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战时期的湖南赈灾

2010-04-07王斌曾昭伟

关键词:湘北赈济赈灾

王斌,曾昭伟

(长沙医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长沙410219)

论抗战时期的湖南赈灾

王斌,曾昭伟①

(长沙医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长沙410219)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人民不仅遭受了战争带来的祸患,而且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发动全省人民积极进行赈灾救灾,重建故土家园,采取了急赈、蠲缓、平粜、工赈、放贷、防疫、募捐及难民救济等赈灾措施。这一时期的赈灾,由于战争的影响和国民政府政策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客观上安抚了民心,鼓舞了士气,促进了抗战事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湖南;赈灾

抗战时期,湖南不仅遭受了日寇的疯狂侵略,而且遭遇了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衣食无着,人们流离失所。1937~1945年间,全省旱灾严重,蝗害频发,水患不断,瘟疫肆虐。1938年,常宁、桂阳、邵阳等县,自立春以来长期不雨,复兼秋旱。资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1945年全省54县大旱,据统计,仅祁阳一县饿毙1276人,因饥待救者达17.634万人;1937年秋季全省赓续大水,湘、资、沅、澧同时上涨,30余县受灾。[1]1941年,日寇在常德投下沾有鼠疫细菌的跳蚤36公斤,致使1941年至1945年间,以常德为中心的周边13个县、70个乡镇、486个村鼠疫流行,1.5万人死于非命。1943年5月9日至11日,侵华日军以厂窖为中心,进行惨绝人寰的烧杀淫掠,毁民船2500多艘,烧房屋3千多间。1938年11月,由于蒋介石的错误决策,长沙遭受特大火灾。处于兵连祸结、水生火热之中的湖南人民,一面肩负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重担,一面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赈灾救灾,生产自救。为了争取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政府首先担当起了赈灾的责任,积极采取了多种赈灾措施,具体有急赈、蠲缓、平粜、工赈、募捐、发放贷款、救济难民等。

一 、办理急赈,解决燃眉之急

急赈以赈钱、赈粮和发放食物为主要施赈方式,主要针对突发事件而进行。如水灾突发,黎民流离失所,缺衣少粮,此时,政府为安定民心,需及时救济百姓。另外,在遭受日寇的突然袭击和轰炸后,人们更需要政府有力的赈济,以解决燃眉之急。1940年8月10日衡阳遭空袭后,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即于8月11日派省副秘书长李扬敬携带馒头数万只,赈款5万元由耒阳(当时湖南省政府驻地)赴衡阳办理急赈,军事委员会军需署同时拨款5万元办理急赈。[2]1311944年湘北会战后,滨湖各县青壮,不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就被掳为苦役,再就是流散四方,即使能够扶老携幼回到老家,也因家屋被烧,耕牛被杀无力耕种。湖南省政府即向中央呈请3千万办急赈,7千万办善后。[3]1944年,宁乡沦陷,寇灾严重,省民政厅发赈款法币1 604.94万元。[4]1945年衡阳大旱,省政府发放赈灾粮米619吨,赈灾款100万元(法币)。[5]桂阳县亦大旱,全县减产粮食52.055万石,加上日寇的掠夺,“灾民数以万计,啼哭之声不绝于耳。”县政府一面告急请赈,一面募捐筹款,捐得法币60万元,省拨赈款196.4万元。[6]193省长吴奇伟也以湘省旱灾严重,电请国民政府拨急赈款10亿元。厂窖惨案发生后,省政府配发急赈款10万元,派款工赈及耕牛、种子等项赈款94万元。[7]抗战时期,不仅湖南省政府积极办理急赈,当时的国民政府在财政极形困窘的情况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急赈。1940年9月,日机袭湘西四县,蒋委员长特颁急赈10万元,给予死者30元,重伤者20元,轻伤者10元的接济。[8]1943年常德会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即拨款500万元办理急赈。1944年2月,滨湖各县遭灾,中央赈济会先是拨款1 200万元,接着又续拨急赈款2 000万元。1944年6月,因湘北战事又起,战地难民待赈,行政院特拨湘北难民急赈款1000万元。

二 、减免平调,保障基本口粮

减,是指在灾害发生的地区,减除部分赋税,以利经济发展;免,是指在一些重灾区免除田赋等,减免主要针对遭灾比较严重的地区。1942年,省政府因第二、三次长沙会战,决定临湘、岳阳两县免征田赋3年,长沙东北各乡免征2年。1944年,因南县、花垣、安乡、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常德、桃源、汉寿10县在湘北会战中人员死伤惨重,壮丁被掳极多,房舍财物焚劫一空,经省府会议通过,豁免了10县田赋征购,并缓召10县兵役。[9]1945年,国民政府明令湖南等10省民国三十五年度“田赋征实征借、县级公粮一律全部豁免……即日停止征收征借。”[10]

平粜是指在灾荒发生后,政府开仓放粮,低价出售,以解燃眉之急。1943年,全省出现缺粮,省主席薛岳即电令全省各县长立即召集当地商会及公正士绅,组织民食委员会,以各县积谷之一部,办理平粜,救济平民。又因衡阳、耒阳米价上涨,特别饬湘田赋管理处,在公粮项下拨交衡山米1.5万石,耒阳米1万石,照长沙例办理平粜。[11]1944年,省府又为调剂衡市民食,特拨谷2万石,6月1日起在衡开始平粜。[12]在省政府的支持下,长沙市也分9区开办平粜,稳定了米价,使长沙“每升米价仅十一元”。[13]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桂阳县夏秋大旱,县政府放粜县乡积谷2.7161万石。[6]194

调粟则是政府在丰年预为储备仓谷,饥年发放,以备不虞。正如时人所说:“仓谷捐之于民,仍未民用。似非不可通融办理,嗣后设有不虞,应准地方官一面详报情形,以免开仓赈放,事后申明数目,岁丰照章捐补,庶几仓可常盈,谷非虚设,而穷黎受泽无涯。”[14]湘乡县早在1937年即按规定每人积谷1石,分3期筹足,10年即筹募仓谷50.2824万石。1939~1941年共募积谷16.7万石,对防灾度荒起了一定作用。[15]1939年湘省谷类均告丰收,第七战区粮食管理处即与购粮委员会统筹办理购囤调剂。农本局在长沙、邵阳等县普设农仓,以利农产金融之调剂与供求之平衡。[16]与此同时,中央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要求各地“虽迭告丰稔,难保明年不被荒歉,故为备万一计,今年过剩粮食,尤宜早为储备”。[17]行政院遂设购储监理会,由国库拨下2 500万元以购余粮,派定湖南500万元。

三 、发放贷款,维持基本生计

重建家园和工农业生产都需要资金支持,因而在严重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争祸患的灾区,政府发放贷款对于稳定民心尤显重要。1938年中国农民银行给湘西提供救济贷款100万元,用于合作社社民购买耕牛等生产资料。[2]491938年为赈济难民,国民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发放建设贷款,并分期发行公债1亿元,由财政部会同赈济委员会办理,同时还制定了《赈济公债条例》。[18]生产需要耕牛,而战区耕牛多被日寇杀食,生产建设大受影响。为此,湖南省建设厅为救济湘阴、平江、长沙三县因战事受灾之耕民,将接收之湘北耕牛救济处耕牛360余头,贷放农民,俾不致因耕牛缺乏,而荒芜田地。[19]重庆中央赈济会也向各银行洽商举办湘北农货会,中国农民银行就向长沙县贷款50万元。蒋介石饬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银行联合办事处,向长沙、湘阴、岳阳各贷款100万元,以资救济。[2]173在政府的号召下,各银行积极实施放贷赈济政策,仅农民银行就发放贷款3000万元。

此外,为救济大量流动的难民,征集灾民、难民从事疏浚河道,巩固堤坝,修筑桥梁城垣,开矿筑路等工程。这些工程:“愈大活人愈多,而城垣完固则保障可资,河道疏浚则转输有利,诚为一举而两得之计。”[20]为重建家园,同时为方便交通,有利军民物资的运输,政府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工赈,以赈济灾民。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湖南省政府颁布《非常时期强制各县修塘建坝暂行办法》,当年共修缮塘2 296口、坝1 132座,新建塘580口、坝147座。[21]这样,既使水利设施得到了维护,又解决了战时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四 、开展募捐,筹措救灾资金

战火燃至湖南后,中央和湖南当局都十分注重湖南的救灾工作。1938年9月,中央赈济委员钟可托即赴湘视察赈务,并与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及各机关团体、地方士绅等筹办救济难民办法,成立湘省救济分会,决定中央和地方共筹年度救济经费60万元,并要求除生活救济外,凡难民之组织、卫生以及职业介绍等均分别进行,尤竭力注重难民之生产事业。[22]此后,各种救济团体、委员会相继成立,如“湘灾筹赈会”、“救济滨湖难胞委员会”等。1943年,湖南旅渝同乡会还发起组织了湘西北灾区救济委员会,推程潜、何耀祖、何键为常委。[23]在各种救灾委员会的推动下,湖南募捐救灾声势浩大,如火如荼。1941年11月长沙县赈济会为救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本县受灾居民,派陈宗陶、李寿增赴衡阳向各界劝募,得捐款6万元。湖南旅黔同乡会为救济湘北灾胞募款20万元。[14]1943年为救济滨湖难胞,成立“救济滨湖难胞委员会”,并决定募款50万元;长沙慈善团体及国际救济委员会也各捐法币10万元,作遣送滨湖难胞至安全地带之旅费。[25]6月下旬,长沙市工商界踊跃捐款6万余元。

除直接捐款救灾外,还出现了公演募捐、义卖募金等各种救灾方式。为救济衡阳被炸难民,湖南战区所属剧团,从1940年8月24日起,举行募捐公演。1942年,湘东浏阳等县水灾惨重,旅渝湖南同乡会邀请中宣部实验剧团及中华交响乐团分别定期作募捐公演,参加演出的有著名影星胡蝶、王人美等。[26]1944年大兴工业公司自动发起救济湘灾义卖,捐款5万元。[27]湘灾筹赈会义卖展览业在夫子池新运服务所开募,宋庆龄到场最早,外宾争相购买,全天所得超过40万元,第二日收入也不下20万元。[28]1944年1月23日,程潜向全国广播,呼吁救济湘灾。[29]《新华日报》也于2月向全国发出号召:“大家都伸出同情的手,为复兴湘北鱼米之乡而慷慨解囊。”[30]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募捐救灾还得到了红十字会及全省人民的积极响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就拨运大批药品、材料,救济难民。桃源县居民张陈国锦、武冈县陆刘氏各捐10万元,协助兴办地方救济事业。

五 、加强疾疫防治,保障身体健康

由于战乱,敌寇残杀人民,弃尸道旁,加之原本卫生防疫薄弱,时而引发疫病。更为惨绝人寰的是日寇在常德实施细菌战,释放鼠疫细菌,致使鼠疫成灾。此外,各种时疫和脑膜炎也曾一度流行,给人民生活和抗战事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安抚百姓,以利抗战,湖南当局进行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防灾情蔓延。1939年湘北发生疫疠,湖南就成立了战区防疫大队四个分队,赶赴前方,进行疫病防治,成绩甚佳。当局在认识到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之后,随即在各县设立卫生总所,在乡区设立卫生分所,成立巡回医疗队。[31]1940年,湘省府拨款4.9万元,筹设血清制造厂,防治猪瘟牛疫。[32]在衡阳筹设县实验卫生院,加强医疗服务,并于1941年2月26日在耒阳召开了全省第一次防疫会议,加强疫病防治。1943年5月3日,在桂林召开了湘、粤、桂三省防疫会议,加强协同防疫工作。常德鼠疫发生后,国民政府卫生署、中国红十字会、省卫生处即派医务人员2 000多名,分成20余队奔赴城乡各地,并会同外国医生在常德设立防疫站所,给市民注射预防针,防止鼠疫更大范围地蔓延。[7]1944年全国爆发脑膜炎,衡阳等地极度流行,省府卫生处为防蔓延,饬各地卫生机关加紧扑灭,并制定预防要点七项,指示当地当局广为宣传。[33]同时省府决定于5年内普设各县公共医院,首先选择长沙、衡阳、浏阳、平江、衡山、耒阳、芷江等27县市先期成立医院。[34]

六 、收留难民,安置救济灾民

随着战局的发展,大片领土被日寇占领;日寇的狂轰滥炸,则使众多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形成了巨大的难民群。难民居无定所,更添众多不安定因素,同时也是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为此,湘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难民救济工作。1938年7月2日,湖南省难民救济会即告成立。8月3日,国民政府中央赈济委员会在长沙、衡阳设立难民运送配置委员会。9月赈济委员会第八救济区为适应难民之需要,特别设立难胞职业介绍处。[35]1939年11月,省赈济会组织“湘北战区难民救济队”分赴湘阴、平江、浏阳、长沙各地作战区施济。

1938年9月,为安置难民,难民救济总会拟定了救济难民实施办法十条,湘省政府据此在芷江榆树湾(今怀化)设立沅芷垦区办事处,以垦荒辟地的形式安置难民及贫民。至1940年12月开垦荒地2万亩,生产稻谷100万斤。这样既安置了灾民,又扩大了粮食生产。

抗战时期的湖南赈灾救灾,虽然因战时国民经济的益现困顿,政府赈灾款额对于在日军浩劫下的湖南人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许多救灾措施也不能落到实处而流于形式;但它增加了抗战的力量,增强了抗战的信心,作用不能低估。急赈的办理,稳定了政局;蠲缓的实施,安抚了民心;平粜的进行,稳定了物价;贷款的发放,繁荣了经济;疾病的防治,增强了体质;难民的救济,促进了生产。正是由于实施了赈灾,在一定程度上积聚了力量,使得“被灾难民,于家破人亡之余,益增同仇敌忾之心”,[36]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湖南自然灾害年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129-134.

[2]钟启河,刘松茂.湖南抗战日志[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佚名.三百万灾胞饥寒交迫,湘北药拨巨款办急赈[N].新华日报,1944-02-08(2).

[4]宁乡县志编纂委员会.宁乡县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971.

[5]衡南县志编纂委员会.衡南县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618.

[6]桂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桂阳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

[7]庄劲旅.厂窖惨案后一封民众电报的处理[J].文史博览,2005(17).

[8]佚名.蒋委员长拨款十万,赈济湘西四县灾民[N].新华日报,1940-11-19(2).

[9]佚名.湘北会战灾区豁免征购兵役[N].新华日报,1944-01-20(2).

[10]佚名.田赋豁免办法政院核准公布[N].新华日报,1945-09-09(2).

[11]佚名.湘当局电饬所属,办平粜救济平民[N].新华日报,1943-05-20(2).

[12]要闻简报[N].新华日报,1944-06-3(2).

[13]要闻简报[N].新华日报,1944-05-11(2).

[14]佚名.湘省发展水利[N].新华日报,1942-11-25(2).

[15]湘乡县志编纂委员会.湘乡县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194.

[16]佚名.湘省预防谷贱伤农[N].新华日报,1939-09-19(2).

[17]佚名.储备川湘过剩食粮,救济谷贱伤农[N].新华日报,1939-11-17(2).

[18]佚名.赈济公债条例[N].新华日报,1938-07-04(2).

[19]佚名.湘以耕牛贷放农民[N].新华日报,1943-07-02(2).

[20]陈弢.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8:49.

[21]张泽槐.永州史话[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7:197.

[22]佚名.钟可托返汉谈湘省济难事[N].新华日报,1938-10-07(3).

[23]佚名.湘西北重灾[N].新华日报,1943-07-03(2).

[24]国内简讯[N].新华日报,1942-04-10(3).

[25]佚名.救济滨湖难胞[N].新华日报,1943-06-04(2).

[26]佚名.黄金梦定期公演募捐湘东赈款[N].新华日报,1942-12-16(3).

[27]佚名.大兴工业公司举行赈济湘灾义卖[N].新华日报,1944-01-31(3).

[28]佚名.湘赈灾义卖盛况空前[N].新华日报,1944-04-08(2).

[29]要闻简报[N].新华日报,1944-01-23(2).

[30]佚名.快救湘灾[N].新华日报,1944-02-14(2).

[31]佚名.湘巡回医疗队推广战区卫生[N].新华日报,1939-12-10(2).

[32]国内简讯[N].新华日报,1940-06-01(2).

[33]佚名.湘浙桂陕脑膜炎流行[N].新华日报,1944-04-21(2).

[34]要闻简报[N].新华日报,1944-05-08(2).

[35]佚名.第八救济处介绍难胞职业[N].新华日报,1938-09-08(3).

[36]佚名.救济被灾难民问题[N].新华日报,1940-06-30(1).

On D isaster Relief in Huna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War

WANGBin,ZENG Zhaowei
(ChangshaMedicine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219,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people in Hunan not only suffered a lot because of the war but encountered severe natural disasters.To support the Anti-JapaneseWar,the government called people in the entire provinc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disaster relief to rebuild their homes.A series of reliefmeasures such as urgent relief,Juan Huan(getting rid of people’s rent,fines etc.),Ping Tiao(government’s selling of stored food at the nor mal price in case of lacking food),organizing relief workers,loans,preventing disease from spreading,fund-raising refugee relief are taken.During this period,due to the impact of war and national government policy constraints,therewere some drawbacks.But the resultwas effective.Peoplewere calmed down,the morale of the soldiers encouraged,and the anti-Japanese war developed to be objectiv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Hunan;disaster relief

K265.9

A

1674-117X(2010)01-0052-04

2009-09-02

王斌(1974-),男,湖南洞口人,长沙医学院讲师,史学硕士;曾昭伟(1941-),男,湖南洞口人,长沙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骆晓会

猜你喜欢

湘北赈济赈灾
美国参与赈济1906-1913年淮河流域饥荒及其农林、水利措施
辽道宗朝“贫民”问题探析
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湘北长豇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清末民初直隶商会的乡村赈灾活动述略(1903-1928年)
硅宝科技:举行雅安地震赈灾募捐仪式
清康熙朝赈济朝鲜事探微
农艺措施对湘北红壤丘岗区苎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银行赈灾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