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庾信入北后创作中的意象

2010-04-07

关键词:竹杖庾信枯树

胡 政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论庾信入北后创作中的意象

胡 政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庾信入北后的持节愿望、乡关之思、隐遁之念等心态有时通过种种繁富的动植物意象的运用含蓄表达出来,这是其后期之作呈现出幽冷蕴藉的美感的原因之一。

庾信;创作;意象;北朝

庾信 (513-581),字子山,祖籍河南新野。中年以前他生活在南梁,深受皇室厚遇。承圣三年 (554)夏四月丙寅,庾信以散骑常侍的身份出使西魏,从此被羁不归,在北朝历经近三十年的磨难。庾信入北后的创作却随其入北变得成熟起来。能够真正代表庾信后期创作和其创作最高艺术成就的,正是他在西魏北周的环境中,在质朴、刚劲的北方文风的吹拂下,用半生辛酸、血泪和悲愁熔铸成的咏怀作品。正如清水凯夫所说:“庾信文学作品的本质,仍是歌咏失去了人生意义的痛苦心情和希望自我解救的情念。”[1]在艺术形式上,入北后的庾信沿承前期的对仗、声律、辞采等艺术形式技巧的同时又有新的突破,从而使其后期之作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运用大量繁富的意象来婉曲表达心境即是其后期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

意象指“经作者情感和意识加工的由一个或多个语象组成、具有某种诗意自足性的语象结构,是构成诗歌本文的组成部分”[2]。相对于表象而言,意象蕴涵着一定的情感指向和情感色彩。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3]可见在当时意象的使用已经被视为构成文学作品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入北后的庾信处于相当压抑的环境中。北方自然环境的恶劣尚可克服,社会环境的严酷冰冷则使他终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未泯的立功意识又使他不得不向北人的白眼冷遇低头。为了能在不触犯北朝政权的情况下抒发其缠绵哀怨的乡关之思、隐遁之念等幽情,庾信较多运用意象来隐晦曲折地加以表达,从而使其后期之作呈现出含蓄蕴藉的美感。其作品中甚至形成了一系列意象群。

一、象征品行高洁、志于隐逸的意象

在北朝的泥沼里,庾信有着保持名节的迫切愿望,即使在他仕北后还是如此。于是他在作品中采用大批象征品行高洁、志于隐逸的意象。其中植物意象较多,如:竹、桐、松、柳、桂、芝、兰、菊、蕙、莲、荷等;鸟的意象 ,如 :鹤、鸾、燕、鹏等;动物意象 ,如 :马、鹿、龟、鱼、龙等 ;玉的意象 ,如 :珠、琼、瑶、瑜、翡翠等 ;又有琴、棋、书、画、酒等与隐逸、雅趣的文化内涵相关的人文意象。下面以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竹”为例,对此类意象进行考察。

竹不畏霜雪,又虚心、有节。其自然属性极易使人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品质、超凡脱俗的人格境界。王国维说:“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与?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其色。……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泠然而清,挹之而无穷,玩之而不可亵也。其超脱之致,与不可屈之节,与君子为近,是以君子取焉。”[4]竹被直接用来表现审美情趣、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源于南齐诗人谢朓。其《秋竹曲》借歌颂竹的“凌白雪”和“贞心荫曲池”来表现自己忠诚不二的高洁品行,确立了竹作为文学符号的地位。

庾信文集中,“竹”字共出现七十二次,又有与之相关的“笋”七次、“筠七次、“筍”三次,用作意象的有近六十次,其中大多数用于后期诗文中。在《邛竹杖赋》中,庾信描绘了沉冥子采竹、制杖、献杖的过程,并对竹不得终老林中抱以同情,实则是以竹自喻,寄寓深沉。文中写道:

女便娟高节,寂历无心。霜风色古,露染斑深。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沉沉。文不自殊,质而见赏,蕴诸鸣凤之律,制以成龙之杖。拔条劲直,璘斌色滋,和轮人之不重,待羽客以相贻。

庾信将自己物化为“女便 娟高节,寂历无心”、“文不自殊,质而见赏”的竹,他看中的便是竹体现出的高洁不屈的人格力量。竹成了庾信用以寄托情感的对象,它身上隐含着庾信不向北朝统治者屈服和为梁、为家族、为自己保守名节的愿望。

对于庾信来说,北朝统治力量异常强大,欲维护自己的名节意味着要遭受莫大的苦楚,所以庾信他在《拟咏怀》之一中,称自己是“松竹且悲吟”,在《拟连珠》之三十四中自称为南方“吴亭”的“已枯之竹”,在《正旦上司宪府》中称其仕途不如意的日子是“短筍犹埋竹”。

竹意象中还寄托了庾信的隐遁之念。在《邛竹杖赋》中,庾信通篇自比,以明其宁愿“处不才之间,当有用之始”的隐逸志趣。竹林是庾信隐遁情感的寄托地。在《奉答赐酒鹅》诗中,庾信表达了他对“惟知就竹林”的愿望,在《暮秋野兴赋得倾壶酒》诗中,庾信又写到:“但令逢秋菊,何须就竹林。”其中的“竹林”和“秋菊”一样,是隐逸的象征。

在庾信的竹意象群中,“竹杖”共出现三次,其寓意各有不同。《邛竹杖赋》中的“竹杖”在庾信看来,虽“拔条劲直,璘斌色滋”、“霜风色古,露染斑深”,但已经为人所摧残,而庾信所欣赏的是自生自灭、不为世用之竹,此处竹杖当是庾信后期的自喻。《竹杖赋》中的“竹杖”是“桓宣武”以“楚丘先生”年老之故所赠。“竹杖”代指庾信的“年华未暮,容貌先秋”的衰老之态。《拟连珠》之五中有“是以竹杖扶危,不能正武擔之石”两句,其中“竹杖”乃用其能扶持意,喻扶持梁室的名将烈士。

二、象征乡关之思、羁旅之恨的意象

庾信浓厚的乡关之思、羁旅之恨有时借用雁、柳、猿、青山等意象来表达。自从汉代苏武用雁书传音起,雁就成了思归的代名词。他思归不得,将情感寄寓于雁:

苏武之一雁空飞。(《哀江南赋》)

白雁抱书,定无家可寄。(《拟连珠》之四十四)

况复惊鸿别水,但见徘徊。(《谢赵王赉马并繖启》)

《咏雁》一诗更是全用兴体:

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稻粱俱可恋,飞去复飞还。

表面写雁,实则写己。雁身上寄托了庾信不得南归之情和为了“稻粱”而仕北的感慨。雁能够自由往来于南北,这正是庾信所艳羡的。他希望自己能象“衡南雁”那样“秋分俱渡河”(《和侃法师三绝》之二),而回南希望的断绝使他只能“沙回雁飞低 ”(《对宴齐使 》)。

柳是故园的象征。这一意象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庾信作品中用“蒲柳”自喻,或自称为“移柳”,含有思归之意。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中以猿声为悲,盛弘之《荆州记》更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句,此后旅人闻猿而悲成了羁旅行役作品中常见的内容。庾信集中多次出现“吟猿”、“骇猿”、“鸣猿 ”、“啸猿 ”、“冷猿”等意象,用以表现其内心始终不泯的思归情绪。《拟咏怀》之七:“青山望断河”,其中“青山”也是故土的象征。这一意象源于谢朓的名作《游东田》:“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5]

三、意象的悲愁色彩

在北朝严酷的环境下,庾信的真实处境是悲惨的。所以庾信笔下的不少意象附着上了悲愁的色彩。树是枯树,鹤是唳鹤,鸾是孤鸾,马是弃马,蝉是寒蝉,鱼是涸鱼等等。其中最能代表庾信自我形象、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枯树意象。这一意象在《枯树赋》里得到集中体现: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山精妖孽。

庾信运用比兴、用典等手法将其悲愁的形象和情感寄寓在贞节之松、文梓、销亡之桂、半死之桐、断节之竹、枯杨、枯桑等种种因移植而枯萎的树上。在“苔埋菌压,鸟剥虫穿”、“移于异地”、“山河阻绝,飘零流别”等诸般摧残下,良才名木已风采不再。“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象征着入北给庾信的身心带来的巨大创伤和他生命状态的消沉。这些人格化特征非常明显的枯树是庾信枯树意象的多种形态或曰变形,形成了一个意象群。在其它作品中,庾信的枯树意象群中还包括“其枝已折”的“龙门之桐”(《伤心赋》)、“虽残生而犹死”的梧桐、交让 (《拟连珠 》之二十七)、“变火 ”的“古槐 ”、“落胶 ”的“枯枫 ”(《园庭 》)、“故柳 ”、“寒樗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 》之九)、“空心不死树 ”(《北园射堂新成 》)、“曲辕树 ”(《和张侍中述怀》)、枯衰的“蒲柳”(《谨赠司寇淮南公》)等。

对于庾信而言,入北意味着他生命的春天已经远去,以悲凉哀愁、孤独无助、飘零无依、衰老脆弱为特征的秋天则恰好可以象征庾信此时的生命状态。在庾信眼里,秋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季节时令,庾信的秋气之悲突破了季节的限制:

异秋天而可悲。(《小园赋》)

无妨对春日,怀抱只言秋。(《和庾四》)

士之悲也,宁有春秋之异、无假穷秋,于时悲矣。(《思旧铭序》)

庾信的这种悲秋心理使得上述意象笼罩在一片秋气之中。再加上北朝的社会、政治环境背景的惨酷、冷漠,庾信作品中多用“霜 ”、“露 ”、“冰 ”、“雪 ”、“风 ”等与寒冷有关的天气意象来形容。这些意象和枯树、伤禽、孤兽等意象结合起来,形成了幽寒冷清的艺术格调。

[1]清水凯夫.六朝文学论文集[C].重庆出版社,1989.

[2]蒋 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J].文学评论,2002(3):27.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王国维.王国维文集 (第一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5]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齐诗 (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责任编辑:王云江]

On imagery of Yu Xin’s creation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HU Zheng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Xuzhou Nor mal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In Northern Dynasties,out of the need to express his aspiration of keeping innocent repute、missing hometown and withdrawing from society,Yu Xin used a large number of animal and plant imagery in his creation.This is one of the reasons of his creation appeared style of coldness in later period.

Yu Xin;Creation;imagery;the northern dynasties

I206

A

1673-9477(2010)02-0099-02

2010-04-20

胡政 (1978-),男,江苏丰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和文学批评。

猜你喜欢

竹杖庾信枯树
Gratitude for the Source of Benefit
尺子在量人的时候别忘了量己
枯树的耳朵
蓝旭志
绝句
枯木与藤蔓
220kV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垂老吟
外貌描写莫从俗
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