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思慧《引膳正要》几种稀见名物考释

2010-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胡椒本草苹果

郑 岩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81)

忽思慧《引膳正要》几种稀见名物考释

郑 岩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81)

《饮膳正要》是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纂的一部关于宫廷御膳与食疗的专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保健学专著。该书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物料由于源于海外或民族地区,现今名称或用途已有变化,该文就其中的几种稀见名物做了一些考释。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稀见名物

《饮膳正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保健学专著。作者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年)擢任宫廷饮膳太医,并于文宗天历三年(1330)编成此书,敬呈朝廷 。忽思慧,生卒不详,祖籍西域[1]P374。又作和斯辉,《元史》中无传。本书分为三卷,卷一内容大致为养生避忌、聚珍异馔等;卷二内容大致为诸般煎汤、食疗诸病等;卷三内容为食物本草,包括米谷、兽、禽、鱼、果、菜品及物料性味。本文就卷三中提及的腽肭脐、毕澄茄、柰及林檎几种不明名物做了一些考证。

一 腽肭脐

腽肭脐:《引膳正要》卷三《米谷品》有腽肭脐酒,记曰:“治肾虚弱、壮腰膝,大补益人。”[2]P124李珣《海药本草·兽部》卷第4102腽肭脐条云:“谨按《临海志》云:‘出东海水中,状若鹿形,头似狗,长尾。每遇日出,即浮在水面,昆仑家以弓矢而采之,取其外肾,阴干百日。其味甚香美,大温,无毒。主五劳七伤,阴瘘,少力。肾气衰弱虚损,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凡入诸药,先于银器中酒煎后,方合和诸药。不然以好酒浸灸入药用,亦得。’”下为《海药本草》注释。陈藏器《本草拾遗》云:“如烂骨,从西番来。骨肭兽似狐而大,长尾,脐似麝香,黄赤色,生突厥国,胡人呼为阿慈勃他你。”《药性论》云:“腽肭脐是新罗国海内狗外肾也。”苏颂《本草图经》云:“出西戎,今东海傍亦也之。云是新罗国海狗肾。旧说是骨肭兽,似狐而大,长两足,其皮上自有肉,黄毛,三茎共一穴。今沧州所图,乃是鱼类而豕首,两足,其脐红紫色,上有紫斑点,全不相类,医家亦兼用此。”寇宗奭《本草衍义》云:“今出登(山东蓬莱)、莱州(山东掖县),观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尾即鱼,其身有短密淡请白毛,腹胁下全白仍相间于淡请白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色复淡,皮厚且韧如牛皮。”按宋描述腽肭兽是海豹。《回回药方》中称之为:“米阳黑撒”、“米阳黑则”(波斯语M iyan Khaza之音译)、“哈即米羊”、“黑子米阳”、“黑西米阳”(波斯语 Khaza M iyan之音译)、“肫的别答西塔而”(阿拉伯语Jandbadstar之音译)。[3]P126、145、181、182、190、195收入活物治病门类,主治左瘫右瘓、风湿抽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

《简明中药词典》腽肭脐条云乃海狗肾之别名。海狗肾条云:“中药名。出《本草图经》。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Phoca vitulina(L.)的雄性外生殖器。海狗产加拿大、夏威夷群岛等地;海豹我国辽宁有产。”《中药图谱》云:“海豹分布在北太平洋,我国黄海及东海偶尔可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及北大西洋沿岸,我国渤海可见。” 《现代汉语词典》云腽肭本肥胖之义,皮日休《二游诗》云:“猿眠但腽肭”。腽肭兽,即海熊,通称海狗,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哺乳动物。腽肭脐,即海狗肾,中医用作滋补药。学名为Callorhinus ursinus(L.)、beaver或bever。

盖因海狗海豹与海狗体态均很肥胖,所以被称为腽肭兽。从三国时的《临海志》到成书于明永乐年间的《回回药方》均称此物为腽肭脐,现代汉语称之为海狗肾,腽肭脐只作为中药名出现。从古籍对其形态的描述可以得知此物前似兽、尾似鱼而长,长两足,确似今天的海豹或海狗。而古籍对其产地的记述也与现代资料相吻合。

二 毕澄茄

荜澄茄:《引膳正要》卷三《料物性味》记曰:“荜澄茄,味辛、温,无毒,消食下气,去心腹胀,令人能食。”[2]P157《海药本草》草部卷第2411荜澄茄条云:“谨按《广志》云:‘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园是也。其味辛、苦、微温,无毒,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古方偏用染发,不用治病也。’” 下为《海药本草》注释。《开元本草》云:“生佛誓国,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亦名毗陵茄子。”苏颂《本草图经》云:“今广州亦有之,春夏生,叶青滑可爱,结实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八、九月采之。”按荜澄茄有两种:一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一位樟科植物山鸡椒。荜澄茄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山鸡椒又名山胡椒、山苍子、水姜子、味辣子,产于广东、广西、云、贵、川等地。现今商品荜澄茄均用此种。日华子云:“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肚腹痛,肾气膀胱冷。” 《海药本草》草部卷第二九十胡椒条云:“胡椒: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诸地。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不宜多服,损肺。一云向阴者澄茄,向阳者胡椒也。”澄茄:即荜澄茄。与胡椒同属于胡椒科植物,也同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因而易误为同一物也。

《简明中医词典》记云:“荜澄茄,中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为胡椒科植物荜澄茄Piper cubeba L.或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果实。荜澄茄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山鸡椒主产广西、浙江、江苏、安徽。”

对于荜茇与胡椒,尚衍斌老师已做过考释[4]P60,可见二者易混。由上可知,荜澄茄与胡椒也易误为同一物。三者之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三者在《饮膳正要》中均收入《料物腥味》,作为调料。而现代只有胡椒还作为调料使用,其余二种则只作为中药使用。“荜澄茄”是否为汉译名称及在其他语言中的名称,还未曾查到,其英语名中cubeba后四个字母汉语音译为“荜茇”音,不知与荜茇有无关系,这些都有待考证。

三 柰与林檎

柰与林檎:《引膳正要》卷3《果品》记曰:“柰子,味苦、寒,多食令人腹胀。林檎,味甘、酸、温,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平波,味甘无毒止渴生津置衣服中,香气可爱。”[2]P145、148对上述三物,尚衍斌老师已做过考释[5]P48,证明三种不是同一种水果。张帆也在他的文章《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中对苹果进行了考证,文中亦提及了柰子、林檎乃至文林朗、榅桲。在《海药本草》和其他一些书籍中也对文林朗和榅桲有所提及,这几种水果究竟关系如何,均待继续考证。下面仅胪列了收集到的一些关于柰、林檎和苹果的资料。

《东鲁王氏农书译注》或《王祯农书》七《果属》有柰、林檎:“柰与林檎,二果而相类也。《广志》曰:‘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如收藏枣栗。’《西京杂记》曰:‘紫柰,绿柰。别有素柰,朱柰。(引《广志》和《西京杂记》及‘别有素柰朱柰’均转引自《要术·奈林檎》篇。素柰出左思《蜀都赋》(《文选》卷4)。朱柰见孙楚《井赋》(《初学记》卷28)。)’陶隐居云:‘江东有之,而北国最丰,皆作脯(见陶弘景《名医别录》(《证类本草卷23·柰》录载),‘江东’原作‘江南’)。’有林檎相似而小。林檎,一名‘来禽’。洪玉父曰:‘以味甘,来众禽也。’《本草图经》曰:‘木似柰,实比柰差圆。林檎亦有甘酢二种:甘者早熟而味脆美;酢这差晚,须熟烂堪啖(引《本草图经》文,见《证类本草卷23·林檎》,‘脆美’原作‘肥美’。)。’按:《本草》陈士良云:‘大长者为柰,圆者为林檎。夏热,小者味涩为硶,昨今反,青皮木,秋熟(见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或是则柰之与林檎,形相似也,气味相近也。然柰性寒,林檎性温,则有不同者。至若二果可以荐新,可以作脯,食而不乏,亦未尝不同焉。诵潘安仁‘二柰丹白’之赋(西晋潘岳,字安仁。《文选》卷16载其《闲居赋》:‘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濯丹白之色。’三桃指桃、樱桃、胡桃。),观王羲之‘来禽青李’之贴(见苏轼《分类东坡诗卷14·元修等》诗注引有王羲之‘《青李来禽贴》’。原贴未见),岂非古人之所重哉?”

《新疆民族辞典》回族部分,元代回回食品元人著《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条载有“林檎渴水”,波斯语为Sherbet,汉译为舍儿别、舍利别、摄里白、舍里八,为一种宫廷饮料。[1]P337《回回药方》卷之12《众风门》治疗脑膈风类的药方中出现“林檎稠水”。[3]P194

《日下旧闻考》卷149物产:“增-顺天府土产:柰、频婆果-大清一统志。增-花之品:牡丹…林檎、柰子、蘋婆…析津志。增-蓊灪愛薱,蓏果成荫。崇桃蕡实,乃玉乃金。花红青翠,香水黑琴。朱樱素柰,若榴丹椹。虎剌班于榲桲,蘋婆楙于来禽。-北京赋。增-果之品:蘋婆-析津志。原-燕地蘋婆果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佛书所谓蘋婆,华言相思也-采蘭杂志。原-曾棨诗-‘异果曾因释老知,喜看嘉实出京师。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炎帝遗书战夫鲁,长卿多病独相宜。由来南土无人识,哪得灵根此处移?’ -巢睫集。〔朱彝尊原按〕:‘诗:蔽市甘棠。毛公传:甘棠,杜也。郑康成注:北人谓之杜梨,南人谓之棠梨。尔雅:杜,赤棠。郭璞曰:今之杜梨也。樊光曰:赤者为杜,白者为棠。陆玑曰:赤棠与白杜同,但子有赤白美恶,子白色为白棠,甘棠也,少酢滑美,赤棠子涩而酢,无味。通志:甘棠谓之棠梨,又有沙棠。广志云如棠,味如李,无核。’窃疑今之蘋婆果即诗所云甘棠,而俗呼沙果即沙棠,呼槟子者乃赤棠也。其曰棠梨者,似花似棠,实似梨合而称之尔。”[6]P2371、2389、2392

《中药图谱》记云:“林檎,别名花红果、沙果、五色柰、蜜果、连珠果。产地:长江流域、黄河一带普遍栽培。生于向阳山坡、平原沙地。苹果,别名平波、天然子、柰子,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广为栽培。均为蔷薇科。”《新疆风物志》第二部分土特名产记云:“伊犁苹果,《大唐西域记》所称阿耆尼国(焉耆)、屈支国(库车)出产的‘柰’,就是绵苹果。大约汉唐就在伊犁栽培。如今,伊犁山地的坡岭上还遍布着大面积的原始野生苹果林。据史籍记载,伊犁地区古代有一座以苹果命名的大城,曾经作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王都,叫阿里马城(或为‘阿里麻里’,均为突厥语,意为苹果)。大致位于今霍城县境。耶律楚材《西游录》云:‘既出阴山,有阿里马城。西人目林檎曰阿里马,附郭皆林檎园囿,由此名焉。’文中所称林檎,就是北方的沙果。现在在塔勒奇群峦中,还生长着共九种四十三个类型的野生塞维士苹果,他们大小不一,酸甜各异,果色有红、绿、紫、褐等颜色。”[7]P266

《现代汉语词典》称:“柰子:苹果的一种。”柰:蔷薇科的苹果(Malus pumila)。林檎:同属的沙果(M. asiatica),也叫花红。从上述资料可以得知,柰有多种颜色,林檎有甜酸二种,二者形状相似,气味相近,均可作脯,林檎还可作饮料。二者原产地均为汉地,北方、江南均有栽培。而绵苹果原产我国新疆,元代后期从西域传入汉地,时人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来称呼他,“苹果”一词直至明朝才正式出现。耶律楚材误把绵苹果认为林檎,说明这两种水果外观十分接近。三种水果均为蔷薇科,形色均有多种,确实容易混淆。而今天,柰和林檎只作为中药名而存在,只有苹果作为水果而流传下来。

附记:本文写作时得到了尚衍斌老师的指教,孙立慧师姐把硕士学位论文提供给我参考,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刘维新.新疆民族辞典[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2][元]忽思慧.饮膳正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宋岘.回回药方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尚衍斌.忽思慧《饮膳正要》不明名物再考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2).

[5]尚衍斌.忽思慧《饮膳正要》不明名物考释[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1,(1).

[6](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7]新疆风物志[Z].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8]中医词典编委会编.简明中医词典[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9]缪君愉.东鲁王氏农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0](五代)李珣,尚志钧.海药本草[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1]徐君.中药图谱[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12]张帆.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A].国学研究(第13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孙立慧.忽思慧《饮膳正要》研究四题[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责任编校:王晚霞)

K892.25

A

1673-2219(2010)01-0070-02

2009-10-28

郑岩(1971-),女,北京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200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胡椒本草苹果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贴秋膘』慎用胡椒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海南胡椒价格持续走高
印度胡椒较高的输出量可能会导致市况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