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0-04-07王友良
王友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州 广东 510430 )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王友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州 广东 510430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入手,通过解析ESP的定义、特点及教学原则,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开发等方面提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ESP;教学原则;高职英语教学
一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高职英语开设时间为两学期,计130-160学时,只有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在开设了两学期的高职英语教学之后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高职英语课程是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英语,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和实用性,近两年各大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英语教材,但教材内容的职业性很泛,针对性不强;高职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也提出了要求,但没有根 据行业企业的要求来侧重,学生通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后结果是“一鸟学五艺,样样都朦胧”。认真分析这种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除了生源英语基础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教材建设不配套以及师资结构存在问题之外,突出的问题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建设与教学上,高职英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高职英语的开设只是课程设置的需要,是考证考级的需要,是高职院校通过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对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英语应用能力等级(即 A/B级)考试,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很多学校学生通过了A/B级考试以后就不再学习英语,学校的目标变得相当功利,这样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过级,拿毕业文凭。学生持有这样的学习目的,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另外,以过级考试作为评价机制,导致教师为了追求过级率,课堂教学只关注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单一造成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尽人意,也就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单一,基本上是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侧重以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为中心的语言知识教学,应试倾向严重,主要为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服务,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英语技能和职业英语能力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英语常见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段落解释+翻译”,或者“翻译+词汇”。课堂上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逐字逐句精讲,把英语课视作知识课,从教师的课堂授课模式来看,大多数教师采用以教材教法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保持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授课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学生也缺少使用英语的机会,这样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还是连最基本的日常会话都不会,更谈不上具备翻译产品说明书、起草常用英语函电等英语应用能力。
二 ESP(专门用途英语)理论
(一)ESP的定义及特点
ESP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ESP,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Hutchinson & Waters提出的: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3](ESP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英语课。如通过对电气工程英语、商贸英语、国际营销英语等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英语在工作岗位开展相关涉外交际、交流及研究工作。因此,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专门”是指目的,而非语言本身,它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组织的方式,是一种教学途径、教学方针或教学理念。ESP具三大明显的特点:1)ESP教学目标明确。ESP学生学英语不是为语言目的,而是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课程。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有更好的帮助作用,促使其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2)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learning needs)。即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交际活动?这些交际活动需要他们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什么需要?3)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communicative requirements)。
(二)ESP的教学原则
根据国内外的教学实践,可以把 ESP的基本教学原则概括为以下几点: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authenticity)是 ESP教学的灵魂。教材内容要来自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练习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都应体现专用英语的社会文化情景。(soeiooultural context)。“真实的语篇”(authentic texts)加上“真实的学习任务”(authontic tasks)才能体现ESP教学的特色[4]。2.“需要分析”原则。“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是制定ESP教学大纲、编写ESP教材的基础。“需要分析”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目标需要”(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TSA)的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交际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特定心理状态等[5];二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learning needs),包括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ESP教学之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由ESP本身的属性决定的。ESP具有鲜明的目标性,其学习者多为成年人且学习时向有限,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生将来工作要求基础上的。凡此种种都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ESP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合格的 ESP教师应当充当五种角色:(l)他首先是个合格的英语教师(teacher);(2)他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ceourse designer and materials provider);(3)他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collaborator);(4)他必须是个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researcher);(5)他还应该精通 ESP的测试与评估(evaluator),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6]。
三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一)结合专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引入 ESP教学,构建基础+行业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提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课堂教学不低于180学时。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7]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提出的高职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以及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应该将英语语言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的 ESP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ESP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结合ESP理论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不同专业的英语素质和技能,构建“基础+行业”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具体构思:第一、二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第三、四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行业英语课程,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尤其是和英语的相关性,来设计与本专业研究和工作相适应的行业英语后续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性特点决定各专业对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与教学重点不同。例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要与顾客做旅游、酒店服务等方面的口语交流,就可以开设侧重“听说”能力的旅游、酒店英语课程,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文秘专业对英语写作水平要求较高,加强对英语写作、阅读等方面的教学力度;而计算机、汽车维修等专业则对英语阅读水平有较高要求,就开设侧重“阅读和翻译”说明书的汽修和计算机英语,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二)重视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行“任务型项目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高职英语的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高职英语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就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把“听”“说”设置为一个个感谢、告别、介绍公司、业务洽谈等日常交际情景和业务交际情景;把“读”“译”设置成一篇篇产品说明书、机械操作说明书等;把“写”设置为一个个商务单证、一篇篇商务信函等实用应用文,然后以“任务”“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化、项目化和真实化。
(三)丰富教材,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这要从教材改革入手,不能拿着一套高职英语教材从第一单元上到最后一单元,要对教材内容做大手笔的删改、添加和整合,首先要梳理英语的基本知识点和能力点,以职业趋向为主对其进行筛选和归纳,并将其整合成具有共性特征的技能模块,成为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其次高职院校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设计上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突出其岗位特点,体现职业性特征。目前有出版社已经致力于开发各种 ESP教材,但是由于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差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很难开发出适合各院校的不同专业需求的专门英语教材,只有通过校本教材的校本性及灵活性来解决这一问题。各校可以将专门用途英语与校本教材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及学校基本情况分析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编写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互动性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校本教材。
[1]程世禄,张国扬.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51-54.
[2]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3]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69-91.
[4]Coffey B.State of the art article-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ruposes[J].Language Teching,1984:81-83.
[5]Chambers,F.A reevaluation of needs analysis[J].ESP Journal.1980:76-77.
[6]Dully-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56-159.
[7]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讨论稿)[Z]http: //www.jsenglish.net/en_dynamic_view.aspx?id=21.
(责任编校:张京华)
Reforming of English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ESP
WANG You-lia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China)
A long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ESP mode and a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ovel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such respects as course design, teaching approaches,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
ESP;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inciples of ESP
G718
A
1673-2219(2010)12-0185-03
2010-09-01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ESP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8JT060)成果之一。
王友良(1970-),女,湖南湘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