环境下得出的倒 U型发展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其自语频度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降低的[9]。Patricia E.Calderwood对家庭环境中儿童的自语进行了个案研究,证实儿童的自语既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儿童元认知思维发展的工具[10]。韩波通过现场观察以及访谈对 5-6岁儿童在自由活动情境中的自语进行研究,将儿童自语的特点从内容、形式、功能等三个角度进行区分,指出自语能够体现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并且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儿童思维的工具并能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转变对儿童自语的态度,支持儿童使用自语,并据此来了解儿童以及指导儿童的学习[11]。

(二)不同种族儿童自语的差异性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

Winsler通过对拉丁裔学前儿童的自语调查发现,拉丁裔儿童在得到教师的鹰架指导后,其自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可以得以改善[12]。Al-Namlah将阿拉伯儿童与英国儿童的自语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种族的学前儿童所使用的私语频度和类型也不尽相同[13]。

(三)自语在语言学习上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

Maria C.M.de Guerrero指出,有研究证实在适当的条件下督促学习者利用自语进行出声的思考,可以在多个维度上促进其自语的习得[14]。

(四)注意到自语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凌云通过对 8位教师进行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教师大多注意到了儿童自语现象的存在,但是其所关注的自语类型与教师本人的教育背景相关。教师对儿童自语大多持忽略的态度,而很少根据儿童的自语,去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由于教师可能通过影响儿童自语而参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所以有必要调整教师对儿童自语的认识,并据此调节教学方式[15]。

七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通过对儿童自语行为调节作用的研究,可以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首先,通过研究自语,教育者可以更加客观深入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及社会化的过程,消除对自语现象的误解。其次,在儿童将外部知识 (包括语言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中,自语起着居中调节的作用,因而自语可以帮助教育者评估儿童对于所学知识内化的程度、儿童的学习任务参与度、学习任务对儿童的兴趣激发度等,并据此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三,儿童自语是儿童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对儿童自语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可以对儿童习得语言的个体差异及原因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第四,在自语习得的研究中,自省、口头报告、自言自语等出声思维方法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力求使学习者的出声思维更接近于内部思维的自然状态,从而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鹰架指导。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针对英美儿童进行的,对于其他社会文化条件下的儿童自语状况研究较少。

对于中国儿童的自语状况尚无系统的研究。中国儿童的自语频度、自语的发展过程和英美儿童相比有无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中国儿童的任务相关自语频度与其活动任务、学习表现是否相关,以及自语使用频度不同的中国儿童,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有待研究者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1]PIAGET J.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VYGOTSKYL.思维与语言[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FERNYHOUGH C,RUSSELL J.Distinguishing one’s own voice from those of others:a function for private spee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1997,20:651–665.

[4]BERKL,GARV IN R.Development of private speech among lowincome Appalachian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4,20:211-286.

[5]BERKL,WINSLER A.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Washington D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5.

[6]FRAUENGLASS M,DIAZ R.Self-regulatory functions of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a critical analysis of recent challenges to Vygotsky’s theory[J].Development Psychology,1985,21:357-364.

[7]OLSZEWSKI 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reschool children’sproduction of verbal fantasy play[J].Merrill Palmer Quarterly,1987.

[8]白学军.国外儿童自我言语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1):11-14.

[9]KIRBY K.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peech among two-to fiveyear-olds in the naturalistic preschool setting[M]//The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Washington DC:ER IC Reproduction Service,1997.

[10]CALDERWOOD P.Emily’s Song:A case study of egocentric speech[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1999,27(1).

[11]韩波.幼儿园自由游戏情境中 5—6岁儿童自语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

[12]W INSLER A,D IAZ R,ATENC IO D,et al.Verbal self-regulation over time in preschool children at-risk for attention and behavior problem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2000,41:875–886.

[13]AL-NAMLAH A,FERNYHOUGH C,ME INS E.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rbalmediation:private speech and phonological recoding in Saudi Arabian and British sampl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42(1):117-131.

[14]MAR I A C.DevelopingL2 inner speech:a pedagogicalperspective in inner speech L2:thinking words in a second language[M].NY:SpringerUS,2005:210-225.

[15]黄凌云.关注、观念、行为: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自言自语的反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

Summary o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

LIU L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China)

The ontogenesis of private speech,together with the ex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t has been discovered in a number of studies on English-speaking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By these researches,it is discovered that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 has the function of behavioral regulation.Researches on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 can be positive in our education practice.No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hinese-speaking children’s private speech is found.

private speech;educational significance;overseas research;internal research

(责任编校:文中)

H193.1

A

1673-0712(2010)05-0078-03

2010-06-31.

刘力 (1973——),女,湖南新邵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习得。

猜你喜欢

言语儿童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有我语言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