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商贩文化中“叫卖歌”分析

2010-04-07刘旭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梨膏

刘旭青

(湖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浙江湖州 313000)

浙江商贩文化中“叫卖歌”分析

刘旭青

(湖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浙江湖州 313000)

叫卖歌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商品介绍手段;是商品经济发展年代的一种质朴的歌声,是最经济、最通俗、最普通的广告;是商品销售与民间文艺结合的广告词。流传于浙江的各行各业叫卖歌,为我们展示了其内涵丰富的叫卖文化,是我们研究浙江社会、民俗生活和商贩文化的最珍贵资料。

叫卖歌;商品销售;民间文艺;广告词

叫卖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商品介绍手段。旧时,各行各业的流动商贩为了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把商品销售和民间文艺巧妙结合,边唱边卖。久之,有些叫卖调就逐渐发展成为叫卖歌。随着商市的兴旺,行业日增,各种商贩又都有各自的叫卖特点,叫卖调和叫卖歌的品种因此也逐渐丰富起来。各具行业特色的“叫卖歌”,是商品经济发展年代的一种质朴的歌声,是最经济、最通俗、最普通的广告;是商品销售与民间文艺结合的广告词;是研究社会历史、民俗生活和商贩文化的珍贵资料。

浙北太湖及大运河流域,自古就是通商要道,杭州、宁波、绍兴、温州诸市,更是新兴的商业繁荣之地,有许多叫卖歌至今流传。它以优美的语言,幽默与风趣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吸引顾客停步摊前,倾听他宣传商品的优越性和使用价值,进而笼络商贩与顾客之间的感情,捕捉顾客的心理,鼓动其购买商品,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音调各异的民俗叫卖声,它也是地域风土人情的体现。

旧时,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农村是没有商店的,即使有也要到很远的集市上,于是货郎便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职业。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旧时的货郎担上,有小鼓小铜锣,上下高高地摇起来,老远都能听到,货郎再用叫卖声表明所卖品种,如同这交织在一起的声音一般,货郎担的商品也格外丰富,小五金、小百货、针头线脑,样样齐全,有的货郎不仅卖新,还兼收旧。如《卖百货歌》(叫卖调):

叮叮当当一货担,担你大嫂前面过,大嫂问我曹得货?杂八杂拉一担货:手锣木鱼蜡烛台,网针朝板道士发,砥子骨掠小鞋拨,剪刀铁尺浆糊括。门环门带铁喜鹊,骨牌棋子搭麻将。马尾松香胡琴棍,二胡叫鸡唱戏文,准指三弦卜愣登,瞎眼买去学算命。篾钹网络线,头梳篦制杭州剪,纪空鞋带灯盏架,小姐花篮沉香扇。鲫鱼钓,刺瓜刨,百佛珠,凉帽须,鸡毛掸,箬鞋他(拖),老鼠药 ,蚊虫香 ,油饼 、火石 ,铁镬 ,白糖 ,瓜蒌木勺……路桥直落石路窟,肚娘手臂垫头嫩凸凸![1]454-455

从这首歌可以看出,货郎担是一个流动的商店,商品丰富多样,唱词合辙押韵,使顾客一听唱词就知道有没有自己想要买的商品。

一些叫卖歌也反映了随季节性变化商品的特点。如《小贩歌》:

正月二月,荸荠甘蔗;三月四月,乌饭印馃;五月六月,凉粉西瓜;七月八月,菱角山楂;九月十月,青柴乌炭;十一十二月,筅帚筷子灯盏架;买回去过年夜。[2]

乌饭,用乌紫藤汁煮成的米饭团,也称乌米饭;印馃,一种米粉糕,用印板制作,故称印馃;灯盏架,旧时油灯架。由于过去很多商品带有季节性,所以这一类商品的叫卖调和叫卖歌,既唱出了所卖商品的品种,又给人们捎来了节令到来和季节变化的信息。

各行各业的“叫卖歌”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这么唱,他可以那么说,而且随着市场场景的不同,顾客的不同,商贩们可以即兴发挥,运用最贴近百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卖豆歌》(叫卖调):

茴香豆,五香料,六样味道:杭州城里酱油浇,真香档皮加二条,绍兴老酒做香料,味子素来加一包。五香豆儿冰糖烧,晚上煮起到清早,颗颗粒粒都皱了,吃吃味道实在好,一角钞票买一包,客人如果吃得好,一定

这是一首卖旧衣服的叫卖歌。旧时,绍兴人在绍兴叫卖旧衣服称绍摊,在杭州叫卖称杭摊。卖旧衣,在宁波称为“尺衣歌”,尺衣歌是宁波旧时尺衣铺 (卖旧衣服场所)独特叫卖歌头。旧衣铺中唱尺衣歌的人,称“尺衣倌”。尺衣倌手拿旧衣服,眼盯顾客。面对不同顾客,即兴编唱不同曲调和唱词,边唱边卖,既明了又生动,“拍卖”现场气氛热烈红火。这些尺衣歌不仅记录当时叫卖歌头,还记录了当时商贸习俗。

旧时饭馆里的“响堂”是堂倌唱、念、喊、报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的一种接待方式。善叫者声调悠扬悦耳,招徕顾客领堂入座后,点菜高唱又宣传了菜肴、沟通了买卖间的关系。如,《新开饭店》(叫卖调):

新开饭店第一番,内有栈房点心摊,落笼馒头糯米饼,菜头丝圆肉馄饨。鲜麦面,米面干,白切肉,装两片,荷叶包,晚米糕,肉散馅,糯米圆。红糖硬擂圆,糖霜嵌炊饭。豆腐浆,泡鸡蛋,摊头咸甜随你便。猪头肉,陈老酒,滚达达,油勒勒。亦格好,亦格俏。蛤蛎膏还要添一包,一包豆儿真不少,打将开来木佬佬,这里吃了过大桥。今日不来抬添头,明日就要换码头。[3]茴香豆原是绍兴民间比较普遍的“闲食”,由于价廉物美,经济实惠,逐步被城乡酒店作为四季常备的“过酒坯”。茴香豆表皮起皱呈青黄色,豆肉熟而不腐、软而不烂,咀嚼起来满口生津,五香馥郁,咸而透鲜,回味微甘。民间认为茴香豆“入肚暖胃”,越嚼越有味,因而有“桂皮煮的茴香豆,谦裕、同兴好酱油,曹娥运来芽青豆,东关请来好煮手,嚼嚼韧纠纠,吃咚嘴里糯柔柔”的民谣。《卖花线歌》(灯调):

担子挑上肩,圆鼓调调圆,挑到你家门口歇一歇,人人都来买花线。一卖一洋针,二卖二花线,三卖水粉好搽脸,四卖胭脂点口边,五卖锁鞋边,六卖背鞋沿,七卖背头楦,八卖姐姐织箜篮里金丝剪。卖花线,卖花线,人人都来买花线。[4]57

花线是伴随着苏州刺绣而产生的,苏州人把用于刺绣的绣线称为“花线”。它的始制年代,当与苏绣同时。据史籍记载,汉代及三国时期,苏州刺绣已很盛行。宋代,苏州有专门的制线工场,甚至形成了专业坊巷,有“打线场”、“打线弄”、“绣线巷”等。在苏州邻近的荡口、后宅、大墙门等地,历来也是花线的产区。制作花线用的是生丝,从原料进厂到成品,要经过打线、炼染、整理三大步骤、十二道工序,其中并纡头和染色是两道关键工序。

《卖旧衣——杭摊》(叫卖调):

喂喂喂,跑过来,喏喏喏,看明白,这件那个衣裳勿推诿,精光纺绸做起来,六月里厢穿穿刚刚对,偌位阿哥买去哉,保偌穿那五六年。新做做洋钱起码七八块,我里厢买买介贱哉,一块五角买一件,要买赶快好

买哉。[4]56-57蟹透新鲜,罐头火腿鲜蜜饯,辣鸡辣鸭酱油醋,摊桌摆只满,样样都鲜索,上中下三档菜,客人要吃由自愿。[1]247-248

此歌以歌谣的形式推介饭店特色糕点、米面、饭菜,这首“菜谱式歌谣”颇具地方饮食特色,反映了独具地方风味的饮食文化。

卖糖谣、卖糖歌是叫卖歌中流传最多、最广的一种叫卖声。这些叫卖声各具特色,把糖的品种、功用及其特征等叙唱出来,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招徕顾客,推销产品,民间文艺运用纯熟。如《梨膏本是无价宝》(叫卖调):

一块冰糖调梨膏,二用大小好香料,山楂麦芽能开胃,使君子打倒小童痨,常用五色花露水,又用六味好香料,七星炉里生炭火,八卦炉灶煎梨膏,九制陈皮好开胃,十全大补救五痨,梨膏本是无价宝,消痰止咳有功劳。[5]

据传,梨膏糖始于唐朝名相魏征,距今已有 1300余年历史。他将草药磨成粉末同梨汁一起煎熬,给其久病老母服用。后来这种方法竞相流传,成为疗效食品梨膏糖。梨膏糖分疗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两类。疗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之效用。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等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则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

《卖梨膏糖歌》(卖梨膏糖调):

小小洋镜四角方,各处码头跑一趟。别样东西都不卖,单卖山东梨膏糖。补心补肺补元气,各种药味有名堂。

冰雪梨膏药性浓,孔明用计借东风。神机妙算为第一,刘备重用最有功。

砂仁豆蔻与贯仲,百万军中赵子龙。救得小主登金殿,关公长沙得黄忠。

……

狗肾牛黄共熊胆,姜维大闹铁笼山。多少大将来抵挡,杀得司徒无主张。

此膏真是无价宝,陆逊用计火来烧。火烧连营七百里,烧得刘备真苦恼。[4]54-55

此歌为卖梨膏糖者敲着小锣伴唱,以此招徕生意的叫卖歌。卖梨膏糖者介于商贩和艺人之间,开场先说一会儿小锣书,相当于评弹的开篇,把听众招拢来。这首卖梨膏糖歌是说唱三国故事。旧时,卖梨膏者说唱内容既有滑稽笑料,也有即兴随编。唱罢小锣书、稍润下嗓子、开始说书。说至紧要关头,打开箱子卖糖,卖完糖,再说一会儿书.又到关节时刹住。于是关照听客,要听下文,明日请早。热衷于听这种音乐和腔调的观众,当然免不了要掏钱买下几块梨膏糖。

谚语有云“打锣卖糖,各干一行”。即使是同样的叫卖声,在讲唱时,更具有随意性、自由性和多变性。如《卖水果讲白》(叫卖调):

小客六县码头跑过,呒告生意好做。我在葭沚殿前经过,脱身棉衫头裤,当来铜钿银子无数,到你府上卖水果。生意好做勿好做?东岳大帝来得显,路路摆神仙。号头嗒嗒叫,出门三冲炮,号头嗒嗒声,哄来多少大姑娘老孺人,搭粉带花亲盈盈。勿搭粉,黑铁瘩,搭搭粉,白结括。勿扮假脚大瘩瘩,扮扮假脚咿勒押。众为头商议,请我小客卖梨。

江田雪梨,店头荸荠,生荸荠,熟荸荠,福建糖梗兰香梨。生蕃莳生筋,太和山蕃莳红皮白心。生蕃莳查屁,鲜橄榄回味,佛手干泡茶荷气。葭沚对金鳌,金杏葡萄,冬瓜白肤,田瓜汪肚,美女瓜圆礌礌,前面还有两根葱韭菜。瓜子花生,吃功喷香。还有杏珠枇杷。

……大嫂大姆娘,要买快点买开,勿买小客担过台,买一半送一半,勿买忖忖要后悔。[1]444-446

这首歌流传于台州椒江市海门,旧时阴历正月半迎会及三月廿八东岳大帝神寿日庙会,是海门最热闹得社节。活动有闹花灯,演社戏,高跷台阁,滚龙狮舞,鬼神扮相,杂技火焰,闹湖船,说唱讲白等。这首歌就是旧时迎会和庙会中卖水果人的说唱讲白。卖水果讲白的一首异文,如《卖水果谣》(叫卖调):

天台杏、仙居梨、大田栗、路桥李,松山柿、西山桃、杨梅出在黄石岙。葭沚对金鳌,吃工 (味)黄岩本地早,海门带来一株黄瓜鸟。大姐大嫂问我什么香,瓜子、花生,香乱 (文旦)、枇杷、金杏,金杏卤漓直直,吃工癞头菠萝蜜。菠萝蜜卖来洋钿百几十,劈碎卖散铜钿十加十,小客本钱啊蚀勿蚀。奉化金旦,杏珠、葡萄。葡萄串加串,珍珠米出在天台县。大姐大嫂省来件件省,向我小客买来一株大糖梗。糖梗脑头淡济济,吃工生荸荠。生荸荠,熟荸荠,福建糖梗兰香梨。大糖梗红心,生蕃莳生筋。生蕃莳吃下去放屁,小客送你三个橄榄回味。橄榄两头尖,大姐大嫂鲜甜勿鲜甜。佛手干泡茶痰和气,山东毛楂淡嘴清味,泡茶五香六味。现在革命,吃工老菱。老菱实肚,冬瓜白肤,糖瓜汪肚。晚米瓜圆礌礌,广东带来香菇和酸梅。大姐大嫂看不熟,小客送你两株红萝卜。老伯爷,胡须两梗,大苹果送给你花花。老姆娘张嘴勿用笑趣趣,小客送你花红尝尝嘴。[1]447-449这首《卖水果谣》亦流传于台州地区椒江市海门,是上一首《卖水果讲白》的异文。从这两首歌谣看来,叫卖歌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这么唱,他可以那么说,而且随着市场场景的不同,顾客的不同,商贩们可以即兴发挥。

综之,在旧社会,这种光怪陆离的叫卖歌长期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方便和乐趣。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叫卖声,不同的叫卖配上不同的响器,增加了声音的韵味。有时候,响器还可以代替叫卖。有的用快板,有的用唱调,还有的用变换声音来进行。它们的音调五光十色,各有特点。有的旋律婉转,声调悠扬;有的连数带唱,唱中夹数,运用灵活。在叫卖时,对叫卖之物均要加上不少的形容词,并且其词颇有韵味,很多时候最后一个词的音调转折最有韵味,使人听了不觉厌烦。这种将历史文化与商业作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又能将民间文艺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叫卖歌”,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血脉,是穿透历史的声音。

[1]叶祥江.椒江市歌谣谚语卷[M].台州:台州印刷厂,1991.

[2]章寿松.衢州市歌谣谚语卷 [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13.

[3]汪士云.余杭县故事歌谣谚语卷 [M].杭州:余杭印刷厂,1987:503

[4]朱秋枫.中国歌谣集成:浙江卷 [M].北京:中国 ISBN中心,1995.

[5]钟桂松.桐乡县故事歌谣谚语卷[M].杭州:杭州商学院印刷厂,1989:576-577.

Analysis on Hawking Song on Zhejiang Commercial Culture

LIU Xu-qing
(Chinese Department,Huzhou Normal College,Huzhou,313000,China)

Hawking Song was a kind of introductory way of goods with artistic appeal.That’s also a kind of plain singing in the years of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ing,and it’s also the most economic and popular advertisement.I twas an advertisement words combining goods-selling with folk literature and art.Different kinds of trades hawking song was circulated in Zhejiang,it showed us profound connotation hawking culture.That’s our valuable materials for studying Zhejiang society,folk custom life and commercial culture.

Hawking song;goods sale,folk literature and art;advertisement words

(责任编校:文中)

I207.2

A

1673-0712(2010)01-0115-03

2009-12-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8JC751014).

刘旭青 (1970-),男,湖南株洲人,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音乐文学、民俗文化学。

猜你喜欢

梨膏
市售梨膏产品调研及品质分析
母亲的秋梨膏
雪梨膏
金川雪梨膏 止咳化痰好处多
淘气的我
生津润肺秋梨膏
秋梨膏先生
蜜蜂、蝴蝶,甲壳虫乐队
爱心满满秋梨膏
一等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