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教学中“生本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2010-04-07郑雪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中职英语

郑雪莲

(湛江财贸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4)

一“生本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为教育走向以生为本理论——从师本走向生本和人本主义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强调学习者个体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之间合作的重 要性。强调学习与使用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师本”走向生本理论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强调“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新理念。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是把学习全部归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要想农民有收获就要把土地全部归还给农民。而实践证明,在“师本教育”体系处于被动地位中的学生如果没有尽早给予他们发现和思考空间的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如果把他们叫做主体,充其量也就是个没有资本的老板或打工者,而不是真正的主人。另一方面,传统的师本教育体系中各种教材、教法以及教育管理都是那样的互相牵制,在课堂上不可能容纳学生的活动,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开展任何创造性的思考,也就永远不能摆脱教师的控制,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刻板,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为了反对行为主义倾向。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把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1]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人学习者的地位和个性。这个理论对于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学习的内容要体现他们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需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把培养学生的整体内在素质和掌握语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从事中职英语教育多年,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让笔者感到困惑。尤其近年来,随着普高的扩招,中职学生生源质量相对下降,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或农村,学生在中学时只追求升学应试,所以英语的单词发音都存在着问题,更不用说口语表达了。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是“敬而远之”。少数成绩相对好的学生也是羞于开口。为此,笔者认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当前最有效的改革方法就是运用生本教育模式理论。因为生本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观。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思维,尊重他们来自自己生活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发展节奏中前进,从而激发他们真正的喜欢学习英语,获得自我发展的原动力,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顾虑,让他们知道学习英语其实并不难,让他们看到自身的学习潜力。具体作用如下:

(一)提供成功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成功的英语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的良药。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要是我的英语好的话我还会来这吗?所以很多学生上英语课时的心情都是非常紧张的,生怕老师会提问他,会出丑或是会被老师批评。但“生本理论”下的英语课堂,强调的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堂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传授英语语法“主语+系动词+表语”这一语言现象时,我在黑板上写着:happy、sad、laugh、cry、sour、sweet、bitter、spicy…这些表达感觉的词。我拿出准备好的苹果、葡萄、糖果、橙汁、辣椒、苦瓜等等水果和蔬菜,让学生自由的品尝并用英语表达感受,如让品尝到苹果的同学说:This apple looks like a ball and it tastes sweet and a bit sour;让品尝到葡萄的同学说:The grape tastes a bit sour but delicious.当看到自己的同学的发言赢来了同学和老师的阵阵的掌声时,学生们个个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鼓舞,原有的羞涩、胆怯和畏畏缩缩统统被抛之九霄云外。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语法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趣事。学生积极、主动、欢快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上其乐融融、趣味安然。看到学生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表情和听到他们清晰的英语发音时,目睹了学生们学习英语时的无比欢乐和愉悦的过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生本的价值观,同时也验证了生本就是要把学习全部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

传统的师本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的倾向,教师居高临下,惟我正确,惟书正确,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上把教材细分为若干小段,然后琐碎的分析和提问,这样不仅打破了知识的完整性,而且会不分主次的堆积一些不相关的细支末节,从而影响到学生语言连贯性表达,也忽略了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能力。杜威认为,这种不连贯的叙述的学习还会有瓦解学生理智之嫌。另外,由于现代学生参与意识强,他们不盲目轻信,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所有的学生一样,现在的中职学生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积极性,不同的是他们更需要得到理解,受到尊重,得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本教育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虽然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互动式,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客观上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允许学生说不同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这种民主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轻松上课。例如:在讲《Movies》这一课时,当有学生说:“My favorite movies is comedies.”其他学生听后,立即举手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的说:“I like thrillers best.”有的说:“I like actions most.”当学生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笔者没有随意说出“NO”或者“You are wrong”这些话,而是说“Why do you think that,can you tell me your reason?”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整个课堂上充满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睦相处,营造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英语

很多中职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的很大原因除了基础差之外,还有就是要记大量的单词和繁琐的常规句型,这也是妨碍他们学习英语热情的原因。但要是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和常规的日常用语做基础,也是难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的。而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树立了“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英语。心理学家坦恩鲍姆曾经说过:“我过去一向是欢迎最广泛的讨论的;但是,现在我才知道,我还是要求并期待我的学生了解指定给他的课文和讲授材料。更糟的是,我虽然欢迎讨论,但是一切都说完做过之后,我首先还是要求班级得出与我的思路一致的结论。我带着教学材料来到班上,实际上是把学生当工具,我掌握情况,步步引出我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的中心内容。”[2]其实坦恩鲍姆所说的情况具有普遍的意义。我们许多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实际上整堂课都是教师在管着的那种偶式的活动。他认为人的理智与人的激情相对来说是沧海一粟,说到底,他衷心希望能全面依靠学生。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同样表达了一种信念,既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此,这个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最终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英语。例如:在单词、读课文时,笔者不是点名学生读,而是问学生,有谁知道怎样读单词、读书,记忆效果才好。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没有否定或是赞同其中的一种,而是叫他们都试试,看看效果。结果,只要一遇到组别比赛,那种读书的声音就特别响,有时还越读越大声,变了声调,惹得听的人哈哈大笑。因为读书环节能生出快乐的气氛来,所以每次读书,他们就特别来劲,有时一边读,一边敲桌子、像唱歌一样,不知不觉就把单词,句型记住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懂得鼓励学生课外正确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成果,促进学生课外自发的学习热情。因为中国绝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景中学习英语的,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磁带录音机、随声听、电子词典、校园广播、电视、收音机短波频度、CD、MP3等等都为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音资料,加上网络资源的丰富、便捷,世界文化的频繁,都为学生自主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条件。

三“生本教育”课堂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小组课前报告

每次上课前10分钟由三到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做课前报告。这项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虽然中职学生英语较差,但他们可以找自己感兴趣的影视明星、体育明星、音乐明星等等作为口语材料,小组课前报告不仅促使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学生组织课堂教学

学生组织课堂教学指的是几个学生装扮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其他学生进行“生本教育”活动。以《基础英语》作为教材,挑选一些内容比较新颖,难度适中,题材接近中职学生生活的对话让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由笔者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协调分配好组员(两到四人一组),每次大约三十分钟,对组织课堂教学的学生基本要求是:备课充分;课堂形式为“生本为主”;课堂内容与本单元的内容和语法相关。每节课教师给组织上课的小组作评价,活动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是能否激发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越多越好。通过这项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自编自演

自编自演活动是学生创作的表演活动。此项活动的准备工作一般在上课前由每组成员结合本单元的话题,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再配上动作,形象生动地展现自我。此项活动让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说的、唱的、跳的,学生们都十分喜爱这个活动,积极性很高,准备的也很充分,表演也很逼真。例如上《My Idol》对话时,学生们各自表演他们的偶像,有体育明星、唱歌明星、舞蹈明星,还有配合《My heart will go on》铁达尼号这首主题曲时,同学们的对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电影中男女主角永恒的爱,学生们表演时轻松自然,那是学生们最开心的一刻。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了某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焦虑情绪。“关注学生的焦虑策略,及调整学生的焦虑度在外语课堂中很有必要”[3]这项活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建力,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英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外语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

为了保证生本教育活动的质量,笔者先挑选一些英语基础教扎实,语言应用能力相对较强,而且表演较好的学生先做示范,并且作一些指导。经过几轮下来,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方式,而且相互形成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不断地产生相互影响,学习氛围也变得浓厚。同时笔者根据学生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内容、创造力和团体精神作综合评价,多以表扬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取长补短。适当的讲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针对性的引导作用。

四“生本教育”课堂模式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应付策略

(一)“生本理论”课堂模式出现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中职学生习惯于细听老师讲授,对老师过分依赖,学习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没有信心,担心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对“生本理论”模式产生抵触情绪,对一些同学的口语表达不满意等等。

(二)教师的应对策略

首先,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系统地向学生讲述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对它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其次,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课前课后学习的网络资源、英语工具书等等资料,严格检查布置的各项作业,确保学生认真地预习和复习,确保课堂上进行的生本活动内容与本单元的话题相关。

[1]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2][美]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杨黎明.现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中职英语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读英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酷酷英语林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