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观察
2010-04-05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300200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300200) 王 丽
浅谈地理课堂观察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300200) 王 丽
新课程提倡教师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展校本教研,旨在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坚持日常的课堂观察,是发现自己与同伴在教学中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方法。
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相比,主要不是遵照教学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定量打分并作出一个“优”或“良”的定性判断,而是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密切观察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做比较详细的记录,课下及时分析、判断这些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操作对学生学习过程、效果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教师之间就此观察结果进行相互学习与切磋,使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及未来发展有利的教学行为得以发扬,不利的教学行为得到改进。可见,课堂观察是密切关注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的种种因素,并进一步具体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良好作用或不利影响。
在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过程、心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听课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悉心、全面地观察影响着“学生学会” 每项因素,同时也要重点观察影响着“学生会学”及身心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因素。听课教师既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情,也不能忽略对学生学习有主导作用的教师言行举止的诸多细节。
那么,教师走进地理课堂应怎样观察?着重观察什么呢?
一、观察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外显行为
在课堂上,只有现场发生、看得见的现象才能被观察到,所以,观察对象是学生、教师围绕教学事件、过程而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正是学生、教师的外显行为活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真实地反映了本节课学生是否学好了,有哪些原因使学生学得好,有哪些原因使学生学得不好?
例如:观察学生是否参与了自主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是否愉快?主要看每位学生是否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否领到了活动任务,在小组学习中是否负有一定责任;虽然在课堂上发言的人数是有限的,而其他学生是否也有某种机会、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学生表达的结论与教科书中的结论有出入时,教师抱以什么态度,是怎样评价的,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是否表现出了成就感?等等。
例如:观察学生是否参与、体验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看学生是否明确了探究任务,是否获得了开展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地理材料,是否正在开展着一个或几个探究性问题的讨论,还要看学生是否有合作同伴,各小组讨论的不同结果是否有机会进一步争论,得到加深或知道如何加以调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否能及时得到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以及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时间是否够用等等。
二、观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因素是否优化
在课堂45分钟内,围绕教学过程发生的事件和现象有很多,课堂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呢?在新课程背景下,听课教师要牢固确立新课程三维目标,以新课程理念为线索梳理观察思路,确定观察重点。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提倡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倡通过教师的精心预设,课堂交流互动达到的教学生成。那么,这些理念在教师“教”中怎样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三维目标在学生怎样的“学”中才能得到有效地落实?带着这样的任务,听课教师的观察重点就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各个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基础、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学习时间、教学设计、教师指导等几大类。但是,这些要素在课堂上不一定是完整呈现的,而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且分散、穿插地体现在相应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中的。听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重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汇总观察信息,判断这些对学生学习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各个因素是否优化。
例如:教学的生成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教师指导有密切关系。观察教学过程是否具有生成性,首先看学生是否获得了表达独立见解的机会,教师是否及时发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某些独特的思路、有效的方法,是否予以充分认可、提炼和提升?某学生得出的知识结论出现了偏差,是否有对调整全体学生的认知思路有价值?教师是否及时捕捉为新的教学资源,把握了宝贵的教学契机,引发了更加深入的讨论。讨论结果精彩地超越了教科书的知识局限,以及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预设等等。
三、编制观察提纲,掌握观察要点,使观察有的放矢、简便易行
教师在听课观察、记录时,由于教学节奏比较快,观察的内容又很多,往往难以捕捉、记录到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这将影响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为此,结合平时听课的经验,提前列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现象,作为课堂观察内容的提示,为教师有效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提供方便的操作工具,是教研部门、学校教研组应研究与完成的一项必要工作。
2009年初,天津市中学地理学科编制并发放了地理课堂观察项目,涉及到100多种情况,都是地理课堂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表中对这些项目并无“优”、“劣”分类与评价,听课教师观察到与表中项目大体吻合的情况,就以划“∨”的方式如实标示出来,这样就简便地描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现状。在使用说明中,我们特别提倡听课教师也要及时补充记录那些现场发生的其它有价值的情况。
一些教师看到这些观察项目后说,我现在已经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了。这说明课堂观察项目对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起到了提示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活动,自觉地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操作行为之间的转化与统一,也说明汇编课堂观察项目的初衷已经基本达到。这些项目的确不是用来评价教师的,而用来帮助教师自我研究教学行动、调整教学价值取向、改进教学行为的。
由于课堂教学改革是不断深化的,所以,课堂观察重点及教学行为优化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简单循环往复的,而是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现状的改善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现列举部分课堂观察项目,供同行们参考、斧正。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
(1)学习资源主要来自:教科书;地图;生活事例。(2)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熟悉,参与自如;新鲜,感兴趣;陌生,不习惯;不理解,感到盲目;只要认真听讲、观看即可。(3)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了;都以某种方式表达学习效果了;知道自己学得怎样;不知到自己学得怎样。(4)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暴露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纰漏;学习过程顺利,没有出现什么事故;出现了一些超出预设的问题,教师大多回避了; 出现了不少对知识、能力、观念提升的契机,很多都没有充分利用。(5)学生在发言之前: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尚没有准备好;毫无精神准备。(6)学生在发言后:立刻坐下;站着等待老师与其他同学说话;继续回答教师的追问。(7)多数学生的发言:比较紧张;比较放松;比较老练;发言内容主要是独立思考的;发言内容主要是与同伴商量的。(8)多数学生发言内容:主要表达主观见解;回答内容主要来自教科书;在表达知识结论的同时也表达了思考过程、方法;未理解问题的含义,答非所问;(9)所学知识结论主要是:结合生活体验、感悟到的;独立思考归纳、提炼出来的;在师生对话中提升、深化的;同伴互助完善的;从教科书中读到的;老师讲解、告诉的。(10)学生发言后:得到充分肯定,表情愉悦;受到批评、面红耳赤;暴露的偏差得到纠正、指导;认知中存在问题未被发现,未得到解决。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
(1)教学资源的使用:挖掘得很充分;是启发、引导学生思维的平台;利用得不充分,是自己讲解的道具。(2)本节课中地理问题的设计:明确;对达成学习目标很有效;虽有一定深度、难度,但学生能接受;太散,没有主题,答什么都行;缺乏思考性;答案太唯一,不看教科书,答不出来;不好理解,对学生思维有干扰作用;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3)教师的发言:主要是平铺直叙、乏味地讲授知识;讲授的知识过深、超标了;引导了学生活动,提出了活动要求、点拨学生的认知思路;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体现了教学智慧;体现了治学的严谨;体现了幽默;体现了宽容;体现了谦虚、诚实。(4)教师对学生发言的点评:以批评、否定为主;以肯定、鼓励为主;既指出了问题又给学生留了面子;没有涉及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基本上就事论事;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剖析;能引导学生发现、校正自己或同伴出现的问题。(5)教师获得的学习反馈:是全体学生的;多数学生的;少数学生的。(6)本节学习内容的总结:是教师自己归纳、概括的;基本上是由学生提炼、概括的。(7)教师的板书:是逐步书写的;是最后整体呈现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参与完成的;是某几个学生整理的。 (8)本节教学设计:教学情境首尾呼应;几个案例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几个案例关系不明,相互干扰;有恰当音乐、图片增加了学科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9)本节教学:有很多创新;多数策略都有效;有一些恰当的方法、策略;所用方法缺乏独特性;采取的策略缺乏有效性。(10)本节课:没有科学性错误;有一两处明显的科学性问题;专业语言表述欠科学、严谨。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观察:
(1)本节学到的知识:知道了;理解了;掌握了;深度适当;广度适当;贴近生活;形象生动;建立了内在联系;比较肤浅;抽象难懂;比较零散。(2)学生在本节课:学到了学习方法、思路;学习过程的价值大于教科书知识的价值;除了教科书中的知识,没有更多收获。(3)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发展;有些收获;没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