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2010-04-07龙亚军刘根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素质体育

龙亚军 刘根发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00)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龙亚军 刘根发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本文提出了体育专业课外活动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体育专业课外活动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创新素质

1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与大学生创新素质概述

1.1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

1.1.1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的内涵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是相对体育课堂教学而言的,是课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学生自主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体育专业课外活动的内涵有以下特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体育专业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体育专业课外活动的组织、方法上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其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可以丰富体育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促成体育专业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经常进行有效的体育专业课外活动能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1.1.2 大学生创新素质

所谓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基本品质或素养,一般说来,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创新意识是指大学生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待创新的态度。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等。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主要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人格,又叫创新个性或创新品质,它对创新素质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全面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

2.1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体育专业的课外活动可以促使体育专业学生保持高度的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创新性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体育专业课外活动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引导到健康快乐的体育轨道上,促进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在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不同个体、班级、院系等单位通常存在各项目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欲,对约定俗成的东西赋予新意,从而展示个性,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还有助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比如:开展课外活动的体育竞赛,教师队通常要面临学生队的挑战,这使处于探索和创造中的青少年进行大胆质疑和挑战,以锐不可挡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进行新的创造。

2.2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对个体、个性的指向性可以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选择性学习的能力;课外活动的自主性、自律性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体育专业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形成自己最成功的动作定型,并不断地进行“成功想象”,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编排,以适应课外活动健身、审美甚至是比赛的需求。同时,课外活动开展的各种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运动场成为创新人才的实验场;学生积极参与了一些其他课外体育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促进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2.3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课外活动过程中所附载的种种情景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等创新人格因素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运动竞赛以获胜为目的,需要不断地创新技术、战术,在获胜动机的驱动下所激发的创新意识是经常性的,也可能被迁移到其他创新活动中;在运动竞赛中,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沮丧所带来的情感体验都是强烈的,但比赛中要正常发挥技术则需要相对稳定的情绪,因此,比赛者必须具有及时调节情绪状态的能力,这种非智力品质在创新活动中也同样需要。创新活动既需要激情,也需要在遇到挫折时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所以,体育专业课外活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

3 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体育专业课外活动教育模式

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系统教育“工程”,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诸方面。树立以“创新教育”为思想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目标,以“大学生创新活动”为活动内容,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为实践模式,以“多元性”为评价模式,以“自主管理”为制度保障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是改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目的指向。

3.1 建立理论知识多样化的传授方式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开展体育文化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体育学术理论讲座或专题研讨,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体育比赛,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来校讲座,通过理论知识多样化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实现教育主体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

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拓展,首先,要满足本专业基本素质要求,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素质。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其它专业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如:体育专业学生与外语系学生开展互动的英语对话交流;与音乐系的学生开展舞蹈表演活动;与经管系的学生开展体育与市场营销活动;与计算机系学生开展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交流等等,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利用体育课外活动的特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3 引导参与式课外体育活动型式

体育专业课外活动的开展应本着“自愿参加、自主管理、立足健康、积极创新”的原则,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习惯,并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以达到发展个性、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应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因势利导,使其掌握更广泛的体育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了解课外活动的内涵,促进学生创新性地参加和改造适合自身个性的运动项目,培养创新的兴趣和意识。采用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喜欢的户外运动,如登山、攀岩、定向越野等,要提倡休闲活动和兴趣活动的有机结合,争取场地资源和专业方面的指导。

3.4 组织体育素质及运动能力测试活动

体育素质与运动能力测试活动主要是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身体素质监测,给学生进一步锻炼身体提供依据。该测试要求学校及体育系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测试的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素质和体育综合能力,此外,该项活动也包括裁判员和等级运动员测试,为较高层次的大学生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参与晋升机会。裁判员等级考试分为国家三级、二级裁判员测试,运动员等级测试分为校内中级、高级、健将级和国家三级、二级运动员测试。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这些学生还起到了体育骨干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3.4 建立良好的课外活动评价体系

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建立“体育专业课外活动的多元评价体系”,就是在评价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效果时,要打破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突出学生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理念上,必须树立将学生课外教育培养和课内教育培养结合起来的理念,既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具有强势素质特点的学习领域来进行评价,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促进自身素质的发展。

3.5 形成有效的课外活动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的开展体育专业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就必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补,把课体育专业课外活动纳入体育教学的管理范围,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体育课程结构和体育管理模式.体育专业课外活动是培养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思想的重要环节,课外活动创新模式要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紧抓课内课外的大课堂,立足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教师科学引导,最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培养以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系统教育“工程”,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诸方面。要实现体育专业课外活动的实效性,必须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管理,建立理论知识多样化的传授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开设课外体育项目多元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法,并在这方面对学生实行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标准。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全体与个体、主体与主导、基础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在课外活动实践中逐渐锤炼成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期确保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2-77.

[2]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11.

[3]李南,张原.课课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4,(3):75-76.

[4]张庄建.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途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2):16-17.

G80-3

A

1673-2219(2010)12-0193-02

2010-09-20

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外活动创新研究)之阶段成果。

龙亚军(1970-),男,湖南科技学院体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为社会学;刘根发(1964-),男,湖南科技学院体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素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课外活动类作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