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都区大港头镇茶产业发展调研

2010-04-04周海东

蚕桑茶叶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大港茶农全镇

周海东

(浙江省莲都区农业局 323000)

1 茶叶发展现状

大港头镇原有茶园 893hm2,2009年新种茶叶200hm2,总面积达到 1093hm2,茶叶种植覆盖全镇22个行政村 2600多户,人均达到 667m2。其中67hm2以上的村有 6个,33~67hm2的村有 4个。以乌牛早、白茶、龙井 43等品种为主,其中乌牛早500hm2,占总面积 46.9%;白茶 333hm2,占总面积31.3%。2009年全镇茶叶产值达到 3741万元,亩均 2792元,产量 182t亩均 13.6kg。其中:春茶产值 3693万元,占全年总产值的 98.7%。全镇茶叶加工厂 17座,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港头镇后山片区。

2 茶叶发展优势

2.1 生态优势

大港头镇属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森林覆盖率达 73.9%,为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大港头镇生态环境优势将更加明显。

2.2 区域优势

通过几年的发展,大港头镇逐步形成杨山乌牛早、上庄白茶两个生产区,其中杨山乌牛早是浙江省开采最早的茶区,是大港头镇茶叶产业的一大亮点。

2.3 文化优势

古堰画乡的文化滋润和熏陶了大港头的人文和地理。同样,古堰精深的悠久历史文化和风情文化,将古堰文化与茶文化完美结合,展示了大港头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2.4 交通优势

大港头镇位于莲都区西南部,地处龙丽丽龙高速公路结合部,有一级省道贯穿,交通便利。距离市区 27公里,到松阳浙西南茶叶市场只有 40多分钟路程。

3 存在问题

3.1 生产规模小

连片成规模的基地较少,以零星散户经营为主。受资金投入等限制,许多茶园基础设施较差,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低。

3.2 加工环境差

茶叶加工分散,劳动成本高;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机制名优茶还处于推广阶段;加工厂和机器陈旧,生产环境差,加工规模小。大部分加工厂还处在家庭作坊阶段,只有几个较大生产有机茶的加工厂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茶园修剪和采摘机械化水平很低,茶农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

近几年虽然种植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茶农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茶叶增产不增收,单位面积效益低。

3.4 早茶易受冻害

在 2月中下旬和 3月上旬,常受春雪和霜害,连年来都不同程度地对春茶造成冻害。2005年“3.12”雪灾使毛田村早茶造成绝收,2007年“3.12”雪灾对上庄一带白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5 产业化水平低

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全镇范围内没有一个具有影响的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差,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

3.6 夏秋茶生产程度低

夏秋茶产量 23t,占全年总产量的 12.6%,产值64万元,占全年总产值的 1.7%。茶农长期以来形成了只注重春茶而忽视夏秋茶,往往放弃了夏秋茶生产,使茶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7 茶叶销售欠畅

毛田、上庄茶青交易火爆,但秩序较为混乱。毛田岗茶青市场基本还是属于群众自发的茶青交易集散地,一到早茶上市,外地客商云集毛田岗,周边各地甚至全区各乡镇茶农将茶青纷纷送至此地交易。但是没有正规象样的交易场所,没有合理规范的市场规则,交易混乱,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

4 培育和提升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4.1 建立组织,转换职能

建立大港头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完善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和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形成持之以恒的长效组织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茶叶产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合力作用。

4.2 成立协会,加强管理

建立大港头茶叶行业协会,把分散的茶叶企业和茶农有效地组织起来,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化“单打独斗”为 “合作竞争”,提高集约化水平。充分发挥茶叶协会的职能作用,引导开展系列活动,向广大茶农提供信息、技术、管理等服务,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防止无序竞争,建立诚信制度,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整个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3 培育品牌,开拓市场

针对当前大港头没有知名品牌的现状,要共创自己茶叶品牌。关键是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推出最适合大港头生态、资源、文化品位,并能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茶叶品牌。一是促进现有茶叶品牌的整合,形成 1个公用品牌,同时各企业使用自己的注册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系列,凝成合力共谋发展;二是加强茶叶品牌管理。实行公用品牌市场准入制,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的作用,抓好茶叶品牌市场运行监督管理,同时积极开展联合市场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净化销售市场。三是加大茶叶品牌宣传。启动茶叶品牌形象塑造工程,举办茶业研讨会、茶叶展销会和早茶节,提高茶叶公用品牌的知名度。

4.4 努力发展,扩大规模

据初步调查,全镇现有适宜发展茶叶生产的土地资源共有 1000hm2,并有 200hm2的低产果园亟待改种,全镇除杨山、上庄、小山、均溪、北埠等五个村在面积发展上相对饱和外,其它 17个村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生产的原则,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大港头镇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4.5 改进设备,实行机械化生产

一是根据茶叶产业发展目标、企业或茶场规模、制茶种类,合理配置和引进新型适用名优茶机械;二是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培训等方式,学习外地成熟机制名茶技术,摸索和推广一套适合大港头镇的机制名茶技术;三是优化和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全镇茶农机制技术和水平,全面实现名茶加工机械化;四是推广茶叶机剪机采,有效解决夏秋茶采摘的劳动力不足问题,降低采摘成本,大力发展夏秋茶生产,充分发挥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4.6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生态适宜原则,一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在加快新建良种茶园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原建老茶园的整改、管护,加快基地环境建设。二是进一步优化产品和品质结构,形成早茶产业带、白茶产业带、育苗产业带、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带。通过扩大产量、提高质量,形成规模效益。

4.7 制定标准,规范产业

认真抓好茶叶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茶叶生产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系列标准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包括苗木培育、栽培、加工、贮藏、包装等内容。

4.8 依靠科技,提升素质

加强技术队伍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健全村级茶叶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其次要提升茶农的科技文化素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技术教育平台,以专业培训、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茶农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接受、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4.9 挖掘文化,提升内涵

加强茶文化宣传,吸引年青一代参与茶事活动,举办春茶开采节,将茶文化与“古堰画乡”旅游休闲活动相结合,大力发展具有古镇特色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茶事活动,营造高雅、文明、健康、欢乐的氛围,使文化与经济融为一体,促进大港头镇茶叶的全面繁荣。

猜你喜欢

大港茶农全镇
《大港连云》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10亿吨”超级大港的“重量”——《世界首个“10亿吨”超级大港诞生》采写体会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快乐的小茶农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