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2010-04-06谢彦红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9期
关键词:复杂性整体思维

● 谢彦红

复杂性思维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 谢彦红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线形的进化模式,使人们忽视了发展所内涵的随机性特点。我们必须采取一种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性思维认识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复杂性思维;复杂性

一、非线性思维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关注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是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如果想比较全面的认识它,就需要尽量从认识的各种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将问题提出来,而不能满足于那种一因一果的简单解释。由于各种非线性关系的存在,要求我们在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时,必须采取非线性的复杂性探究方式。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以及复杂系统中无穷尽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采用简化的方式是必备的。因此,既要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进行复杂思维,同时又不能“沉浸”于复杂之中,还需尽量化“复杂”为“简约”。“简约”,旨在把关键的要素从复杂的“问题网络”中分离出来,找到“关节点”,通过这个“点”辐射到“线”、“面”乃至全局。文化的培育是复杂的,若把院校自我评价的发展作为培育的突破口,借助完善自我评价机制将质量意识渗透于学校的日常办学行为中,在潜移默化中就培育了自身的文化。

对待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与演化,我们需要坚持一种有限的预测观。对于复杂系统而言,最小的不确定性通过反馈耦合而得以放大,在某一分叉点上引起突变,从而令整个系统的前景变得完全不可预测。“即使我们已知初值和边界约束,系统仍有许多作为涨落的结果的态可供 ‘选择’”[1],“解决的办法并不在于设计较好的改革方案,从某些具体的革新和政策上搞再多的花样也无济于事”[2],只能根据时空的变化适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事实证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活动很难被严格确保在初始轨道上长久运行,许多规制出台后,不久便发现无法继续推行。当然,非线性系统并不排除局部的可预测性。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完善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高校之间的合作以及有限资源的竞争可能导致协调效应,任何稳定的问题无法被直接量化,因此决策者要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当我们沿着我们的战略路线行进时,我们对改变我们步伐和最后的方向保持着非常的敏感,因为新的事情和出乎意料的未来使我们重新思考、重新评价和重新策划我们的未来目的地;世界不是已经在那儿等着我们去反映的,它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结果,一个了解什么安排和组织了这个世界的意愿的过程”。[3]

二、整体思维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关注整体发展

整体思维是和还原论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对事物的分析不能孤立地进行,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之和。它要求我们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去认识对象,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整体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将组织及其管理看成是由各种自组织系统所构成的,将组织视为一种能够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演化和自我发展的有机体。

作为复杂系统而存在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它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只能从整体上显示出来,而子系统所没有的新特征就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复杂现象大于因果链的孤立属性的简单总和。如果只强调从整体上把握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而忽视它各个组成部分的认识也是含糊的。因为,“解释这些现象不仅要通过它们的组成部分,而且要估计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总和。有联系的事物的总和,可以看成具有特殊的整体水平的功能和属性的系统”[4]。况且,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本身又是作为教育系统的子系统而存在的。因此,当我们强调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整体性时,不能忽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本身也是作为部分而存在的,也不能忽视构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部分中也有整体性。整体思维虽强调整体,但它并不排除对系统采取分析的方法,只是反对认识系统时采用纯粹分析方法。比如,质量管理模式可以看成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也可以看成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系统,而每一个部分又可以看成是质量管理的缩影。事实上,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整体属性或功能需要如此,进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选择更需要如此。因为“任何复杂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的运动。当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独立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呈现为无规则的无序运动;当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呈现为有规律的有序运动状态”[5]。作为一种整体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不是加和式的,而是一种特殊的涌现式。比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运作,可以把它分成多个要素:管理者、被管理者、工作计划、质量保障机制等。工作计划的后果和产物又形成了它本身的起因或它产生的必要条件。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又反馈作用于要素,以便把它们作为质量管理过程的部分共同生产出来。因此,质量管理过程是一个不间断地生产的圆环,可以说在其中的产物对于生产它们的母机的产生也是必不可少的。

整体思维体现了一种连接的思考方式,它把简化思维方式中相互割裂、分离的概念、定律、原则按照组织的方式联接起来。同时为原系统注入了动力,使原系统具有了动态和连续的特征。人们认识到,质量管理不再是高校中少数质量管理人员的事情,而是需要高校的所有部门、各类人员,在从课程研制、学习活动设计,到学生实习的各个阶段,从上到下都要为提高和保证教育的质量而努力。这就必须把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果缺乏人员的参与和管理层的承诺,那么,即使是再好的质量标准也只是一纸空文。因此,这里需要一种整体的观念,即组织各类人员都需要有“全面质量”的意识而避免本位“质量”意识,各环节及部门需要紧密配合保证“全面质量”的提高。

三、关系思维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关注超越普遍性

关系是由实体与其周围环境要素所组成的一种组织模式。个体只有在与环境、背景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存在、定义、描述和认识。关系者脱离了关系就失去其意义,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在关系思维的视野中将自己“既作为演员又作为观众”。

关系思维可以使我们在一个更大的整体或关系域中理解实体或事件。关系思维想要说明的是,组织及其管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定层次的实体按照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既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组织系统,又确定了一种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客观关系比客观实体有着更复杂、更丰富的内容。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用一种关系思维来进行思考,这种关系思维突出客观实体是在关联性关系中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客观关系的重要性超过了客观实体本身。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也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解读它们。正如莫兰所言:“必须把信息和资料放置在他们的背景中以使他们获得意义。”[6]对待复杂的问题,我们“永远不要使概念封闭起来,要粉碎封闭的疆界,在被分割的东西之间重建联系,努力掌握多方面性,考虑到特殊性、地点、实践、又永远不忘记起整合作用的总体”。[7]许多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问题不是单纯的教育管理问题,它往往是经济问题或政治问题或文化问题,同时又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关系思维,从内外部关系中去寻找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答案。

第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要立足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我们注意到,复杂性系统由于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紧密,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机制、控制方式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不能把子系统当做简单的“因子”处理,必须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虽然各组成要素在质量管理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有的处于主要地位,有的处于次要地位,但它们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之间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因为“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互相关联的。每一件事物影响另一件事物。不管差别多么大,不管距离多么遥远,我们都是相互关联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事实上,在我们中间,在其他人群和我们周围的世界找不到真正的分隔除非在我们的思想里制造这种分隔”。[8]我们须认识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所包含的复杂性,试图运用现有的全部知识来将环境与设计联系起来,将战略与战术统一起来,或将下属在具体情况下参与决策的适宜程度确定下来。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职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目标、职工素质等方面来考虑,不能千篇一律。

第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要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按照怀特德的过程哲学,作为有机体的组织是一直处于进化过程之中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有机体的组织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作为有机体的组织本身具有内在的力量,它要创生自己的环境。系统必须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依赖与彼此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与外部环境彼此影响。质量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必须依据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具体情况来灵活选用,并随着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而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应当顺应高等教育的变革趋势,准确定位,将高等学校作为质量保障的主体。质量保障机构制定的标准和指标应当充分考虑各类院校的不同质量保障需求。纵观管理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处于不同组织层次上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管理类型。只有当管理行为和现行情境相一致时,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

四、过程思维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关注生成

复杂性思想表明: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由存在到演化、由绝对到相对、由解决单一层次问题到面临跨层次问题挑战的时代,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确定性”终结的时代。有机体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结构,具有生命与活动能力,并处于不断的演化和创造中,这种演化和创造就表现为过程。过程思维提示我们“不存在那种可能被一劳永逸地解决的问题,而是存在着一种动力的、演化着的问题解答。”[9]叶澜说过,对于教育这样的复杂系统来说,非平衡态是常态,演化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集合体,它在历史演化中生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过程思维考察质量管理的各种问题,否则各种决策和运作方式极容易导致维持现状,最终导致僵化。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生成过程并非只有一种状态,它是初态、过渡态和终态的集合。因而,它的生成随着内外部关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相对于以前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质量管理,无沦是要素、结构和功能,还是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提升的重视就是很好的证明,它由初期的质量控制与合规性发展成“持续改进质量”。如果我们仍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一切问题,那么就难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实践也证明,无论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离不开过程思维。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生成性和过程性表明,对它的理解和把握不能脱离历史与现实。此外,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与管理规划,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恪守原来的方案。尽管系统内存在确定性的一面,但是一旦运作起来,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就会冲击规划,所以不应该被原计划所束缚,管理应该是一个不断涌现创造性的过程。德鲁克说过,系统的创新……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以及系统地分析这些变化可能为经济或社会创新提供的机遇。所以,对于管理实践者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质量管理探索的是组织及其管理的产生而不是产生的组织及其管理,因为这种产生是在过程之中的。在这种思维风格中,管理的目的、结构和职能成为第二位的,而处于第一位的过程促成了组织及其管理的产生和持续的存在。

复杂性科学告诉我们,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义是动态的,社会组织不是根据某些超验的原则设计的,而是动态地回答偶然信息的结果。于是,“目的”的概念被“过程”所代替,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都存在于一个形成、变化和消亡的连续过程中,每个期限的时刻都吸取了前一个时刻,并将它转化,从而在过程的各个阶段组成—个新的和绝不重复的事件。这种分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过程的视角,突出了预测、思考和情景规划的智力过程的重要性,而管理结果则成为第二位的。战略对于未来不是递进性步骤,而是要求一个长期的设想;战略管理的任务是处理甚至使用不可预测性、碰撞的各种文化、冲突和不连贯性。面对社会的日益多样的需求和快速的发展,必然带来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调整、重组,正是这种适应社会系统的主动对接,推动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的动态连续发展。

[1][7]李枭鹰.复杂性视域中的高等教育研究思维[J].中国高教研究,2010(4):24,25.

[2][8][加拿大]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118-119.

[3]彭新武著.进化管理学—复杂、动态环境下的管理思维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

[4][9]彭新武.复杂性思维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2.56.

[5]李枭鹰.运用整体思维审视高等教育若干抉择[J].高校教育管理,2010(3):42.

[6][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5.

谢彦红/山东滨州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育基本理论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复杂性整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