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2010-04-05李晓红
李晓红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成为国际货币的必备条件
(一)稳定的政治局势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发行该货币经济体的政治局势必须长时期保持稳定,并且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假如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变事件频频发生,就会直接引起金融的不稳定,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其金融产品就无安全性可言。人们对某种货币的信任,其实是对发行该货币经济体政治的信任。另外,该经济体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度及强势的话语权也必然会促进该经济体货币的国际化。
(二)强大的军事力量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发行该货币的经济体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坚强的后盾。当年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如今的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其显形及隐形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至关重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具有威慑力,从而保证该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安全性。
(三)一定的经济规模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发行该货币经济体要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英国当年通过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第一个经济霸权国家。美国的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从20世纪初的10%迅速提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宏大的经济规模为英镑、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广泛的对外贸易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发行该货币的经济体必须和全球各国有极广泛的贸易往来,必须在全球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大范围的进出口贸易和大规模的国际投资才有可能使国际上广泛接受并使用该货币。该经济体只有和全球各国及经济体建立起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其贸易和投资伙伴才有可能将该经济体货币作为支付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
(五)稳定的货币汇率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汇率必须相对稳定且有升值的空间,应该有一个风险上限,汇率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前提条件,是人们持有该货币的镇静剂。只有汇率稳定才能使货币保值,才能被其他国家及经济体接受并作为储备货币,才能有效地抵制和化解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体现该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安全性和保值性。
(六)健全的金融市场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发行该货币的经济体的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必须是充分开放和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保持足够规模,金融产品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广阔的投资空间和灵活的选择。同时该货币在资本项目下是可以自由兑换的。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
(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超过了德国和英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专家预测,按目前发展速度计算,2030年左右GDP排名将超越美国,将是日本的4~5倍。
(二)外贸大国名副其实
中国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0.8%上升到2008年的10%,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中国已经成为亚洲许多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且和一些国家建立了经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巨大的外汇储备,已经能抵御大规模的国际金融冲击。雄厚的外汇储备既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还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资本,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四)汇率保持稳定强势
中国是世界上货币管制较为严格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汇率比较稳定,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和汇率波动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低位,使人民币的可信性进一步提高,使人们相信人民币不会大幅度波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品种之一。
(五)金融改革渐行渐快
一是发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大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经批准可以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建立人民币进军国际的桥头堡;二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将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已经移居上海;三是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目前中国同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及货币管理当局签署了合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四是开放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上海、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五城市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五是积极参与亚洲货币一体化合作,前有清迈协议做铺垫,后有亚洲债券基金之实践,这一切都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外汇储备财富缩水
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或美国债券,10%是日元,20%是英镑和欧元。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平衡,另一方面受制于货币发行经济体的汇率波动。以美元为例,最近几年来美元贬值速度加快,2008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4550亿美元,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占其铸币税的1/10,那么4550亿美元的1/10将由中国买单,一旦美元持续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财富就会大大缩水,中国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国家财富损失的巨大黑洞。另外,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财富的象征,不能用于国内生产发展,这就有一个巨大的机会成本问题,巨额外汇储备还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加货币政策难度。
(二)经济持续发展困难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巨大,因为中国经济是美元体系下的经济,中国很难有本国独立的货币政策,而要受到美元外汇储备的制约,巨额美元外汇储备使中国面临巨大压力。生产过剩、出口困难、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等问题迫在眉睫。
(三)国际金融地位偏低
中国虽然是经济大国,贸易大国,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话语权不足,目前,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中所占的比例仅为3.66%,德国和日本的经济规模和中国相似,但却各占6%,法国、英国的经济规模比中国小,却也占5%。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经济、中国贸易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之日,就是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有足够的发言权之时。因此,中国必须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改变经济大国,金融小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局面。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尽管漫长,中国仍应该主动出击。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一)有利影响
1.获取铸币税收益。国际货币的发行者既可以从居民货币持有额中获得铸币税,也可以从非居民货币持有额中获得铸币税。以美国为例,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结算的83%。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美国从全世界获得了数额巨大的铸币税,据统计,约有半数美元(约600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使其每年大概获益250亿美元。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也可获得铸币税,这些铸币税收入,足以使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2.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后,一是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向多元化过渡。二是有利于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步伐。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话语权。四是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3.防范降低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企业、居民和投资者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将大大降低汇率动荡风险和货币交易成本,将有效防止人民币财富流失。
4.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减少中国对美元及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过度依赖,降低外汇储备规模。人民币向境外流动,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5.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可以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而不是挂靠在美元上,可以利用人民币发行权来影响人民币储备国的经济金融形势,还可以提高中国自身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除此以外,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为中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
6.形成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一方面可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可以加快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两个中心遥相呼应,优势互补。从历史角度看,伦敦、纽约、东京都是在本币国际化过程中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二)不利影响
一是将会直接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冲击;二是会给热钱进出投机提供机会;三是货币政策受国际金融市场制约;四是金融宏观监管难度加大;五是“特里芬难题”将挥之不去;六是将存在货币逆转风险的可能。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总的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
(一)美国政府阻碍
美国首先反对人民币国际化,当年欧元出台时就遭到了美国的极力反对。人民币国际化比欧元更能威胁到美元的霸主地位,因为欧元区是松散的经济体,不是主权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主权国家,美国会千方百计阻挠人民币国际化。
(二)经济规模有待扩大
首先中国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中国经济总量只占世界GDP的7%。中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经济发展不够稳定,不太协调,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模式单调等。另外,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都不同程度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中国的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中国的投资比例过高,消费比例过低,投资比例过高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会对外部市场有过大的依赖。中国的出口集中在个人消费品而不是先进制造品上,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早期国际化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要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基础问题。
(四)金融体系尚不健全
人民币国际化,就应该有发达且开放的金融市场,尤其应该有功能完善的离岸金融市场,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在全球设有配套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利率与汇率应该市场化,人民币应该自由兑换,人民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就不能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其风险性就高。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就应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资本项下尚未完全开放,对基本资本账户管制比较严格,没有具有充分流动性的国债市场,还没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人民币国债、人民币金融债、人民币企业债等,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六、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一)结算货币周边化
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应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目前,中国五城市上海、广州、东莞、深圳、珠海已经开放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大大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有效地规避贸易活动中的汇率风险,极大地改善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条件,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快速增长。
进出口合同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说明人民币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地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除了上述城市,中国的边境省份,如广西、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亦可在边贸活动中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另外,还应该推进人民币在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家的流通。
(二)投资货币区域化
人民币在结算货币周边化的基础上,进而向结算货币区域化推进,先在亚洲地区推广区域结算,然后在亚太地区推广区域结算,实现区域性结算货币的目标,最后向国际性结算货币迈进。中国在和韩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签订65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基础上,应该再继续扩大与其他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从而绕过美元,迈出人民币国际化坚实步伐。与此同时,可以有条不紊地实现投资货币的周边化和区域化,中国内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已经可以向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继而可以向周边国家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使人民币逐步实现投资货币周边化,并且瞄准人民币投资货币区域化目标。实际上,人民币在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了硬通货。
(三)储备货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上应该按照由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到储备货币三段路程来进行。唐双宁、王元龙等专家认为,为了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应实行两个“三步走”,一是地域范围的“三步走”,即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应该紧密配合地域范围的“三步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人民币的结算货币职能已有政策保证,人民币的投资货币职能已有实践行动,人民币的货币储备功能已经在亚洲一些国家成为既成事实。人民币国际化不可急于求成,不可一蹴而就,相关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20年内,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一极多元”的格局,且“一极”在日渐衰落,“多元”在快速壮大。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之际,人民币理应成为“多元”中的“一元”,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后的“金融第四岛”。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日渐明朗,只要中国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原则,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是可望又可及的。
[1]唐双宁.创造“超主权货币”是历史必然[N].金融时报,2009-04-01(1).
[2]周小川.中国需要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N].金融时报,2009-05-16(3).
[3]吴智刚.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N].证券时报,2009-03-26(3).
[4]韩秀云.谨防人民币国际化加速风险[OB/EL].数字商业时代,2009-05-18.
[5]连平.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机遇与挑战[N].金融时报,2009-04-27(5).
[6]李稻葵.双轨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J].新财富,2007(11):19-46.
[7]张燕生.中国在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发挥积极作用[N].金融时报,2009-04-20(7).
[8]夏斌.国际货币体系仍将是“一级多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05-07(3).
[9]王元龙.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中之重[N].金融时报,2009-05-11(8).
[10]哈继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有利于资产价格[N].金融时报,2009-0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