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规划:重构中国经济版图

2010-04-05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于吉海

地理教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经济区生态建设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于吉海

去年以来,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的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目的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它们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促进中部崛起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的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陕西省汉中、安康、延安和榆林,甘肃省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区优势的区位条件有:①战略区位重要。经济区处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②科教实力雄厚。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③工业基础良好。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2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5个和大学科技园区3个,是国家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④文化积淀深厚。该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和羲皇故里,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资源。⑤城镇带初步形成。西安特大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内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陇海沿线城镇带已具雏形。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共计20个市。总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

三、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

横琴岛面积106.46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2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1℃;平均年降水量2015.9毫米。目前,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土地面积有40.2平方公里,设有国家一类口岸横琴口岸。随着横琴大桥和莲花大桥的相继通车,横琴岛已经与珠海市区和澳门连成一体,成为内地通往澳门的第二个陆路通道。设立“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为“9+2”地区的区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澳门和珠海的“横琴模式”是“一国两制”的新创举。澳门特区政府以十二亿元澳门币的土地租金,支付广东省珠海横琴岛1.09平方公里用地的使用权,这块特殊的土地是澳门大学新校区,租赁期自新校区启用之日始,至二零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止。这片土地由澳门政府依澳门法律实施管辖,意味着广东珠海横琴岛的一部分,成了实施“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一模式对弹丸之地的香港和澳门的未来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现实意义。横琴作为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将被纳入经济特区范围,并实行一二线分线管理以及一系列发展建设管理创新。它也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辽宁沿海经济带以“一核、一轴、两翼”为总体布局框架,其中以大连为核心,大连—营口—盘锦为主轴,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为两翼。按照规划,到2020年,将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率提高到70%,城乡居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位于东北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的接合部,是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没有整体开发的地域,未利用土地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废弃的盐田、盐碱地、荒滩约2000平方公里,可利用的滩涂约1000多平方公里。宜港岸线约1000公里,80%以上尚未开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区域内产业配套能力也较强,造船、机床、内燃机车、石化、冶金、石油、电力等能源工业规模较大,大连、营口、锦州等港口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疏港和支线铁路运输网络。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人才优势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成为了外资在东北地区聚集的“洼地”, 这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连云港、大丰港、南通港,沿海三大港口群正在勾勒一张“链式”发展的新画卷——江苏正在加紧建设“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黄金海岸”。该区域规划主要内容有:①优化城镇、农村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②重点加强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提高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④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⑤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和南北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⑥加强海域滩涂资源开发,围填海域滩涂要依法科学进行,并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⑦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管;⑧推进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沿海开发战略不仅将成为江苏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也肩负着孕育中国东部经济新增长极的重任。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六、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

长吉图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100万,经济总量为3600亿元。以长春、吉林、图们江为核心的开发开放先导区,目的是立足图们江,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全面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目前,东北亚区域的GDP总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5,中日韩三国的GDP总量占亚洲经济总量的73%,东北亚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国务院给长吉图先导区的战略定位是: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长吉图一体化的要求是:①要形成分工明确的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珲春开放窗口作用,把珲春建设成为集边境区域性出口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开发、生产服务、国际物流采购、跨国旅游等多种对外合作形式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桥头堡;加快提升延龙图开放前沿功能,把延龙图建设成为图们江区域重要的物流节点和国际产业合作服务基地;强化长吉腹地支撑能力,发挥科技、人才、产业优势,打造“长东北”新区和吉林北部工业新区,加快建设长吉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成为图们江区域的资源要素聚集高地、产业和科技创新高地、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东北亚国际商务服务基地。②促进城镇协调发展,提高长吉图区域城镇化水平,继续巩固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核心地位,加快“延龙图”组合城市向大城市发展,逐步把珲春打造成大城市,努力把区域内交通轴线的主要节点城市打造成中等城市,分步推进县城镇升级为小城市,促进区域内各类城市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③要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各类开发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全力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等八大新型工业基地。

七、促进中部崛起规划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主要目标是:①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重点地区开发开放取得成效,“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48%。 ②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积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减少30%,水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④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城乡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9%。到2020年,中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与滨州市的全部及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莱州等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采取的主要措施:①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②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③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④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甘肃省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化工业比重较大,是典型的“两高一资”工业结构,经济发展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极强。2007年,该省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0%,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而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8倍和1.18倍。这个现实再次说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省将着力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培育100户骨干企业,积极改造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逐步形成覆盖全省、各具特色的7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在兰州、白银建设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为主的“兰白”循环经济基地;在平凉、庆阳建设以煤电化工、石油化工为主的“平庆”循环经济基地;在金昌建设以有色金属新材料为主的金昌循环经济基地;在酒泉、嘉峪关建设以清洁能源和冶金新材料为主的“酒嘉”循环经济基地;在天水建设以加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在张掖、武威、定西建设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张武定”循环经济基地;在甘南、临夏、陇南建设以林业、草业和中药材等生态经济为主的“甘临陇”循环经济基地。

十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其规划建设主要体现为:①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②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③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④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发挥海南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我国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⑤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加大南海油气、旅游、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物资供应、综合利用和产品运销基地。⑥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

十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核心内容有“六个着力”、“四条原则”、“四大战略定位”和“五项目标”。

六个着力。这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下一步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是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二是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三是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四是着力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五是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条原则。这是对指导思想的深化。一是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二是承接创新、优化升级的原则。三是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

四大战略定位。这是示范区规划高度的重要体现。要立足安徽,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五项目标。规划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提出了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开放合作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与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对接;四是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五是人居环境更加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规划还对2020年的目标进行了展望,到那时,皖江城市带将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猜你喜欢

经济区生态建设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