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理探究性学习

2010-04-06广东省紫金中学517400韩涛

地理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探究性太阳探究

广东省紫金中学 (517400) 韩涛

浅议地理探究性学习

广东省紫金中学 (517400) 韩涛

与传统狭义的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觉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育心理学指出: 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疲劳,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生动活泼、灵活变化的学习情境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一、让学生动手,经历探究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狭义学习中的弊端。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获取。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地理教学要重在“做”,通过学生亲自做,亲身经历,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它的基本过程是:(1)收集有关的资料(利用查阅课本、各种直观教具、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2)分析、研究、讨论、交流、归纳有关材料;(3)通过验证或讨论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

例如学习“水资源合理利用”一课时,可以这样操作。首先, 用多媒体展示“咸海的变迁图”。让学生了解咸海的位置,并比较分析1960年、1987年和2000年三幅图的差异(A.面积的减少,B.河流的变化:常流河→季节河→断流。估计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再提出问题。然后,合作探究“咸海的忧虑”,问题一:分析咸海面积减少的自然原因?问题二:分析咸海面积减少的人为原因?问题三:该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问题四:你认为有哪些措施来解决咸海面积减小的问题? 学生讨论、提问、发言,教师再根据各个问题进行总结(图片展示,归纳)。最后,让学生通过收集给出一个相似的案例资料供大家分析讨论,体会学到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规律性,归纳总结。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口说、用脑想、用心学。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探究知识奥秘,体会到了探究学习过程的艰辛,取得成就时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指导了学法,培养科学的思维品质。

二、激发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猜想、假设都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甚至有时候会得出一些异想天开的新方法,对问题能提出超常规的独特、新颖的见解。要利用有关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多种猜想和假设,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探究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

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时,我们就可以设定了这样的假设:(1)假设黄赤交角比23℃26'大,地球上的地理现象会有哪些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索分析:①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将变大、南北极圈的纬度将变小;②极昼(夜)的范围扩大、直射范围扩大;③一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最大值增大、极圈之间各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值增大;④温带面积缩小、热带与寒带的面积扩大;⑤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增大。(2)假设黄赤交角较小(分析与前反之)。(3)假设黄赤交角等于0度,分析:当黄赤交角=0度时,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各地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各地终年昼夜等长;无四季更替;气压带风带不移动。(4)假设“地球只自转”,分析:①太阳直射纬线位置固定(无直射点回归运动);②无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③无四季更替现象;④气压带风带不移动。(5)假设地球只公转,分析:①昼夜更替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②地面作水平的物体方向无偏向。(6)假设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分析:①增快,则自转真正周期变短,昼夜更替周期也变短;②减慢,则自转真正周期变长,昼夜更替周期也变长。(7)假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分析:①增快,则公转周期变短;②减慢,则公转周期变长。(8)假设运动方向变化,分析:①自转与公转任一个方向变化,则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减短、恒星日长于太阳日;②公转与自转方向都同时变,则恒星日与太阳日均不变;③自转方向变为自东向西,则太阳西升东落、地面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为北左南右。

在争辩中,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获得了许多以前没有获得的信息和知识。

三、改演示活动为学生实验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演示活动中活动者是教师,而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活动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操作,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搭起认识的桥梁。这虽能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和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规律,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将某些操作简易、现象明显的改为学生实验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由于受认识水平和实验能力的制约,学生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验疑难,这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源于“疑”,质疑激活创造性思维。

如在“山岳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中,模拟火山活动及火山的形成的实验活动设计如下。

1.实验准备。(1)在半截易拉罐里放入一些土豆泥,将它塑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山顶端”挖一个小洞;(2)往洞口注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并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2.分组实验。组织学生收集实验喷发物,并填写下表,研究它们各自代表什么。

思考:桌面的番茄酱是从哪里来的?它与火山爆发时的岩浆有什么联系?

3.学生讨论。从模拟实验出发,小组讨论推理火山爆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推理以下问题:(1)地壳深处的岩浆是怎么上来的?(2)地壳深处的岩浆是沿什么路线上来的?(3)火山喷发的区域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会有火山喷发的现象,有的地方却没有?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体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耕耘”的教学思想。

四、广泛开展课外小实验、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利用活动课或布置家庭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等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个性发展等多种需要,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地理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结合乡土地理教材,如家乡地形、家乡河流流域综合开发、家乡的一些历史事件等;探究身边的地理知识,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学习大气对太阳的散射作用时,可以提出 “为什么交通警示灯呈红色,汽车尾部用红灯?”再如,学习我国民居特色时,提出“北平南尖”“南辕北辙”、陕北窑洞、傣族竹楼……客家“围屋”的问题。还有根据冬夏季的作息时间表来体验“随季节的不同,各地昼夜长短也不同”,“太阳光照进教室距离的远近”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的地理现象等;探究时事热点,如中东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地区,海湾战争与石油危机,朝核和伊核问题,世界能源危机;探究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对海啸、沙尘暴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变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探究性学习只有依托教材,侧重课堂,才能在中学教育中生根、开花和结果,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

猜你喜欢

探究性太阳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太阳几点睡觉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