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幸福观浅析

2010-04-07彭红涯宋清华

关键词:弗洛姆幸福观本性

彭红涯 宋清华

弗洛姆幸福观浅析

彭红涯 宋清华

弗洛姆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幸福是个体与存在的统一,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爱是幸福的源泉,禅宗和精神分析是实现幸福的方式。

弗洛姆;幸福;爱;禅宗

幸福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范畴,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幸福观。作为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关注人的命运,它的幸福观不是从抽象人而是从人的社会需要的角度提出的,因此比较贴近人的现实,能够集中理解人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弗洛姆幸福观是多维的幸福观,需要人们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幸福。

一 幸福是个体与存在的统一

快乐与幸福是伦理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在伦理学史上有两种重要的观点。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把快乐概念同发挥个人潜能联系起来,他认为,快乐是一个人在增进其完美的过程中的一种感受,快乐必然与人的创造性有关。弗洛伊德则认为人的全部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得到无压抑的充分满足,就可获得幸福。在追求肉体上充分享受、感官满足和强调精神上发挥潜能、人性完美两种不同的幸福观中,弗洛姆继承了后者,并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

弗洛姆认为幸福是理性达到充分发展的一种状态。理性在这儿并不仅仅是理智判断的意思,而是“通过让事物在”——既让事物按其本来面目而存在——来掌握真理,幸福是与人的本性相一致的存在,获得幸福意味着“在感情上人和自然充分的关联,克服分裂和异化,体验到与-一切存在的同一——而同时有体验到我自己是独立的统一体的我,是个体。”[1]幸福是个体与存在的统一。

二 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

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就是人的需要。人类如果没有任何需要和欲望,也就谈不上任何活动。马克思说过:“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弗洛姆也认为,人像其他有机物一样具有“自我保存”的本能,它包括吃,喝性欲等各种生理需求,这种自我保存本性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弗洛姆认为即使饥渴和性的追求完全得到满足,人也并不感到幸福,还要追求别的东西,他说:“与动物形成鲜明的对照,饥渴和性的冲动得到满足以后他的最迫切的问题并未解决,而是刚开始露头。”[3]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的需要是幸福的源头,是需要的动力。那么,人有哪些需要呢,弗洛姆从人的本性出发,他把人的需要分为关联、超越、寻根、认同、献身等五种,指出只有这五种需要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人才能感到幸福快乐。具体的说,关联的需要,人与自然的原始脐带被割断后,感到孤独无依,迫切需要与他人发生关联,以便自己从孤独中解脱出来。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他能否感受到与其同胞、先辈与后代心心相印。与群体融为一体,这些需求是人的本性的组成部分,所以人才不顾一切的追求。

与关联需要密切联系的人类的另一个需要是超越的需要。人作为生物它本身具有生物的自然状态,但由于人又天赋的理性和想象,有自我意识,他意识到自身生命的短暂及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他看到了自己的末日——死亡,人不满足于充当被动的生物角色,不满足于任人摆布的地位,它要超越它的生物状态,脱离偶然性,被动性。它必须着手发展他的理性,直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自己的主人。他必须靠自己的智力,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界,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它在创造的过程中,超越了自然,超越了动物,这种满足造的需要超越将会带来幸福。

寻根的需要,人的诞生,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的家,没有家没有也没有根,处于孤独无援的地位,这种脱离使他害怕,他需要找一个新的跟。只有这样它才能感到安全自在。因寻根的需要也就是寻求安全的需要,人类需要寻找的根基有多方面,首先是母亲,其次是家庭、氏族、国家、民族以及教会。这些组织都担负着母亲对孩子的职责。再次是普遍友爱,这是用情感的跟代替原来生物学上的跟,力图在普遍友爱中找一个新的生存根基,建筑一个真正的人类家园。

所谓认同需要则是指作为理性的人,他要融入社会,必须通过一种身份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他会感到不自在,人还有定向和献身的需要,即确定了目标,把它作为他关联和献身的对象,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人会茫然失措无所作为。

以上是对弗洛姆的五种需要观的简单概括。弗洛姆认为,人的需要不仅源于人的肉体,还原于人类生存状况,主张需要多元化,既有生理需要,也要有精神需要。这显然与弗洛伊德需要观不同,弗洛伊德曾将人动物化,从人的肉体中寻找人的需要根源,以性欲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弗洛姆能从更广阔的范围内阐述人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 爱是幸福的源泉

在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中,爱占有核心地位,他认为西方社会人际关系冷漠无情,相互排挤,其原因就是缺乏爱,缺乏真正的爱。

那么什么是爱?弗洛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爱是指热烈的肯定他人的本质,积极的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是指在双方各自保持独立与完整性的基础上的相互结合。”[4]在弗洛姆看来,孤独与世界分离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要特征,由于人不能忍受这种分离,人被迫寻求与他人建立关系,融为一体,但人是有理性动物,他必须还要保持个性,维持自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弗洛姆认为答案就在于“爱”。爱作为一种生命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给予’”,“爱本质上是给与而非获取。”[5]人只有通过“给”,在给予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受生活的活力。其实,“给予”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意义,也并不意味着要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生命,它最重要的是要同别人分享自己的欢乐、兴趣、知识、理解、幽默、悲伤等等,在给与中,施爱者领略到他的力量、财富、能力、活力,感受到它的潜能的充分实现,由此无比欢欣。所以说,爱能克服孤独感与分离感,是是驱使人类相聚的力量,没有爱,人类一天也不可能生存。

当然我们从性质上考察,爱有创造性与非创造性之分,非创造性的爱,基于匮乏缺少创造性和安全感造成的,而创造性的爱要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并使双方维持一种独立性,这是一种成熟的爱,伴随他的是愉快和幸福,

弗洛姆痛感其生活的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非人道性,试图把爱作为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灵丹妙药,其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把爱的匮乏当作西方社会沉沦的根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无疑他的爱理论陷入了误区。

四 禅宗与精神分析是实现幸福的方式

弗洛姆认为现代西方人处于严重的道德危机与精神危机之中,这种危机表现为物欲横流,一味追求消费玩乐,以物的完美,作为生活目标,情绪上厌烦、绝望、抑郁,他们在嘴上虽然仍高唱幸福,但实际上生活却没有任何目标,没有任何意义,在摆脱这一危机的过程中,他发现西方的精神分析与东方的禅宗这两个体系都是人之本性的理论,又是导致人之泰然的实践方法,可以对净化人的心灵做出贡献,可以为人类幸福点亮明灯。

精神分析是一门心理科学,是西方人的精神危机以及寻找解决方法的尝试之独特的表达方式。它绕开逻辑常规的思维方式,而运用自由联想法贯通于意识,他用控制非理性无意识的愿望,将人从无意识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设法把人从变态性格中解放出来,能对人的异化、生活目标丧失、生活在富裕之中却无欢乐可言等这些时代病患者提供帮助。作为人类“灵魂医师”的精神分析学家,它关注人的灵魂及其治疗,使人得到精神健康与幸福。与精神分析学类似,禅宗是佛教倡导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安坐息想,静心养性,弃欲看静,开悟见佛,进入佛的境界。借此内饰人的本性,为人生困境寻找出路,使人们免于疯狂或陷入畸形,把蕴藏在心中的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达到幸福、泰然状态。可见无论是精神分析还是禅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解除心灵压抑,达到幸福安宁。

弗洛姆想借助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宗教与科学理性与非理性,这两大体系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解决当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与道德危机,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强调的通过个人神秘的内在体验,闭门修养,脱离社会,是难以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是难以实现其最终目标的。

总之,弗洛姆针对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从人的本性及需要出发,对现代文明提出了道德批判,并提出了实现幸福的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化相伴的一些西方文明病症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在此意义上讲,弗洛姆关于幸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对预防和解决我们目前出现的幸福困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弗洛姆.精神分析与宗教[M].洪修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1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78、79.

3.[美]弗洛姆.寻找自我[M].陈学明译.工人出版社,1988:332.

4.[美]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213.

5.[美]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建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5.

ResearchontheFromm’sConceptofHappiness

Peng Hongya Song Qinghua

Fromm’s concept of happiness is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 of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aken as a unity of individual with the existence of society. Fromm thinks that the need is the driving force to pursuit one’s happiness and the love is a source of happiness . Zen Buddhism and the spirit analysis is seen as the approaches to realize the happier life .

Fromm;happiness;love;Zen Buddhism

ClassNo.:B516.59DocumentMark:A

孙丽萍 蔡雪岚)

彭红涯,在读硕士,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河南·洛阳。邮政编码:471003

宋清华,博士,副教授,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洛阳。邮政编码:471003

1672-6758(2010)05-0034-2

B516.59

A

猜你喜欢

弗洛姆幸福观本性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不乐多冤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本性最美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主旨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